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羊脂球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將從多個角度介紹了《羊脂球》的創作構思與結構特征,了解了《羊脂球》的創作方法與人物細節特性,旨在通過對《羊脂球》的剖析,深化人們對莫泊桑短篇創作技巧的認識。
關鍵詞:羊脂球;文章構思;文章結構
前言
莫泊桑作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王之一,其作品普遍具有結構簡單、主題深刻、形式短小精悍的特征,《羊脂球》是莫泊桑的著名作品,在這篇小說的創作中,莫泊桑使用了獨特的構思與精致結構,不僅深化了整個小說的主體,也實現了創作內容的顯著突破[1]。與其他的小說相比,《羊脂球》在篇幅很小,僅有三萬余字,但是在這短短的篇幅中,莫泊桑卻賦予了整個作品無限的主體,具有極高的文學欣賞價值。
一、《羊脂球》的獨特構思分析
(一)《羊脂球》的故事情節簡述
《羊脂球》的故事情節相對簡單,以十九世紀的普法戰爭為背景,有十個人一同坐車出逃,但是這十個人的身份十分特殊,不僅有修女,也有奸商、議會議員和一個代號為“羊脂球”的妓女。在這十個人中,“羊脂球”是最沒有地位的,其中的三位有身份的貴婦在得知“羊脂球”的身份之后,對“羊脂球”的態度十分惡劣,小聲辱罵“羊脂球”是“賣淫女”、是“社會的恥辱”;而她們的丈夫則是用看不起窮人的口吻來大談特談金錢、吃喝。在馬車行走的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車上的人都感覺到了饑餓,但是只有“羊脂球”攜帶了少量食物,面對他人的嘲笑,“羊脂球”大方的邀請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之后人們對“羊脂球”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稱贊她是“可敬的人”。當馬車最終行進到托特鎮后,此時的鎮子已經被普魯士的軍隊占領,普魯士的士兵扣留了馬車并要求“羊脂球”陪自己過夜,但是“羊脂球”拒絕了這個提議,導致車上的十個人都被扣押。在這種情況下,其他九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開始施展各種陰謀詭計迫使“羊脂球”就范,最后在修女的勸說下,“羊脂球”答應了普魯士軍官的要求,之后普魯士軍官的欲望得到滿足,一車十個人便被放行了。而在之后的路途中,人們非但沒有對這為拯救了大家的勇士表示感激,反而敬而遠之,之前的贊美由轉變為唾罵。而這一次,每個人都準備了自己的食物,反而“羊脂球”沒有時間準備,在馬車行走的路上,每個人都享用自己的食物,而“羊脂球”只能在一旁忍受著饑餓與寒冷。
(二)作者對《羊脂球》的構思
從上文對《羊脂球》的描述來看,《羊脂球》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沒有驚險刺激的場面,但是每一位讀過《羊脂球》的人都會被其中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并表現出憤怒、嘆息[2]。而《羊脂球》之所以能夠引起大部分讀者的共鳴,這是因為這個作品中具有獨特的到的教育作用,雖然故事脈絡簡單,但是每個人都會被其中的故事情節所吸引。作者在《羊脂球》的構思上,使用了自己一貫的手法——通過以小見大的方法盡可能的完善其中的故事脈絡,雖然故事的篇幅很短,但是其中卻可以傳達出無限的韻味。例如在《羊脂球》中,作者所明確描述的空間只有一個,就是一個狹小的馬車,通過馬車中人物的形象,充分展示了社會的人間百態,在馬車的這個空間中,從政界人物、宗教人物一直到社會最底層的窮人,都盡可能的展現出了自己的“愛國情懷”,習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來審視一切,例如為了展示自己高貴身份的伯爵夫婦等,在故事情節早期對“羊脂球”的言行都充滿冷嘲熱諷。可見,“馬車”在實際上就是當時法國社會的一個縮影。
通過對羊脂球的了解可以發現,莫泊桑對于這個作品具有巧妙的構思,而從當時的大環境來看,十九世紀后期的西方學者關注現實、批判現實,在文章的創作上習慣于描寫現實,但是更多人在創作中經常會將自己的視角集中在中產階級、上流社會,廣大窮苦人民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但是莫泊桑在之《羊脂球》的創作中,還關注了社會底層人民的實際情況,并通常會將底層人民作為創作的主體,甚至是“妓女”這種在文學創作中“上不了臺面”的角色都被作者靈活的展示出來。在《羊脂球》中,作者通過社會上最容易遭人唾棄的“妓女”,對當時法國的各個階層進行了一次有利的批判。