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娜娜 王新穎 殷鑫夢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會計電算化的應用頻率在提高,這極大地提高了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可是有的審計人員對系統缺乏準確的認知,加上一些客觀因素,審計工作的風險性也在提升。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紹了會計電算化中的內控、數據和軟件風險,針對這些問題,重點提出了對應的解決策略,以期為審計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審計風險;應對策略
會計電算化的普及范圍在擴大,但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審計工作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出現了一些變化,有的是客觀因素所造成的,有些是審計人員自身的失誤所形成的。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審計準則,并強化對數據輸入、處理和輸出進行風險控制,開發安全性更高的軟件,以此來降低審計風險,促進該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風險
(一)內控風險
信息化背景下,審計人員大多是從程序和制度方面來完善審計工作的,如若缺乏完善的審計制度,那么計算機內的程序會被任意更改,加大了內控的難度性,這也意味著審計風險系數在增加。
(二)數據風險
以往模式下的審計形式主要是通過紙質來記錄的,便于審計人員查看和分析,但是在電算化下,這一介質變成了磁盤,如若是沒有忘記將內容保存,這會增加審計人員的工作量。同時,非法入侵的情況下,有的磁盤上的信息還容易被篡改,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
(三)軟件風險
市場上會計審計的軟件眾多,功能不同,選擇的風險性越高,有的軟件本身就存在著漏洞,這會給整個行業帶來諸多隱患。還有的審計人員對軟件功能認知不全,所以在實際運用的時候,不清楚相關的流程和方式,不注重維護,經常因為一些外在因素,如人為破壞,環境潮濕等,這些都會導致軟件無法正常使用。
二、會計電算化下審計風險的對應策略
(一)完善網絡化的財務審計準則
全球化背景下,開始有更多的企業會選擇利用ERP系統來實行資金和物流的管理工作,這也意味著一些審計風險在提高,為了有效控制這些風險,盡量從源頭處就避免問題的出現。對于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工作,可以制定科學的財務審計制度,保證審計工作的公平,相關部門也要加強電子商務與網絡經濟方面的立法工作,盡快將電子信息的運行情況采用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在完善內控財務審計標準的時候,著重檢查系統和人員的責任是否相匹配,在完善原有的技術規則時,也應該實行網絡式管理,對于一些特定的數據進行具體分析,從而提高審計質量。同時,注重財務內控和外部流程,這些流程同財務數據的準確性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也施反映企業是否正常運行的關鍵所在。所以,審計中要關注收入方面的工作,例如數據維護,訂單的處理,收退貨等,都可以利用內控測試,主動去發現每個崗位上的職工是否按照規定去操作,避免企業在運營是出現違規問題。
(二)對數據輸入、處理和輸出進行風險控制
由于網絡潛在的風險性,使得磁盤上的會計信息會出現篡改的情況,出現信息失真的現象,所以就可以從三個方面對數據風險進行有效控制。第一,數據輸入,主要是檢查憑證是否完整,憑證的編號正確與否,有沒有出現重復的現象,對于那些輸入錯誤的地方給予準確的提示,便于操作人員及時修正。第二,數據處理,要做好智能化的備份工作,在計算機上安裝SQLserver軟件,盡量選擇高版本的操作系統,以金蝶K3備份文件為例,打開審計軟件數據采集工具,然后在財務軟件的接口處連接,備份軟件上傳到本機以后,就可以進行正常的采集和備份了。第三,數據輸出,主要是對已經生成的賬薄進行備份、復核,那些沒有經過批準的人不得解除輸出資料,必須要打印以后才能登記,并讓有關人員檢查后使用,而且審計單位在審計預審的時候,就應該對企業所應用的軟件進行基本評估,這樣才能確保審計工作的正常進行。
(三)開發安全性更高的軟件,降低審計風險
審計軟件能夠直接對系統內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審核,但是如若是低效的軟件,各個程序之間的銜接點不夠,就會導致一些關鍵數據沒有添加進去,無法保證審計工作的準確性。因此,要主動開發出一些軟件實施監控系統,將會計人員的計算機和審計軟件進行聯網,實時監控,了解到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減少審計的風險。還可以同一些誠信好、技術高的軟件公司合作,開發出更安全的審計軟件,便于審計人員從不同介質、類型的數據庫中采集重點數據,及時檢查數據的真實性。
結束語:
在大數據背景下,紙質形式的審計工作正逐漸消失,而電算化審計工作正在崛起,當大部分數據都采用系統的方法來輸入、輸出,這也意味著審計的風險在增加。對此,當化的審計人員必須要做好內控、數據和軟件等方面的風險防范工作,真正起到一個經濟的保衛作用。
參考文獻:
[1]俞姍姍. 關于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風險及其應對措施[J]. 智富時代, 2015(S1).
[2]郭建立. 淺談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風險及其對策[J]. 現代營銷(下旬刊), 2016(10):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