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思政育人模式,拓寬思政育人載體,以課堂教學和多樣化的實踐教學為依托,就教師和學生互為主客體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過程評價、理論評價和價值評價。過程評價針對思政課教師提升教師教學實績及對學生教學實踐活動及課堂表現等多元化指標;理論評價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及理論功底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價值評價在于教師的育人實效的導向和對學生的價值塑造引領。
關鍵詞:?思政課;過程評價:價值評價;理論評價
認真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思政課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的大格局下,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的親和力和實效性的同時,也在實踐教學的主陣地實現對教師和學生的多維評價體系中的理論評價、過程評價、價值評價。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促進評價有效執行、合力運用評價的結果,以評價促發展、已評價促建設,建設一支立德樹人的堅實隊伍,積極推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一是積極開展對教師和學生雙重評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的育人功能和育人的水平,直接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建設可實施的教師評價體系從而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同時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育人功能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雙重配合,在這里就需要教師用扎實的理論功底和精彩的課堂授課方式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引領。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思想活躍,他們對問題的認知有創新的思維,所以在課堂上要采取多種教學模式,例如豐富的多媒體教學、雨課堂等教學模式。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價是針對思政課教師和學生的雙重評價,在思政課教學中單獨的強調二者其中之一都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只有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才會有生動性理論性有滋有味的思政課教學。
二是注重提升教師教學實績和學生多元化過程評價
教育部最新實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制定工作方案,提出改革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堅持以思政課教學為核心的科研導向,強化對思政課教學實績和思想政治工作實踐的基礎要求,進一步提高教學和教學研究占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建設提出的“六個要”、“八個相統一”的原則要求下,為了更好的貫徹最新工作方案精神,馬克思主義學院按照省教育廳關于思政課“大聽課、大調研、大督查”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開展了校際聽評課調研活動、校內集中聽課、同行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師的授課水平,全院教師以此活動為契機,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育警鑄魂,以“四個服務”為指引,以強大的真理力感召學生,做預備警官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發掘教學素材、創新教學方式、開拓教學資源,運用現代媒體技術和教學手段,解決制約教學水平提高的關鍵因素。
對學生的過程評價主要體現在每一堂課的出勤率和聽課質量及參與課堂討論的熱情度。學生的過程評價與學生期末的平時成績相掛鉤。實踐教學的參與程度及完成的效果。在概論課、思修課上研究性專題教學,多樣化實踐教學。在原理課上應用“雨課堂”多元化教學方法,打造課內課外的立體化協同育人新模式。形成實踐大課堂、理論主課堂、網絡(泛雅網絡課堂)的立體過程評價模式。過程模式的評價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體系為例。整體考核的比例為期末占60%,主要通過機考集中考核實現,,平時成績的40%部分是由三大部分構成的,分為課堂課前展示與課堂表現、期中測試、實踐作業構成,這里面的三部分會分布在課堂教學的每一節及每次實踐教學活動的表現。經過幾個學期的多元化過程評價機制的考核,這樣有利于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提高了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教師要認真梳理過程評價的相關數據并確保其真實性公正性,從而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學生過程評價與教師教學的融合。
三是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及理論功底及檢測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的理論評價
教師的理論評價以政治素養為統領。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旗幟鮮明地講政治、講立場、講方向。新時代的思政課賦予思政課教師多維責任使命,需要思政課教師加強自我理論修養,在學習和講授中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對加強思政課課程建設相關課題的投入、研究和成果交流,思政課教師通過申請專項課題、參加學術研討會等激發學術思維 、創新教學模式 ,逐漸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的改革創新,要增強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堅持“八個相統一”,要打造“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以理論評價為契機,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理論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針對學生的理論評價主要體現在期末考試的理論知識的考核上,對于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四個自信等一些熱點問題的掌握和理解,從而肩負起新時代青年學生的責任感。
四是價值評價在于教師的育人實效的導向和對學生的價值引領
通過開展了大學生講思政課、行走的課堂、分享課堂、英模課堂、家書共建課堂、情境課堂等特色的實踐教學活動,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切實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感染力,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側重每一次活動對學生的價值塑造評價,及時總結并調整改革思路及進度,不斷完善與深入價值引領的實效性。對教師的價值評價側重于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及價值培養。積極組織教師參加觀摩教學大賽跨省市學習和調研及參加部級的培訓會,這樣開拓了教師的視野。教師每一次的學習和培訓都會轉化為在課堂上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同時有利于提升教師的育人實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色課堂的建設中實現最長波的價值塑造評價,同時也是過程評價的組成部分。
系統整理過程評價、理論評價、價值塑造評價的三維評價體系,其實這三維評價體系都貫穿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載體來實踐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 中辦國辦印發《意見》: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N]. 人民日報,2019-08-15(1).
基金項目:本文為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高校思政專項)“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蘊及路徑研究”(項目號:L18DSZ028)、2018年遼寧警察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多維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編號:JXYJ201809)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林玉華(1979-),研究生,遼寧警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