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終身監禁設立于2015年8月29日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正式生效于2015年11月1日。雖然當時的設立可謂是修正案的一大亮點,但是卻一直沒有具體的司法實踐。直至一年后,白恩培案適用終身監禁,適時終身監禁才終于照見了現實。這對于終身監禁的理論研宄和實踐探索都具有歷史性的意義。終身監禁的合理設置對于深化死刑的改革以及刑罰體系的完善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國在全面依法治國和高壓反腐的社會背景下,適時的設立終身監禁,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終身監禁推進司法適用的進程,這是一大創舉,也開啟了我國司法改革的新視角。而白案的開啟,為我們進一步分析和研究終身監禁提供了實踐的依據。
關鍵詞:刑罰;終身監禁;現狀
一、調查概況
1、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白恩培,曾出任云南省省委書記。案發前,任北京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2014年8月29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發布消息稱白恩培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調查。案件審理至2016年10月才完結,經一審審理查明,2000年至2013年,被告人白恩培直接或者通過其妻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2.46億元,還有巨額財產明顯超過合法收入,差額特別巨大,不能說明來源。2016年河南省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白恩培的行為構成受賄罪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應當數罪并罰。其中,白恩培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特別惡劣,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特別重大的損失,論罪應當判處死刑。鑒于其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主動交代辦案機關尚未掌握的大部分受賄犯罪事實,認罪悔罪,且贓款贓物己全部追繳,具有法定、酌定從輕處罰情節,對其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依據刑法的有關規定,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至此,我國出現了終身監禁的第一案,而白恩培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終身監禁的第一人。十八大以來,我國更加堅定打擊腐敗的信念,進一步加強了懲治力度,采取了多項針對性的措施,從而使反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反腐形勢仍舊嚴峻。為更好地治理腐敗,《刑法修正案(九)》針對貪污賄賂犯罪正式確立了終身監禁制度,并在相關司法解釋中作出更具體的規定。所以通過對終身監禁實地調研可以發現這項制度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的途徑。通過對于我國有關終身監禁案例的研究并且對于裁判案例進行分析總結,為我的法治化進程的推進提供更多的參考,并且可以引起國家立法機關的重視。考察法院裁判文書以及其他司法案卷,找出判決終身監禁案例的特點,為我國的刑罰體制改革和擴大終身監禁的適用范圍提供有關實踐依據。終身監禁,顧名思義是一種將犯罪分子在監獄予以關押終身、直至死亡的刑罰制度。終身監禁制度的出現對于我國的職務犯罪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以終身監禁來替代死刑減少死刑的執行發揚人道主義,另外還為實踐的適用可以提供豐富的理論的依據。
2.問卷設計與調查情況
(1)、問卷設計
筆者所作問卷調查,力圖從理解終身監禁制度的專業人士、有法律基礎的學生讀者以及沒有法律基礎的普通人等多群體調研,以期對我國目前終身監禁制度的現狀有一個基礎且科學的了解。在問卷涉及的具體內容方面,以詢問調查人年齡開始,通過詢問是否了解什么是終身監禁制度;是否理解終身監禁和死刑的區別;是否應該用終身監禁替代死刑;是否應該擴大終身監禁的適用范圍;是否應該將終身監禁確立為新的刑種;是否將終身監禁制度適用于未成年人;讓調查對象對 終身監禁制度有一個清晰地的態度及看法。
(2)、調查情況
在青海民族大學以及青海省各公檢法發出了300份問卷調查,并予以統計;除此以外,筆者對具有法律基礎的200名在校法學生以及西寧、菏澤相關法院50名工作人員發出了問卷調查。通過力所能及的調查統計,以期得到較為科學合理的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分析
1、終身監禁是否可以替代死刑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表明,在有法律基礎的被調研者當中,對于終身監禁制度有著較為理性的認識,大多數調查對象會針對終身監禁得出多角度的分析見解,尤其青海民族大學調查對象中,不少調查對象直接針對終身監禁可以替代死刑提出了較為專業的意見。而在沒有法律基礎的調查對象中,這樣的觀點則屈指可數了,更多的理解集中為因果報應論即對于罪大惡極的貪污賄賂犯罪應該要處于死刑。綜上分析,除少部分普通調查對象對于終身監禁替代死刑持支持態度,多數調查對象還是多多少少是對于終身監禁替代死刑是持反對態度,只是沒有相應法律基礎所以無法準確表達到底為什么反對,只是基于自己的思想意識,而他們腦海中的思想意識就是當前中國老百姓的普遍的共識。而具有法律基礎的調查對象,更多的是脫離了因果報應論這個層面,進而從邏輯、角度、作用去進行多方面分析,他們的分析意見對本文有非常重要的參考作用。
