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雍萬山



摘要:高校舊衣物回收體系的建立能夠幫助高校學生樹立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實現高校學生廢舊衣物的可重復利用,但現今的舊衣物回收體系存在諸多問題。文章從高校舊衣物回收的現狀出發,指出存在周邊廢品收購站競爭壓力、宣傳方式不夠靈活、未形成產業化鏈條三個主要問題,并給出了實現鏈條式發展、建立獎勵機制、形成環保+助學體系三項措施建議。
關鍵詞:生態環保;高校;廢舊衣物回收
一 、高校建立舊衣物回收體系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百姓的生活由基本的溫飽提升到講求生活的品質,對服裝類產品的需求也由起初的保暖實用發展為現今的時尚與個性。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廢舊衣物的數量大幅增加。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我國每年約有2600萬噸廢舊衣物被丟棄,而這些廢舊衣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回收再利用。
在全國每年產生的大量廢舊衣物中,大學生群體是其中的主力軍,大學生(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年齡一般在18-30歲之間,追求時尚與潮流,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是這個年齡階段的主要特征,為追求時尚樂于購買潮流服飾、定期淘汰款式過時的舊服飾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國共有各類高校58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人數達到2.76億人,即使全國每名大學生一年內丟棄3件舊衣物,全國范圍內一年將產生8.28億件廢舊衣物,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通過調查得知,廢舊衣物在大學生日常廢舊物品中排在第二位,僅次于書本等學習資料;每年產生的廢舊衣物已經影響到學生宿舍的環境;由于缺乏舊衣物回收體系,目前大學生廢舊衣物基本采取直接丟棄的方式處理;大學生非常希望能夠由專門的回收團隊進行舊衣物的回收,也愿意身體力行參與到資源重復利用和節能環保中來;在舊衣物改造方面,絕大多數大學生樂于學習舊衣物改造技巧,也樂于購買由廢舊衣物改造而成的各類工藝品。
二、高校舊衣物回收現狀與模式
目前國內多家高校建立了舊衣物回收項目,其中包括:中國計量大學、長江師范學院、南方醫科大學等學校。在具體的回收模式上,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固定時間段統一捐贈、設置舊衣物回收箱隨時自主捐贈。中國計量大學、長江師范學院等高校采取了設置“值班點”的方式,每周有固定的時間段進行舊衣物的回收,學校組織有舊衣物捐贈意愿的學生進行現場捐贈;而南方醫科大學等高校則采用了在校內放置舊衣物回收箱學生隨時自主捐贈的方式。
2019年5月營口理工學院“依舊是衣”大創項目立項,該項目初期對國內高校舊衣物回收項目進行了學習借鑒,也對校內學生舊衣物數量、回收需求做了調查,鑒于學校規模較小,舊衣物數量有限等因素。項目組建立了適合本校實際的舊衣物回收與改造體系。
1.回收模式
“依舊是衣”項目采用的是設置舊衣物回收箱、畢業季上門回收相結合的回收模式。由于該項目屬于大創項目,學生團隊在資金和技術方面較為不足,尚不能成立舊衣物后期消毒和加工的小型工廠,因此采取了和校外企業聯合的經營模式?;厥盏降呐f衣物會分為兩類進行處理,一部分轉交給企業進行后期的加工處理,按照衣物材質加工成針織品原材料,另一部分用于項目組成員組建的“依舊是衣”DIY創意工作坊進行創意改造。
2.回收現狀與效果
