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培進
摘要:文化創新是當前中國推進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如何走實走好文化創新發展路子,是當前文化重點研究的方向。本文從文化創新發展的理論基礎著手,就如何推動群眾文化發展,樹立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市場繁榮做了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文化創新;群眾文化;文化自信
前言
文化創新充分體現了人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提升人們的文化自信,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繁榮文化市場。當前,文化創新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理論基礎與社會實踐基礎,盡快地推進文化創新的發展,推動群眾文化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戰略意義與社會意義。
一、如何走實走好文化創新發展路子
(一)文化創新發展的理論基礎
1、文化創新發展要遵循方向性
文化創新不是盲目的改變,而是要基于對中華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向美向善的創新,有的是內容的完善與創作,有的則是新的表現形式的創新,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必須要遵循真善美的原則,通過文化創新促使人們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滿足人們對文化的心理需求。
2、文化創新發展要遵循立場性
文化創新離不開堅定的政治立場與正確的價值觀,任何文化創新形式與內容都必須符合中華民族文化的底蘊,符合人民的情感,符合我國當前的政治形式,這是文化創新的紅線,也是我們所有從事文化創新的人員必須要遵循的原則。在當前政治環境復雜,各種不同聲音發聲的背景下,保證文化創新的方向性,能夠賦予文化創新以生命與不竭的動力。
3、文化創新發展要遵循創新性
文化創新不是簡單的改變,而是基于中華文化本質的內容的豐富與完善?,F如今在文化創新領域內出現了很多同質化的文化形式與文化創意,這是不符合文化創新理念的,大量的同質化的文化創新的出現,不但禁錮了人們的創新思想,而且影響了文化創新的作用與價值。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中尋找新的文化價值。
(二)文化創新發展的作用
1、為文化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文化創新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動力,也是文化主將走出國門的助推劑。當今世界是一個互聯互通的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其他的國家切斷聯系,因此我們加強文化創新,可以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文化輸出是很多發達國家的重要貿易渠道,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在文化創新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提煉與發展,可以讓中國的文化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
2、為文化發展提供更寬泛的范疇
中國的歷史悠久,每個年代都有屬于自身獨特的政治與文化背景,從這一點看,我們堅持文化創新不但可以保障中華文化內容與形式與時俱進,更能通過文化創新實現中華文化范疇的拓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創新正在不斷的以更多的表現手法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增加了文化的深度與廣度,擴大了其受眾群體[1]。
3、為文化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市場
只能在當地發展的文化創新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不斷的突破自身的禁錮,結合當前的世界發展趨勢,盡可能的讓文化創新走上更高的層次,適應更廣闊的人群。如產生在廣東的群眾文化藝術的粵曲粵劇,從開始只是民間流傳的曲調,漸漸經過整理與創新,去繁就簡,去偽存真,將其中不適宜社會價值的糟粕去除,利用廣為人知的曲調將符合當前價值觀的粵曲粵劇快速的發展起來,成為了流傳廣泛,受眾群體快速擴展的群眾文化形式,并且逐漸從廣東走上了港澳,甚至走上了國際舞臺。
(三)文化創新發展的表現方式
1、多種文化形式的融合與借鑒
文化形式不是單一的,互相獨立的。通過長時間的發展,文化的各種表現形式逐漸開始融合,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表現優勢,逐漸上形成了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從長遠意義來看,這種文化創新的方式有符合文化發展的趨勢的,通過互相的融合和借鑒,是文化的多種形式不斷的涌現出新的內容與表現手法,保證了文化長久的生命力[2]。
2、利用新科技手段的融入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群眾文化館開始走上了現代化智能化的文化創新道路。這種文化創新的手段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趨勢,也讓傳統的文化不斷的與時俱進,充分顯耀出豐富多彩的現代色調,這種創新的表現形式更加有利于提升現代人們的心理接受度,增強中華文化傳播的時代價值,符合現代人們的價值審美,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一種文化創新手段。
3、基于民族意識的文化創新形式
當前中國的文化創新不僅僅是為了迎合經濟市場,豐富文化內涵,更多的是為了讓人們不斷的提升文化自信,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通過對文化創新,弘揚與發掘中華民族深層次的民族意識,可以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更加有利于拓寬中華文化的市場空間,實現文化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
二、如何推動群眾文化步入自信軌道
(一)運用群眾文化建設夯實“文化自信”
1、群眾文化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群眾文化的各種形式均有較強的群眾基礎,在群眾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有效地激發了人們的興趣,讓廣大群眾以愛好的形式參與其中,獲得精神的愉悅與滿足。一般來說,群眾文化都會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為己任,推動我國的精神文化建設的深化與普及,豐富人們的日常文化生活,因此我們說群眾文化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