2、對白恩培是否適合適用終身監禁的調查結果分析
筆者采訪了幾位具有相關法律基礎的學生,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簡要分析他們認為對于白恩培適用終身監禁是合適的。因為對于職務犯罪是不易適用死刑的,因為職務犯罪侵犯的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的廉潔性,并不是重的暴力犯罪,所以適用終身監禁是合適的,《刑法修正案(九)》中規定的不得假釋或者是減刑的終身監禁使得我國的自由刑當中出現了真正的無期徒刑,可以說終身監禁制度的出現增加了對貪污腐敗分子的懲罰力度。這一明顯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
3、對終身監禁和死刑的區別調查結果分析
此項調查,筆者多數調查對象為不具有法律基礎的普通老板姓,幾乎所有調查對象都不太理解終身監禁和死刑的區別,對于這種調查結果,筆者表示能夠充分理解。對于沒有法律基礎的調查對象來說,他們會認為僅從字面的意義上去理解兩者的不同,他們認為終身監禁是判處罪犯終生禁閉,但是并不理解終身監禁帶給罪犯的巨大的精神壓力,所以可以看出去終身監禁制度在我國的落地還有巨大的民意阻礙,這是基于中國的本土文化所形成的思想基礎,尤其對于那些嚴重的暴力犯罪造成嚴重后果的,如果使用終身監禁必將會造成嚴重的民意反對,因果報應論在中國深入人心,這也為終身監禁制度擴大使用范圍提供了參考。
三、建議
確立終身監禁為獨立的刑種
從前文的闡述可知,終身監禁并不是獨立的刑種,其適用依附于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只是一種介于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執行的特殊刑罰方式。而隨著死刑的廢除,這種依附必然不再存在,自然終身監禁也不可能再以特殊的刑罰措施而存在。終身監禁作為死刑的替代措施,自然應該具有跟死刑一樣的位階,即獨立的刑種地位,這既契合國際立法的趨勢,也符合現實需求。而我國現有的終身監禁只適用于貪污罪和受賄罪,而且還必須是本來應該被執行死刑立即執行的情形下才可以適用,雖然已經是很大的立法創舉,但是還是很有突破的空間。因而筆者認為,終身監禁可以,也值得被確立為獨立的刑種,有利于其更大程度上的發揮效力,緩和我國現有刑罰體系的局面。
擴大終身監禁適用范圍
擴大終身監禁適用范圍的現實意義終身監禁對于彌補貪污受賄犯罪刑罰結構之缺陷以及限制死刑之適用,具有重大的立法和司法意義,國家機關將其定位于貪污受賄犯罪死刑立即執行的替代措施,這種具有創意的立法思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針對當下難以立即廢除死刑的犯罪如何限制死刑適用的途徑,即可以將終身監禁擴大適用于嚴重的暴力性犯罪。這樣的擴大化適用,不僅是因為終身監禁在西方國家有作為嚴重的暴力性犯罪的死刑替代措施的適用經驗,也不僅僅是因為上文中所闡述的終身監禁豐富的理論基礎,還因為我國現有的暴力性犯罪也需要終身監禁來彌補,以滿足完善現有的刑罰體系的需要。對于死刑立即執行可以備而不用或者備而少用,不可減刑假釋的終身監禁則成為當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替代措施,如此一來,就可以實現精細化的量刑,真正的實現罪責刑相一致。
明確適用終身監禁的量刑標準
按照《刑法修正案(九)》的規定,貪污受賄犯罪是按照“立法定性”,司法相對“定量”的模式來進行規定的,具體的按照“數額+情節的模式,可以分為三檔:數額較大+情節較嚴重、數額巨大+情節嚴重、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的司法解釋“貪污或者受賄數額在三百萬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依法應當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相比較未修改前的定罪量刑標準而言,這次的修改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仔細研究,特別是落實到具體的司法實踐中,仍然顯得太過抽象和模糊。因而筆者認為,終身監禁是非常嚴厲的自由刑,對于這種非暴力的經濟類犯罪,其刑罰的嚴厲性不亞于死刑,必須要有明確和嚴格的量刑標準,才不至于被濫用亂用。尤其是在一般的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和特殊的死刑緩期執行即終身監禁的界定標準上,要劃定明確的界限。
四、結語
我國《刑罰修正案(九)》首次對終身監禁做出了規定,但只在分則中有所表述,并只適用于嚴重的貪污、受賄罪。筆者認為,我國現有的終身監禁只是死緩的一種執行措施,并不是一種獨立的刑罰種類。縱觀適用終身監禁制度的其他國家,他們大都將終身監禁規定為一種獨立的刑種,具有普遍適用性。“慎用死刑”是我國的刑事政策,廢除死刑也是國際刑罰的發展趨勢,終身監禁的適用有助于減少、甚至完全廢除死刑的適用。由于我國的國情以及國民固有觀念等原因,一下次廢除死刑或者完全不適用死刑還存在困難,只能通過司法中逐步減少死刑判決、立法中慢慢減少死刑適用罪名等過程,來逐步減少死刑的判決,最終達到完全廢除死刑。終身監禁作為我國一種全新的刑罰措施,筆者相信,隨著我國的刑罰體系發展,終身監禁的適用范圍會逐步擴大,未來有可能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刑罰種類,屆時我國的刑罰制度會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作者簡介:
魏中佩(1995.8.13-),男,民族:漢,籍貫:山東菏澤鄆城縣,學歷:研究生,單位:青海民族大學,研究方向:刑法方向。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