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運娟
【摘要】當我們對一件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之后,就會不遺余力的去探索和挖掘,這是內在潛力和外在動力的共同表現。而對于學生來說,只有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因此,在新目標教學理念下,如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就如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教學質量?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133-01
初中歷史中包含著大量的歷史年份、重要事件、代表人物以及影響和意義等,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關注都放在了這部分內容上,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這樣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已經不符合當前的時代需求。因此,我們必須加快對教育教學的創新,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讓他們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思考、主動探究,提高教學的效果。
一、精心包裝,開頭引人入勝
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做“一個好的開頭,是作文成功的關鍵”。而對于初中歷史教學來說,一個好的開頭引導,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直截了當的按照教材進行知識點講解,讓學生除了寫筆記就是背書,那么肯定會讓他們覺得疲倦,降低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我們一定要精心做好每節課的開頭,力求一把抓住學生的視線[1]。例如七年級上冊《夏商周的更替》一課,筆者在開課后現在黑板上寫了一首詩“情絲截,不愿回憶傷心切,傷心切,心如蛇蝎,心似碎屑。夢魘打出同心結,心中血淚不停歇,不停歇,酒池之外,枯風殘月。”學生都很奇怪:歷史老師今天怎么講起古詩詞來了?不上課了?這詩寫的什么啊?之后開始認真念起黑板上的詩句。等他們念完之后,告知學生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個叫蘇妲己的女子,之后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封神榜》中蘇妲己出場和進入到商朝的過程。在學生觀看的同時告訴學生,《封神榜》說的就是商朝的覆滅經過,但是由于是神話故事的原因,所以里邊都是各種“神仙打架”。那么在歷史上,商朝究竟是怎么滅亡的呢?去掉“神仙”濾鏡之后,《封神榜》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通過這樣一個疑問,頓時讓學生產生了好奇,接著再提一句“要說清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從商朝之前的朝代,夏朝說起……”引出夏商周的興起和發展,改變了枯燥無味的課堂情況。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和學生探討:夏商周之間的興亡更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歷史上真有蘇妲己這個人,那么商朝的滅亡是不是像《封神榜》所寫,是她的過錯呢?一方面照應課程的開頭,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思考,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
二、古今結合,提高歷史實用性
很多人對歷史教學有一個誤區,認為歷史學習就是背課本,沒別的辦法,學好了也沒什么用。但實際上呢?古人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因此,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就必須要加強歷史的實用性教學,讓學生明白歷史在他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辛亥革命》一課,在講解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先向學生提問:辛亥革命為什么失敗?因為沒有有堅定信仰的黨來領導,因為忽視了群眾的作用,因為幻想獲得資本主義的支持。中國的發展走的是一條特色化的社會主義道路,資本主義不能帶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并結合當前西方資本主義隱隱滲入的社會現象,向學生強調: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我們都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拒絕資本主義思想蔓延,堅持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我們獲得更好的生活和發展的基本保證。讓學生通過對歷史學習,擁有更理性、更廣闊的視野,逐漸培養他們的政治觀念,助力社會主義人才的培養。
三、暢所欲言,提高學生參與度
良好的學生參與度,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關鍵之一,參與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過程。因此,我們的歷史教學要提高開放程度,要讓學生能夠參與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評價,而不是由教師直接開棺定論,讓學生被動接受。例如在《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一課,主要的人物評價都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這是一種片面性的評價,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脫離教材束縛,暢所欲言,根據自己的所知所聞,說說自己心里的漢武帝。有學生說漢武帝糊涂,迷信巫蠱之術,導致太子皇后慘死;有學生說漢武帝冷酷,用嚴刑峻法治天下;還有學生說漢武帝開明,不看重出身地位……在學生各抒己見的過程中,我們要對有真實依據的信息進行篩選,在豐滿人物形象的同時,讓學生的辯證思維受到培養。
四、情懷引導,滲透德育教育
初中學生在年齡上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敏感、情緒豐富,容易被觸動和感動,這對于我們的歷史教學是一個很大的優勢。當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之后,很容易產生共鳴感,這個時候他們會迫切的想要了解和表達。例如講解抗日戰爭的知識時,毛澤東是一個關鍵人物,另外還有一首《沁園春.雪》廣為流傳,在中華民族滿目瘡痍,抗日戰爭即將打響的緊張形勢之下,毛澤東是如何在一片茫茫雪原上揚聲“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通過這樣一句引導,從側面向學生傳輸尊重革命先烈、愛黨愛國的思想,滲透德育教育,同時讓學生樹立“還看今朝”的觀念。
結束語
綜上所述,歷史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讀史、知史、明史,最后達到以史為鏡對個人和當前社會進行思考的境界。對于初中生來說,歷史學習的腳步才剛剛開始,要讓他們能夠主動的邁開腳步,就需要讓他們看到更多美好的、有趣的東西,激發他們的興趣。同時,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簡化,減輕學生負擔,突出教學重點,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田玉國. 探析學習興趣對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作用[J]. 新校園:中旬刊, 2018(11):29-29.
[2]李玉龍. 淺析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趣味性[J].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18, (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