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民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開展,小組合作成為新的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生生之間的合作探究,不僅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成就感,也能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使教學更加有效,促進課堂改革和發展。本文主要結合教學實際,探究小組合作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課堂;道德與法治;有效性
本文主要探討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對目前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了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課下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以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人際交往合作能力,提高了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的教學水平。并通過對合作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模式分析發現在老師的引導下和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下更有助于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思維模式。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合作模式的重要性
對于初中教育來說,學生與家長往往重視傳統考試分數占比較高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這使得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課程的開展極其不利,學生往往在課上進行一些娛樂性的活動而不是把精力花費在提高自我修養上。此時課堂需要學生的參與,若教師仍舊照本宣科,那么學生在課上的收獲便會受到限制,而學生之間的合作模式來進行學習就顯得十分有效,學生可以通過相互之間的合作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合作來將學生自己內心的想法間接的表達出來,然后在組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及參與中,使得學生能夠自主的去分析事件,更能深刻的理解了教師及課本上想傳授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課堂上的合作性的學習,可以讓課堂更加活躍,增加了學生們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放松學生疲憊而又緊張的心情,使學生能夠愛上這門課,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這種趣味性學習更加投入到課堂中去。
三、合作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優勢
1、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合作學習,從學生單獨的思考教學模式中轉變成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中。讓幾位學生一起學生,和小組成員分享個人的想法,集合幾個人的思考成果,敘述出屬于他們最佳回答的方案。將學習效率不一的同學們組成為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減少了個人學習的難度,還能增強學生的協作能力,調動學生發揮個人潛力的積極性。在長時間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合作中,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更加便捷的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氛圍也會越來越好,學生的整體成績也會有一個明顯的提高,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會起到了一個積極的激勵作用。
2、縮減學生相互之間的差異
現代的學生,都受著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對于學習的態度也有著幾個層次的不同。相對于一個班級而言,都有一些學習態度較差的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將學習態度較差的同學與學習態度優異的同學協調搭配。因為有些同學的自制力不好,需要一些較好同學搭配組織協作,這樣才能夠將合作學習的效率顯現出來。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的合作學習中,能夠逐漸縮小相互之間的差異,讓他們更進一步的往好的方面發展。在長時間的合作學習中,協調的分配,讓成績較差的同學也能夠得到老師的認可,從而讓他們愛上學習。這樣也可以使得整個班集體都有進一步的一個提升,這也是提升班級集體榮譽感的一個好方法。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合作學習的問題
1、教學方式使用過于頻繁
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實施起來是非常繁雜的,并不能經常性地開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非常頻繁地使用此教學方法,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能力,還會影響教學效果和質量。造成此類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學校和教師未能真正了解此教學方式,未能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2、合作分組不合理
雖然與小學生相比,初中生的心智有所成長,但尚未成熟,對事物的判斷極易受到情緒化和主觀化的影響。如果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由于小組成員之間不夠熟悉,或者存在矛盾,就很難保證小組內的成員能夠主動積極地交流與互動,這不僅不利于學習質量的提高,還會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壓力和負擔。造成這類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全面,沒能及時發現學生之間存在的矛盾,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感受。
四、應用策略
1、巧用情境導入,奠定高效合作效果的基礎
情境導入對合作教學具有奠定性的作用,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開端。因此,教師應注重合作教學之前的情境創設,立足于尋找與學生認知的契合點,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更應注重與道德與法治內容的銜接,從而聚焦學生關注的基礎上,提升他們探究問題的熱情,為高效合作教學效果的實現奠定基礎。
例如,在講授“讓友誼之樹常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從學生的認知著眼,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情境,調動他們的合作探究熱情。在開課后,教師創設如下的情境,進行導入。情境如下:小明和小冉商量好,在周末一塊打籃球。由于小明的奶奶突發腦溢血,突然住院了。當小冉找到小明家時,他發現小冉家沒有人。因而小冉很氣憤,并埋怨小明。假如你是小明,當你再次見到小冉,你會如何做?小冉是不是不應該原諒小明?因為教師創設的情境,較為接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發言熱情。教師抓住此種情境,對本班的學生進行分組,并讓學生進行此情景的討論。如此方式,教師運用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小組討論中,為實現高效化的小組討論結果,奠定基礎。
2、合理地進行分組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社交圈,在采取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的前期階段,可以先將關系較為融洽的學生分到一組,盡可能消除學生的負面心理。合理的分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在學生普遍接受后,就可以適當調整分組,加入更多樣化的合作教學內容。還需要注意的是,小組內既要有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也需要有學習較差的學生,學生之間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互相學習。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今教育行業受到先進教育理念的影響,開始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還需要教師全面深入地了解此教學方法,保證分組的合理性,進行恰當的評價,選擇合適的案例,逐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這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捷.合作學習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18.
[2]易敏.初中道德與法治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初探[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