2、群眾文化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群眾文化來源于群眾,服務于群眾,因此群眾文化大都有一定的地域性,融合了當地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以及歷史底蘊,往往成為一個地區的文化符號,成為當地人的典型的文化藝術形式。例如湛江市東海島的人龍舞,東海島人民為海為生,長期耕海對“龍”產生了濃厚的恩源,視“龍”為保佑自己生產生活的圖騰,逐漸形成了民俗的“龍”文化。在這種狀況下,堅持文化創新就是要在地方特色的基礎上提升人們對地方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同時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形成有利于文化傳播的社會群體效應[3]。
3、群眾文化有強勁的市場帶動力
群眾市場才是最有活力的市場,也是最有發展前景與上升空間的市場。從現階段來看,群眾文化已然在全國發展的如火如荼,群眾文化早已帶動與活躍了經濟市場,為社會帶來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由此可見,群眾文化要不斷的創新發展,從而激活更廣闊的市場潛力,促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發展。
(二)群眾文化的文化創新發展
1、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力
文化創新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智慧,我國千百年來的文化形成與發展是在人民群眾的推動下實現的,因此,在群眾文化的創新發展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力,用深入人心的生活詮釋文化,以文化帶動生活,實現群眾文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立足于人民群眾的生活,使文化創新接地氣,有長足的生命力[4]。
2、發揮地方“文化帶頭人”的作用
當前,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人民文化素養的提升,我國實行了一系列“文化下鄉”活動,一方面將群眾文化廣泛推廣到人民群眾中去,讓人們生產生活之余,有更豐富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利用“文化下鄉”活動,使群眾文化深入人民群眾中去,提升群眾文化的創意發展水平,提高群眾文化與時俱進的先進性。各地立足抓住發展時機,利用“文化帶頭人”的作用,帶動當地群眾文化發展,豐富當地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精神追求。
3、加強對地方群眾文化的引導與管理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有章可循,文化的創意發展同樣也要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與具體實際情況,當地文化部門應該充分的發揮其引導與管理的作用,對文化創新發展起到規范的作用,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以追求“百花齊放”為由使其失去了向善向美的方向感,必須要確保文化創新在相關部門的監管下健康的發展下去。
(三)“文化自信”的作用
1、增強群眾的愛國情懷
群眾文化是一種集體性活動,可以用來抒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贊美之情。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群眾文化的熱度逐年上升,并且在各地文化館的有序引導下,形成了諸多的民間文藝團體,這些文藝團體不但愛好地方文化,而且深受當前向好的經濟狀態的影響,對黨對祖國對人民都充滿了厚重的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文化藝術的形式進行情感的表達,增強群眾的愛國情懷[5]。
2、提高群眾的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
群眾文化是基于地域文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群眾文化往往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在群眾文化的傳播過程中,人們也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韻味與內涵,這往往容易激發人們對地方文化的熱愛,并且培養民族的自豪感與認同感,愿意將地方性的群眾文化通過身體力行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與喜愛。
3、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
群眾文化的表現方式各有不同,但是歸其文化底蘊,離不開我國長久的歷史發展的積淀與中國人民價值取向的共通性。在很多傳統的群眾文化類別中,包含了大量的歷史典故與時代變遷,通過對這些群眾文化的學習與創新發展,可以有效的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提高人民對中國歷史、社會、文化的進一步的了解。
結語
文化創新是群眾文化發展的前提條件和保障,如何推進文化創新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的課題。中國的群眾文化豐富多彩,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要立足于群眾文化的現實狀況,通過思想創新與形式創新,將更多的群眾文化融入到現代生活中,從地方走向全國,從國內走向國際,形成中華民族特色的群眾文化藝術品牌,帶動世界文化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王煒煒.\”一帶一路\”背景下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價值與路徑研究[J].現代交際,2019(9):245-245.
[2]田潔.新形勢下創新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舉措[J].文化月刊,2019(4):109-109.
[3]董永國.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價值初探[J].北方文學,2019(24).
[4]徐笑妍.創新群眾文化服務,打造群眾文化品牌[J].大眾文藝,2019(16).
[5]杜安枝.淺談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J].藝術科技,2019(8):18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