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亮
摘? 要:德育是小學階段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如何培養小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出發,探索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行為習慣養成;有效途徑;方法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是最重要的時期。學生剛從家庭進入校園,尚未形成一定的行為規范,因此需要教師的悉心引導?!澳臼芾K則直,金就礪則利”,教師應幫助學生設立成長道路上的規范,讓學生能夠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走上正確的人生軌跡。
一、細心關注學生,成為良師益友
在日常教學中,很多學生與教師的關系非常疏遠,因此學生一旦發生錯誤,就會受到教師的嚴厲批評,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了害怕的情緒,甚至有的學生會在較大的壓力下產生逆反情緒,不僅使師生關系非常僵硬,還可能導致學生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教師應在細節處用心關心學生,主動與學生成為好朋友,適時對學生進行點撥,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使學生能夠自覺認識到錯誤,并主動糾正。
例如,小學生非常調皮,經常會對校園中的物品進行破壞。雖然《小學生行為守則》上明確指出,學生應愛護花草、愛護公物,但是學生往往很難自覺遵守。為了能夠讓學生明白愛護公物的重要性,我以“我可愛的校園”為主題進行了教學,向學生介紹了學校各種物品的重要性:校園中的花草能夠清新空氣、美化校園,校園中的欄桿能夠保護我們的安全;校園中的消防設施能夠在發生火災的第一時間挽救我們的生命……但是如果這些物品受到了損害,最終就會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和健康。在我的講解下,學生認識到了愛護公物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主動坦白,自己曾經無意破壞了公物,并沒有想到后果,對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覺得非常的慚愧。我對學生進行了表揚,告訴學生,知錯能改是非常好的品德,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約束自己的行為,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一物,使我們的校園更加美好。通過關心學生,能夠降低學生對教師的敵對心理,使教師能夠更好地走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對學生的行為方式進行引導。
二、開展主題教育,培養優秀品質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少,思想也比較單純,對于很多事物都缺乏正確的認識,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用鮮活的案例向學生展示美好的品質,用真摯的情感去感動學生,從而使學生能夠受到感染,對自己的行為習慣進行調整,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才。
例如,在一次主題教育中,為了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我先帶領學生朗讀了古詩《憫農》,讓學生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涵義。然后,我為學生講述了袁隆平老先生的事跡:袁隆平是世界文明的雜交水稻之父,是偉大的科學家。他一輩子扎根農村,為了人民的“口糧”而不斷進行研究。在1960年的時候,天災人禍導致了全國性的大饑荒。袁隆平在校門外看到了而是的人民群眾,深刻地認識到“民以食為天”,因此他立下決心,要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吃飽飯。學生們感受到了中國科學家的赤子之心,也認識到了今天我們的衣食無憂是得來不易的。當我們正在浪費糧食的時候,有人也許正在挨餓;當我們隨便丟棄食物的時候,也許有人正在露出羨慕的目光。在主題教育中,學生都認識到了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并在心中對自己進行了要求:我們要節儉用餐不浪費,不讓農民伯伯的汗水白流,也不讓袁隆平爺爺的心血白費。通過主題教育的的方法,能夠讓學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使自己吸收更多優秀的思想,從而實現學生品質的發展。
三、形成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環境
環境對于學生行為方式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多學生僅僅在學校才遵從教師的要求,回到家后就恢復自己的不良習慣,使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無法持之以恒,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尤其是當前很多家長都過于寵愛自己的孩子,無限制地縱容孩子,有可能會讓學生養成很多的不良習慣,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也會危害學生的身體健康,對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教師應與家長共同商討,構建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學生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學校中,都能夠受到良好氛圍的熏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每個學期開始的時候,學校都會召開家長會。在會議上,教師會與家長圍繞學生的行為習慣問題進行討論,交換學生在校期間及在家期間的表現,對學生形成更加全面的評價,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策略,建議家長在家中對學生做好監督工作。有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學習習慣不好,總是在家長的逼迫下進行學習,從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向家長提出了建議,讓家長對學生進行觀察,找到學生不愿意寫作業的原因。如果是由于教師布置作業的量與難度不合適,家長可以與教師進行溝通,對作業內容進行調整;如果學生是由于貪玩、拖延等原因導致的,就要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減輕學生心理上的負擔,讓學生能夠主動完成作業;如果學生是由于環境影響,家長應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減少電腦、電視、手機的使用頻率,與學生共同進行學習,保持家中環境的安靜,培養學生的專注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到作業中。通過家校合作的方法,能夠共同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營造更好地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總之,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毙W生是學生良好習慣形成和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小學教師來說是致關重要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好朋友。正所謂“學壞容易學好難”,學校教育和教師的正確引導是責無旁貸的,要持之以恒地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渲染,努力營造一個適合學生身心發展,健康而和諧的環境,讓學生能夠認識到什么是正確的行為方式、什么是錯誤的行為方式,讓自己向著光明的明天持續努力,成為更加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吳敏霞.淺析家校結合開展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76.
[2]? 周耀文.環境熏陶促進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