例如在文章的開頭,作者介紹了這十個人乘坐馬車逃離的原因,三對有錢人夫婦的離開則是為了“大發國難財”,或者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也有些人的逃離是為了逃脫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等,而故事情節的發展,顯示作者對這些所謂“上流人物”的不屑,而這個馬車中僅有的底層人——“羊脂球”顯然與這些“上流人士”顯得格格不入,自然會成為這些人攻擊的對象。在文章中,作者詳細道出了“羊脂球”逃離的原因——雖然自己的職業低下,但是也不愿意被侵略者糟蹋。而在正常人的觀念中,“妓女”是為了獲得金錢而出賣肉體的職業,似乎是沒有貞潔觀念的,因此“羊脂球”為侵略者提供性服務看起來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羊脂球”并不愿意這么做,在外部侵略者面前,“羊脂球”自認為自己是純潔的,無路是肉體還是靈魂都屬于法蘭西民族,這是不可改變的實時[3]。從這一點可見,人雖然在工作、身份地位上存在差別,但是民族尊嚴、愛國情懷是不會改變的,一些人雖然總會標榜自己是“民族英雄”,而在實際上卻不如一個“妓女”,體現出作者對社會的批判。
同時莫泊桑本身就是一個十分重視細節描述的作者,在作品的構思上習慣于通過微小的細節來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例如在作品的背景上,作者將故事設定在了寒冷的冬天,這也為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寒冷的冬天,羊脂球的遭遇才顯得更加冰冷,令人心寒。再比如勸說“羊脂球”就范的故事情節中,拉馬東夫人的想法與“羊脂球”的內心世界是完全不同的,若她處在“羊脂球”的位置時完全不會拒絕那個“帥氣的普魯士軍官”。可見,有身份、涵養、風度的貴族夫人已經失去了個人尊嚴與民族氣節,與“羊脂球”相比更顯得相形見絀。
二、《羊脂球》的精致結構分析
在《羊脂球》的故事創作中,作者為了更好的刻畫故事情節,在故事結構上也進行了改進。
(一)首位接續式結構
在《羊脂球》中,作者使用約2000字描寫了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的場景,在戰爭失敗之后魯昂城,原本兩個不同的階層:普魯士軍人與普通市民整在和諧的相處;但是在鄉下,很多漁民會劃著自己的漁船,從水中撈出普魯士軍隊的尸體,盡管這個行為不可能得到榮譽或者贊賞,但是這些人依然在為了法蘭西民族而努力。可見在小說的開頭,作者就通過自己的語言來闡述了當時的情況:上層人士、軍人都是賣國賊,而廣大的底層百姓則是整個國家的希望。在這種邏輯結構上,不僅介紹了《羊脂球》的背景故事,也預示了“羊脂球”的不幸結局。
而從整個文章的構思上來看,這種首位接續式結構不僅具有對立性也有統一性:在民族戰爭的大環境下,作者通過上下層之間的關系交替以及對人性善惡的交替,讓正規化文章結構變得更加飽滿。在文章結構序列上,《羊脂球》以正方兩條線索進行構思,相互交叉,并在“人性”上實現了匯合;作者關注重大事件的影響,這也是這個小說警示作用的關鍵。
在小說中,馬車上顯然“上層人士”占據了絕大部分,而這部分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應該是有教養、懂禮貌的,但都是在實際上,這些人跑到馬車上的目的是保命,并維護自己的利益,這種創作手法鋪墊了這些人人性中的陰暗。而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初衷不良,導致人們對待“羊脂球”始終會表現出不屑、傲慢的態度,他們從心底排斥這個社會的底層人物,這是文章悲劇的伏筆——一個光鮮亮麗的社會也無法掩飾人性的丑惡[4]。但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羊脂球》也迎來了故事的轉變:因為逃離的匆忙,人們沒有準備足夠的食物,當看到羊脂球有豐富的食物時,丟掉自己的臉面,竭盡所能的贊美“羊脂球”,而“羊脂球”也向人們拋出了橄欖枝,分享自己食物,此時馬車上眾人的關系看起來已經得到緩和。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當人們得知普魯士軍官要求“羊脂球”陪睡才允許放行時,人性的黑暗再一次顯現,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偽善將“羊脂球”一步一步的推向火坑。而在實際上,無論羊脂球陪睡與否,她的命運都難逃悲劇的怪圈,因為在這些眾多的人物關系中,她從屬于弱勢群體,在社會關系里她深處底層,被踐踏是社會造成的必然結果。
在文章結構的設計上,作者在文章的設計上每一次的對立關系緩和都是為下一次更慘烈的悲劇做鋪墊,并采用這種首尾相連的敘事結構,將人的善惡完整的刻畫出來。
(二)中間包含式的文章結構
