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會
【摘要】?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重點內容,通過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初中階段,歷史課堂更要注重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關鍵詞】? 歷史核心素養 初中歷史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7-010-01
0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對于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具有重要引導意義,因此要加強學生對于歷史核心素養的學習,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歷史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具體含義表現為:
歷史時空觀是指由于歷史事件的發展有其特定的歷史時空環境,歷史事件的發展與進程都可以通過時間空間兩大維度表現出來。同時歷史事件也只有放在特定的歷史時空條件下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史料實證是指根據可靠的歷史資料來描述并展現歷史事件,歷史資料主要包括文獻資料、文學著作、回憶錄等,是我們正確理解、評價歷史事件的重要依據。而歷史解釋就是指在客觀、準確了解歷史事件的基礎上,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去理解、去感受過去的歷史事件。唯物史觀就是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堅持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進步均有一定的客觀規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它能夠指導人們正確認識社會歷史的發展。家國情懷是指通過學習歷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引導學生奮發圖強、報效祖國。
二、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單一
在傳統的歷史課堂上,迫于考試壓力,教師并沒有針對歷史核心素養角度來進行歷史授課;教師只是根據自身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傳授歷史知識,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沒有自己的思考,成為聽課的機器;教學過程中只針對考試知識點的講授,對于拓展課外歷史知識、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影響歷史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歷史教學評價單一
目前分數是歷史教學效果的主要評價方式,這也導致教師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等都偏向于考試這一終極評價,而學生也成為考試的機器,課堂上學習、課下做題,全部的學習目標只為了考試的分數,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與積極性。現階段歷史教學核心素養不斷推進,“唯分數論”的評價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教學評價的需要,需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綜合實力以及學習情況進行教學評價,引導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注重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歷史核心素養對于教學的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于學生綜合發展越來越重視,核心素養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標準之一。通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促使學生具有迎接未來各類挑戰的能力,為學生的不斷進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過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歷史課堂都是圍繞考試開展,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學生死記硬背到腦袋里,考試時寫到試卷上拿到分數,教育才算實現,并沒有從根本上展現出歷史的功能與作用。因此,從核心素養角度來改革歷史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個人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全方面地分析歷史事實,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將核心素養融入歷史教學的具體步驟
(一)通過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
時空觀從本質上說就是對某一事件從特定的時間、空間角度進行認識把握。而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知道哪一年發生了哪些事,還要讓學生掌握將不同的事件整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框架圖。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編寫一些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我國朝代的更替,形成一個朝代時間軸,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朝代的內容進行填充,幫助學生形成歷史知識脈絡;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時間軸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整合起來,掌握不同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在歷史課堂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歷史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前播放與課堂內容有關的短視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會產生想要好好學習探個究竟。比如在學習三國時期的歷史知識時,教師可以先播放有關三國時期的視頻,讓學生先有個了解,然后引導學生評價三國時期最喜歡、最敬佩的人物,提醒學生在評價時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由此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引發學生獨立思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每一個中華兒女所必備的精神品質,而歷史學科則集中體現了家國情懷的意義與價值。因此教師在講課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比如在學習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時,圍繞著抗日時間軸,并結合書本知識,將不同時間內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填充進來,形成抗日戰爭知識框架圖,然后將不同歷史事件,或者具有相同歷史屬性的事件整合在一起,歸納出我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不易,千千萬萬共產黨人、抗日戰士奔赴戰場,拋頭顱、灑熱血,才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激發學生愛國精神,意識到當今的和平繁榮來之不易,將來也要投身到建設祖國中去,貢獻自己的力量。
結束語
基于歷史核心素養,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客觀正確對待歷史事件,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師要將歷史的核心素養引入課堂,由此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姜仁君.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3(5).
[2]李小芬.立足核心素養,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J].文理導航,2017(11).
[3]余建祥.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文理導航(上旬),2017(4).
[4]周永紅.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2017(8).
[5]劉文婷.探討初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好家長,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