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美峰
【摘要】? 在新課程理念中,明確地提出了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則是要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在對學生教授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巧妙地應用物理科技小制作,不僅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文將詳細闡述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應用物理科技小制作,希望可以為廣大中學物理教師提供有用的參考。
【關鍵詞】? 中學物理 科技小制作 課堂教學 應用措施 自主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33.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7-086-01
0
將科技小制作融入到中學物理教學之中,有著十分顯著的應用成果。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開展物理科技小制作活動,不僅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對這種比較新奇的學習模式也能夠更好的接受,從而全身心的融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并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充分的思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物理探究能力。
一、通過科技小制作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
通過觀察從古到今的很多科學家,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都具有善于觀察、細致入微的特點,而且他們還樂于思考、勇于動手實驗。這也是他們能夠獲得偉大成就的重要基礎。而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需要深入的進行挖掘和探索,就能夠很好的發現。所以,中學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實踐,通過制作物理科技小制作的方式,學習和感悟各種物理知識,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教師在教學有關“重心”的知識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制作“平衡鳥”。教師需要簡單的為學生講述制作“平衡鳥”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由的制作自己的“平衡鳥”。很多學生在了解了“平衡鳥”的制作原理后,都能夠很好的制作出平衡鳥。但是,也會有學生制作的“平衡鳥”無法實現平衡,教師就可以將這個問題融入到客廳教學中,告知學生通過學習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就能夠了解到制作“平衡鳥”需要將其的重心放在“鳥嘴上”,如果在制作“平衡鳥”時,將其翅膀放在鳥嘴的后邊,這就會導致其重心不在“鳥嘴上”,所以就無法實現平衡。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可以有效的起到鍛煉學生觀察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的作用,并使學生直觀形象的學習有關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通過科技小制作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由于物理學科相比其他學科有著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這就很容易讓學生難以理解,在課堂上出現一言不發的問題,這就會導致課堂上死氣沉沉,教師在講臺上即使是費盡心力,學生也很難產生觸動,而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不僅難以很好的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甚至還會對物理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中學物理教師就有必要積極的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輕松活潑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充分的進行思考。而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通過科技小制作的方式,改善課堂的學習氛圍,使枯燥的課堂學習變得豐富多彩。
例如,教師在教學有關“大氣壓力”的知識時,就可以利用塑料瓶和氣球進行科技小制作。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錐子在塑料瓶底部邊緣處扎出一個小口,再將氣球塞入塑料瓶中,使氣球能夠從里面套住瓶口。然后,對瓶口吹氣,并用手堵住小孔,在氣球膨脹到一定程度后,即使不吹氣,氣球的體積也不會出現變化,但是一旦松開小孔氣球則會變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形象的學習,教師再詳細的為學生講述其中的原理,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過科技小制作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學生如果對物理產生了學習興趣,就會積極自主的學習物理知識,即便遇到一些難點,也會積極的自主探索。而中學物理教師想要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就需要使學生能夠對物理產生好奇心,因為好奇心就是產生興趣的前提。物理作為中學生初次接觸的學科,這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好奇心,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抓住這一點,通過科技小制作的方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需要使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進行制作,讓學生能夠帶有新奇的目光去看待這些物品,使他們產生“這些東西能用來做這個”的想法,并促使學生能夠產生“我也能夠自己制作”的想法,這樣就能夠初步的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初次授課時,可以帶吸管的口服液瓶子以及礦泉水瓶,為學生變一個銷模式,在裝滿水的礦泉水瓶中放入帶有吸管口服液瓶子,在教師的指揮下使口服液瓶子能夠上下沉浮。然后,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其中的原理,就能夠使學生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土豆讓小燈泡發光等簡單的小實驗和小制作,促使學生能夠切實的感受到物理的神奇之處,并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發現物理的獨特魅力,從而愿意積極的配合教師學習有關的物理知識。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學物理教師在通過科技小制作開展課堂教學時,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演示,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大膽的動手實踐。并促使學生能夠大膽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材料進行制作,起到“變廢為寶”的作用,充分的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
[ 參? 考? 文? 獻 ]
[1]陸瑰芳.小制作真體驗享樂趣——小制作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9,000(002):40-41.
[2]王東梅.科技小制作在物理教學中的大作用[J].求學:理科版,2018(4):26-28.
[3]翟晨鈞.科技小制作在高中物理學習中的作用探析[J].自然科學(文摘版),2016(8):00204-00205.
[4]文德平.初中物理教學中小制作的應用實踐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9):00264-0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