摘要:我國的經濟近幾年來得到快速的發展,隨之出現的是日益明顯的人口老齡化的現象,特別是處于現階段的老年人也在逐漸增加對物質生活、精神世界方面的需求,針對這種情況,傳統的養老模式已經不能再滿足老人的日常需求。本文在分析了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養老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養老產業智慧化服務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老齡化;養老;生活質量
比起溫馨的家庭,喧鬧的學校,和外面繽紛多彩的大千世界。養老院,無疑是一個,被孤立的,沉默的角落。這里的老人們和外面的世界隔絕,遠離自己的親人,在寂寞中度過晚年生活。所以我們團隊致力于以徐州為例研究出適合中國的養老新模式。
據相關數據預測顯示,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2.48億,占比例為百分之17.5,2025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3億,占比例為百分之21,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將達到百分之13.7,接近深度老齡化社會。隨著銀發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有照護服務需求,老人們對自己的老年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重視。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經驗與中國情況相結合,創造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調動老人的社會參與感,讓他們能夠更積極面對養老,從而做到健康養老,快樂養老。
自2019年1月到4月初,我們一直致力于研究了解國內外先進的養老模式,將焦點集中在了北歐的發達國家瑞士和亞洲的發達國家日本。當今瑞士形成了三種比較成熟的養老方式:機構養老、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獨立于這三種方式之外的新的養老模式——“時間銀行”養老非常值得借鑒。“時間銀行”的宗旨:用自己支付的時間換取別人的幫助,而銀行是時間流通的橋梁。瑞士的時間銀行 養老,不僅為國家節約了養老開支,還解決了一些其他社會問題,比如可驅趕老年寂寞感,收獲相互之間的友誼,等等。很多瑞士民眾都很支持這種養老方式。瑞士的“時間銀行”養老方式,非常符合時代的發展,在其他地區迅速得到推廣,而且政府還專門立法支持“時間銀行”養老。把時間存起來,等自己老的時候再用。 如今,在瑞士,一場用“時間銀行”養老的革命正在悄然興起。? “時間銀行”是基于一種互助共贏精神成立的。需要高度的社會自覺,要懂得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要不吝嗇幫助,這樣自己銀行賬戶上的時間存款才會越來越多。只有整個社會都擁有這種意識,才能不斷地持續發展下去,否則就有可能中斷,難以繼續。用“時間銀行”養老雖然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但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社會的負擔,并且能夠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和諧鄰里關系。于中國而言,這是一種可實行的養老方案。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很多老人傾向于在家安度晚年,而不是去養老院。而用“時間銀行”養老恰恰滿足了這一部分人的要求,不僅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源,而且極大地緩解了養老院在資金、基礎設施、服務項目等方面的壓力。此外,在傳承互助相扶的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保障的完善上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日本的養老模式對于我國也具有比較大的借鑒性。日本老年居住和服務設施分類齊全,全面覆蓋了各類人群的需求,養老模式也逐漸從醫院和機構養老向家庭式養老過渡。相關居住建筑包括各種層次的老人之家、租賃式的老人住宅以及銀發住宅等,服務設施則主要圍繞社區設置,如日托中心、短期入住設施、小規模多功能服務站、在宅介護支援中心、咨詢中心等。日本除了社會福利設施網絡較完善外,其最值得借鑒之處就是日本政府相關機構以及私人企業如積水社,均對老人居住的住宅設計花了相當工夫,設想其設備依老人體能變化而彈性改變,以及與子孫家庭合住時,住宅室內空間設備彈性適應。
我們以其為典型案例與中國的養老模式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徐州養老機構的運營模式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前期問卷調查的分析結果及養老政策等大環境對徐州養老機構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提出解決策略。在此期間,我們通過信息搜索了解了國外先進養老模式中社區養老這一概念,其顯著特點是個性化與分類管理的運營模式,并考慮了其在中國引進實施的可能性,并且充分了解了徐州市養老機構運營模式,通過與國內外先進養老辦法的比較,初步總結出徐州養老機構的不足之處;我們通過走訪老年康復護理中心、徐州市福利院等養老機構,觀察徐州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并從多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得出關于徐州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報告,調查顯示,護理人員的素養比養老機構的硬件設施更值得我們關注,他們的專業素質、品德修養以及溝通交流能力都急需提高。
傳統的居家養老服務是以社區作為管理者,而社區并不是提供服務的供應者,缺乏市場競爭機制和評價機制。銀色產業的新發展有利于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將傳統養老服務出現的缺乏監控與評價、質量較低的問題從本質上解決。通過對養老服務的過程的完善如社區監管、老人與子女評價、公布信息和選擇等,進一步的改進和提升居家養老服務的質量和管理效率。平臺應對服務人員進行培訓,讓服務人員有個平臺能夠進行有效的交流學習,從根本上解決服務人員缺乏和服務素質較低的問題。
現階段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仍以家政保姆式服務為主要手段進行傳統的居家生活服務與照料,并沒有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制定相應的具有針對性的服務方案。而智慧化養老服務通過運用互聯網信息溝通的及時性和快捷性的特點,對傳統的生活照料服務進行了拓展。比如,根據互聯網的技術、功能可以為老人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系統,做到一對一式健康服務;社區養老管理中心再根據信息平臺提供的精神需求來組織相應的社區文體等系列活動,避免傳統的文體活動出現“眾口難調”的現象;通過網絡構建的虛擬社區,實際上是老人進行溝通交流的社交平臺,在老人享受精神慰藉服務的基礎上促進老人人際交往能力,進一步對老人的精神滿足程度進行提升。智慧化養老能對老人的高級需求如精神慰藉和健康護理等進行很好的滿足。
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人口老齡化大國,我們應對傳統養老模式所出現的問題進行關注和重視并積極應對,探索更有效、可持續的新時代養老產業的發展路徑,在“互聯網+”引入下,構建智慧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通過對思維的轉變、技術的應用、管理的強化,精準服務老人,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群體的生活質量。
作者簡介:
楊燦,江蘇師范大學,敬文書院,會計學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