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諸如學校環境及授課教師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課文內容的影響及學生自身素質的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的因內容而異,對于適合自己口味的文學作品興趣濃厚,而對于那些些理論性較強的、較深奧的、不易理解的文學作品則興味索然。語文學科內容的多樣、復雜性,比其他學科更為顯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找到較為統一的規律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教材問題不是普通的語文教師能解決的。
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發乎天性,主動地要求學的人少之又少。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聽父母的話,按老師的要求做。所以只能無奈被動地跟著學。又因為知識從理解到記憶都很辛苦,所以學生中的一部分人就厭學、怕學。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興趣的參與,無疑是一件苦差事。他們怕學就學不好,學不好就怕學,形成惡性循環。
語文的學習也是這樣。字、詞、句、段、篇,內容又多又雜。學生從字開始,字音、字形再到字義,都要死記硬背,必須記準。因許多字的音,形、義差別不大,稍不留神就會讀錯寫錯。所以許多學生看到字就頭疼,就怕學。那么語文學習能否融入興趣,讓學生學習起來愿學、愛學?答案是完全可以的。語文所反映的都是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由許許多多人和事構成發展。這些人和事中就有足夠多的例子讓學生愿意學習和了解。學生求知欲又強,內心就在萌發當英雄,創奇跡的沖動,讓他們學習心目中偶像,怎么會沒有興趣呢!再說語文的形式多種多樣:小說、詩歌,戲劇、歌曲、對聯、謎語,都是語文的載體。學生在了解、欣賞這些文化樣式的同時,就可以學到語文。只是我們現今的教材,形式比較單一,主題深沉凝重。學生學習起來不敢笑,不能笑,難得一笑,以至越學越提不起興趣。
現在初中語文課文不適應學生學習。筆者試以初中課文《紫藤蘿瀑布》為例,從選材和表情達意兩個方面,作簡要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作者重見紫藤蘿盛開,而引發對生命的感慨。“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這是作者總寫紫藤蘿花。用花比瀑布,寫出了生命的旺盛,氣勢非凡,燦爛輝煌。然而,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十一、十二歲,剛步入初中門檻的少年,他們會這樣想嗎?會產生如此多的聯想和想像嗎?從他們學習的表現來看,不是這樣。看到繁花就想到旺盛容易,而聯想到生命的脆弱甚至遭受的打擊,初中生沒能表現出來。
“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作者細膩地寫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淺,那樣逼真,富有生氣,又顯得亮麗可愛。玲瓏剔透,既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讓讀者有似曾相識之感。可是我們初一的學生學習時,就沒有這樣真切的感悟,感受不到在光影與色彩中事物的美麗與生機。
“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白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這花開得多有意義,形態竟然像張滿了的白帆,似乎就要啟航,去拼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且花下船艙還鼓鼓的,一定裝滿了什么。是親人的囑托,是信心,是希望?花又像綻開的笑容,那一定是會心的微笑,自豪的微笑,享受生活的微笑!作者取材這樣別致,學生是難以體會了的。
這些對紫藤花從整體到局部,再到細部特征的描寫,可謂形神兼備,生動形象。可由于寫的是一樹花,而且是學生并不熟悉,或不重視的花,所以學習起來仍同嚼蠟,興味索然。就比不上《童趣》那“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飛鳴。”來得趣味盎然。就比不上那《吆喝》中:“又不糠來又不辣,兩捆蘿卜一個大”受到喝彩。
再來看看作者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原先,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我的心上”。在繁花盛開的藤蘿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寧靜了,喜悅了,振作了。因為“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因為“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還因為“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更因為“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一樹盛開的紫藤蘿,作者在欣賞中情緒得以依托,心靈得以啟迪,最終實現了振作。但我們面對的這些初一學生,他們的情感能否如此豐富,思想能否如此深刻。從他們的閱歷,他們的心理和他們的追求來看,都是不可能的。要求青少年來揣摸,體會成人們的心理和思想情緒,無疑會對他們的成長有幫助。但問題是他們是否愿意這樣。是否樂于這樣。如果我們總是以成人的目光和心理去解讀他們,去要求他們,結果會如何呢?肯定會事與愿違。總起來說,《紫藤蘿瀑布》這樣的借景抒情散文,確實描寫細膩,意蘊深遠。但讓初一學生學習,難免“曲高和寡”。
初中生學習的課文,如果我們能根據他們喜歡新事物,喜歡模仿,好表現、易沖動、好奇心強等特點,選擇他們喜歡,亦或他們有關的內容。如古今中外青少年的英雄故事,現代的體育明星、歌星、影星等的奮斗故事;或者人間的珍聞、趣聞、奇聞;還有科學的發現,探險者的經歷等等,讓他們學,他們能不喜歡嗎?在扣人心弦的故事中,學生感受精彩人生,領略頑強意志。品賞拼搏精神,應該說既有趣又有意義,這對學生學知識和學做人無疑都會有極大幫助的。
社會進步了,我們教育的觀念和材料也應跟上發展。雖然語文的教育仍然依靠一篇篇課文實現,但在選擇課文的內容上,完全可以做到讓學生有興趣的學、愿學、愛學。愛因斯坦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個老師來幫助我們完成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