有學者在研究中認為,中間包含式的出現,是“由于一個變化過程要得到完成,必須包含作為其手段的另外一個變化過程;這另外一個過程還可以包含另外一個過程,以此類推[5]。”可見敘事的某一功能是因為另一個甚至幾個敘事結構所組成的,這些小的敘事序列可以插入到大的敘事系列中,甚至可以插入到第二個功能并采取行動,形成了大的敘事序列,最終發揮相應的敘事功能。在《羊脂球》中,“羊脂球”是整個故事的核心人物,這也決定了她的悲慘命運會成為故事壓軸序列。
在《羊脂球》中,上層人士對“羊脂球”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轉變,這也是導致她悲慘命運的關鍵。但是在實際上,“羊脂球”的悲慘命運并不是偶然結果,而是由多個微小的敘事序列所組成的。例如作者在小說的開篇位置介紹了法國的社會背景,并在整個故事中著重刻畫了三個有關“吃”的畫面,第一個“吃”的畫面,則是羊脂球在馬車內看到“上流人士”饑餓的丑態而慷慨解囊,眾人分食食物的場景;第二個“吃”,則是“羊脂球”在眾人的威逼利用下決定獻身于普魯士軍官,眾人吃喝狂歡的場景;第三個“吃”,則是眾人在放行之后狼吞虎咽,而羊脂球在角落落淚的場景。這三個點都是以“吃”為核心,但是在這個“吃”的過程中都包含了一系列小的敘事序列,包括:(1)眾人聚集在一起的目的不同,正如前文所言,每個人逃離的原因各不相同,一些人企圖發國難財,或者因為畏敵逃命等,這些人顯然都是民族的敗類;而唯有妓女懷揣著愛國之心,不希望自己被侵略者玷污。由此可見,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的美丑必現。(2)眾人對敵人的態度存在明顯不同,這些“上層人士”面對敵人時的軟弱和羊脂球的毫無懼色形成了鮮明對比。例如普魯士軍官要求羊脂球過夜時,眾人被嚇到瑟瑟發抖,但是羊脂球非但不理睬,還破口大罵,嚴詞拒絕了普魯士軍官的要求,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但是相比之下,三位出身高貴的太太卻在討論普魯士軍官的容貌如何好,甚至埋怨普魯士軍官沒有看上她們。(3)面對敵人的淫威,“上層人士”通過恭維、勸說甚至恐嚇的方法,直接將羊脂球推向了火坑。由此可見,在當時的環境下,誰崇高誰愛國則昭然若揭。(4)在旅途中,羊脂球面對同胞們饑腸轆轆不計前嫌的獻出了自己食物,即使貴婦人對她冷嘲熱諷,也寬容的原諒了他們;并且在馬車眾人的交流期間,她擔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婉轉獻出自己食品;面對敵人,為了保證同胞們的安全,羊脂球忍辱負重,最終委身于敵人,若不是為了確保同胞能夠快速離開敵占區,最終做出巨大犧牲。但是在從故事情節來看,馬車上的其他九人毫無人性可言,每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在羊脂球慘遭蹂躪的情況下,他們不但沒有感受到愧疚,甚至在一旁飲酒狂歡。(5)在馬車上,當人們感受到饑餓的情況下,羊脂球的分享自己的食物;而在逃離魔窟之后,這些人置羊脂球而不顧,面對在一旁痛哭的羊脂球也目無愧色。
通過這個敘事序列可以發現,作者通過這種描寫方法,發揮了故事序列的第二個功能,通過中間包含式的文章結構,作者通過小故事的敘事方法體現了自己對下層人民的關懷,并對主角的角色進行深入剖析。而在從整個文章的角度對《羊脂球》做進一步的了解后,發現這些小的敘事序列已經成為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讓《羊脂球》具有更強的故事表達效果。
結束語:在《羊脂球》中,作者通過一個小小的馬車展示了一個小的社會,在普法戰爭期間每個階層的精神面貌都在《羊脂球》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文章雖然平淡但是卻激蕩人心,看似平淡但是卻能為每個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這些都是《羊脂球》吸引人的重要組成分。本文的研究中發現,《羊脂球》就像工藝品那樣,無論是構思與結構都需要經過考究的打磨,成為美輪美奐的工藝品,具有極高的文學欣賞價值。
參考文獻
[1]呂可.淺析莫泊桑《羊脂球》中的諷刺手法[J].名作欣賞,2019(26):82-83.
[2]馬益平,熊宇箐.論居易·德·莫泊桑《羊脂球》的“替罪羊”主題[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6(06):105-107.
[3]陳睿玥.淺談《羊脂球》的創作特點[J].戲劇之家,2019(05):229.
[4]林景蘭.從符號矩陣理論看《羊脂球》的主題內涵[J].文化學刊,2018(10):43-46.
[5]許吉潔.從丹納“三要素”分析羊脂球和李香君的形象差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03):34-35.
作者簡介:
汪暉 女 1981.7 淳安 漢 碩士 講師 英語教育
(作者單位:浙江樹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