營口理工學院目前在校生人數約6000人,男女生比例約為7:3,校內共有宿舍樓10棟,其中男生宿舍樓7棟、女生宿舍樓3棟?!耙琅f是衣”項目在學生宿舍區域設置舊衣物回收箱10個,項目組成員定期都對回收箱里衣物進行回收清理。通過前期的舊衣物回收發現:
(1)女生的舊衣物數量明顯多于男生,3棟女生宿舍樓前的回收箱積滿舊衣物的時間周期約為20天,而7個男生宿舍樓門前回收箱積滿舊衣物時期周期約為40天。根據這種情況,項目組對回收頻率進行了調整,對女生宿舍樓前回收箱每周進行回收清理,對男生宿舍樓前回收箱每隔一周進行一次回收清理。
(2)高年級學生的舊衣物數量多余低年級學生。就不同的年級來看,大三、大四學生的舊衣物數量要多于大一、大二學生,大三、大四的學生因在校時間較長,衣物積攢較多,需要處理掉的廢舊的衣物也更多。而大四畢業生在6-7月份的畢業季會出現大批量的廢舊衣物需要處理。
三、高校舊衣物回收存在的問題
1.周邊廢品收購站的競爭壓力
目前,我國各城市內都有一定數量的廢品收購站,這些廢品收購站以有償售賣的形式收購生活中的各類廢舊物品,也包括書本和廢舊衣物。設立在高校周邊的廢品收購站也十分常見,它們成為高校學生處理日常生活廢品的主要途徑。尤其是到每年6-7月份畢業季,廢品回收站較高的支付費用和上門收購的便捷方式讓忙于就業、離校等諸多事情的畢業生同學們樂于選擇將個人的廢舊物品打包出售給學校周邊的廢品收購站。高校的舊衣物回收項目,雖然也在提供畢業季的上門服務,但是由于是無償捐贈需要學生們較高的環保意識和公益之心,這些往往是忙于求職和離校事宜的畢業生無暇顧及的。
2.宣傳方式不夠靈活,部分學生態度漠然
以“依舊是衣”項目為例,整個項目在前期宣傳方面采用了線上線下結合的宣傳模式,通過微信朋友圈、QQ群等線上方式,以及張貼宣傳海報、發放宣傳單、走訪宿舍、布置展板等線下方式對公益環保觀念進行宣傳,起到了一定的宣傳效果。但是從項目進行的過程中,項目組成員逐漸發現,這種公益環保觀念雖然受到同學們的認可,但是由于宣傳方式不夠靈活,這種觀念無法深入青年學生的內心形成較強的自覺主動意識,甚至有少數同學對此態度漠然。
3.尚未形成回收、加工、改造的產業化鏈條
由于資金和人員的限制,類似于“依舊是衣”這樣的高校舊衣物回收體系大多數仍處于環保宣傳和舊衣物回收這樣的初級階段,基本上屬于大學生創業的模擬嘗試階段。
四、建立高校舊衣物回收體系的建議與措施
1.形成回收、加工、改造的閉環,實現產業化鏈條式發展
就目前高校的舊衣物回收項目來看,多數還是以宣傳綠色環保觀念,帶動學生公益有愛之心為主,對前期的宣傳和回收工作做得比較細致全面,但是舊衣物回收之后的加工和改造是整個回收體系的薄弱環節。大體來看,舊衣物回收之后再利用的途徑比較單一,主要包括:捐贈給貧困地區、出口售賣、加工為基礎原材料。而這種簡單的處理方式,沒有將舊衣物進行精細的分揀和加工,在資源可重復利用方面收效不大。
2.建立獎勵機制,讓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肯定和鼓勵
目前國內高校以及社會類型的舊衣物回收項目大多以自愿捐贈的形式開展,屬于無償捐贈。這種回收形式需要舊衣物持有者具有較高的環保意識和熱衷公益的友愛之心,雖然在調查中我們得知大部分學生都具有這樣的意識,但是在有廢舊衣物有償售賣的競爭之下這種回收方式仍然處于劣勢。
3.以舊衣物回收項目的名義設立專項獎學金,形成環保+助學體系
高校最核心的問題是人才培養,那么高校舊衣物回收體系也應該圍繞人才培養來開展。如前所述,將舊衣物回收項目發展成為回收、加工、改造的鏈條式發展的產業模式,其最終的目的與意義除了綠色環保以及資源的可重復利用這些社會共識性的觀念之外,還應該與高校和學生自身緊密相連,這樣才能體現出高校舊衣物回收體系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佑江.紡織品循環加工及其再利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
[2]王小雷.廢舊服裝的分類回收研究.國際紡織服裝年會.英國劍橋,2010.8
[3]姜春陽,孟園,李涼.淺談校園內的舊衣物回收利用,中國市場[A].2014年第48期
基金項目:2019年營口理工學院省級大創項目“‘依舊是衣舊衣物回收與改造”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