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色
摘 要:小學不僅是學生身體發育、智力培養的關鍵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健康審美的關鍵時期。而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藝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夠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和心理體驗。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入德育和美育內容,對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音樂教育的功能說起,從歌唱、器樂和音樂賞析教學三個方面論述體現德育和美育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音樂教育;德育;美育;人才培養
教育部頒布的《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學校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徑和內容。同時在新課程教學標準中也指出“音樂教育要以審美為核心”,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可以說音樂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音樂知識,體驗旋律的美感;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促進學生情感的體驗和升華。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突出對學生德育與美育的滲透,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
一、小學音樂教育的功能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其功能是多元的。既有智育和體育功能,也具有德育和美育功能。
首先在智育方面,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形象思維能力。音樂作為一門特殊的藝術,可以借助音符和旋律來表達人類的情感,也能夠讓其他人理解情感。而且音樂藝術能夠激發人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小學生智力的發育。
在體育功能方面,從理論上說音樂源自人的內心,而體育則是人的外在身體運動。他們雖然從不同的角度促進了人體的健康,但是殊途同歸。例如相關調查顯示,在體育運動中播放音樂能夠緩解運動壓力,使人們在更加快樂的環境中進行運動。又如在英國運動心理學家科塔斯·卡拉吉奧吉斯研究中,如果音樂旋律與運動員節奏相一致,能夠促進運動成績的提高。
在德育方面,音樂教育表現出的功能更加突出。它能夠通過音樂將人類的審美情感內化,升華為道德情感。例如在世界音樂史上,許多著名的音樂都源自于愛國情懷,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在音樂賞析中播放《我的祖國》類似的歌曲,學生在賞析后被里面激昂的情緒感染,喚醒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而且音樂教育能夠健全學生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例如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就能激發出學生內心激昂有力的情緒,喚醒蘊含學生體內的能量、信心和斗志,樹立堅定的信念。
在美育方面,音樂教育則能夠施加給學生審美影響,陶冶學生情操,進而培養學生感受音樂之美、理解生活之美的能力。例如歡快的音樂可以讓人翩翩起舞,舒暢心情;悲傷的旋律則會讓人感受其中的悲涼,產生憐憫之心。例如在《讓我們蕩起雙槳》中,學生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而且結合音樂、歌詞等,還能夠體會到音樂中那美麗的畫面,感受音樂中美麗的白塔和綠樹紅墻。
二、音樂教學中體現德育和美育的實踐
在前文的論述中,主要對小學音樂教育功能進行了論述。那么其德育和美育功能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具體體現呢,本節主要從歌唱教學、器樂教學和音樂賞析教學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歌唱教學中的體現方法
歌唱是人類表達情感的重要方法,因此歌唱教學也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甚至是全部內容。例如器樂教學要先教會學生唱調。小學音樂教學中,歌唱教學也以一種最完美的形式。例如教會學生合唱一首《義勇軍進行曲》,讓學生領略那個飽受欺凌的舊中國,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中建立新中國的情境,培養學生良好愛國情感。唱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那種幸福快樂的勞動生活。因此在進行歌唱教學中,教師也對音樂作品的內容、創作背景等詳細介紹給學生,在升華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音樂旋律的理解。豐富學生內心的情感,提高學生對音樂之美的鑒賞能力。具體來說在歌唱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滲入德育和美育。例如在教學《天堂》時,可以根據歌詞內容選擇一些與此匹配的圖片,在這種直觀體驗中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實現美育功能。
(二)器樂教學中的體現方法
隨著音樂教學的改革,器樂教學成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器樂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動作技法與五官的結合,有利于促進學生變通性思維。但是由于學生對于器樂學習興趣不弄,因此在教學中,為了體現德育和美育功能,教師選擇器樂時要選擇賞心悅耳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器樂。然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演奏,讓學生感受旋律中的節奏、力度以及風格特點。演奏練習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與合作理念,能夠根據同學們的演奏節奏來調整自身問題,提高器樂演奏教學效果。
(三)音樂賞析教學中的體現方法
音樂賞析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音樂賞析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音樂來體會音符下作者的或悲或喜的情感,使小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強烈的感染和熏陶因此音樂賞析除了是感官的賞析外,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賞析。因此音樂課程標準也著重強調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鑒賞能力。在音樂賞析課中,教師首先要營造良好的音樂賞析分為。例如在欣賞《在希望的田野上》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畫面等展示一幅希望田野的圖片,為學生創設一個相符的情境,提高音樂賞析課教學質量。其次在選擇賞析內容時,也要著重體現音樂作品的德育與美育功能。一是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進行選擇,例如低齡段學生可以選擇一些旋律明快、簡短的歌曲。高齡段的學生則可以選擇一些內涵深刻的音樂。二是賞析內容選擇要有一定的藝術性和思想性,例如可以選擇一些我國傳統音樂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結 ?語
小學教育中德育和美育是兩項重要培養內容,尤其是在文化課程肩負起智力培養的情況下,音樂教育更是要肩負起學生德育和美育的重任。無論在歌唱教學、器樂教學還是音樂賞析教學中,教師都要注重教學方法和內容,來實現對學生德育和美育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愛霞.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功能的滲透與發展[J].黃河之聲, 2017,(05):35.
[2] 張娣.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內容的體現[J].求知導刊,2015, (10):20.
[3] 劉芳.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 2019,(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