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書館是人類歷史上文化記錄和傳播的一項重大發明,古時候,隨著人類人文科技的發展,語言文字的出現,人類需要把自己總結出來的知識整理存儲起來,供他人學習和參考。當前,隨著人文科技圖書館數量的不斷增加,網絡+時代背景下,圖書館的信息收集和利用功能也在逐漸改變。此外,對圖書館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能容納大量的圖書資料,還要能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基于此,本文對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工作的發展與應用進行了分析與研究,以期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圖書館的發展意義,促進圖書館管理與發展。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工作;互聯網+;發展策略
引言
閱讀是科技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閱讀不僅關系到個人的進步與成長,也關系到國家的繁榮與發展,而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獻中心,是高校開展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重要陣地,更應承擔起推動閱讀的責任。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時代的到來,在“互聯網+”環境的推動下,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互聯網+”時代,如何創新圖書管理理念,做好圖書管理工作,已成為高校圖書館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1 高校圖書館工作現狀及問題分析
1.1缺乏服務理念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無需去圖書館就能通過計算機、手機等網絡終端獲得所需的信息資源,而高校圖書館的服務理念仍停留在過去,缺乏利用館藏資源開展主動服務的意識,對大學生的吸引力較小。
1.2圖書館資源更新緩慢
高校圖書館因其資金、物資、更新速度等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尚未完全數字化,資源建設滯后于網絡或其他載體,使大學生成為網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造成高校圖書館大學生用戶流失。互聯網+技術出現,使移動服務成為高校圖書館的一種新的服務方式,完成注冊后,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多種渠道進入圖書館,提高了學生閱讀便利性。據相關調查發現,移動圖書館上線后,網絡圖書資源更新緩慢,服務項目較少,導致大學生對圖書館新服務的接受程度較低。
1.3管理人員素質較低
隨著網絡時代對服務意識要求的提高,一些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對“互聯網+圖書館”育人功能認識不足,業務能力不強,也影響了大學生利用圖書館的積極性。“互聯網+”時代的數據收集不再局限于互聯網本身,圖書館在為讀者服務的同時,還能根據讀者的喜好和所關注的專題等,獲取相應的讀者信息,此外,電子設備上的攝像機還能記錄讀者的各種狀態。可見,可視化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對用戶隱私的保護,高校圖書館如何保護用戶的數據和隱私成為一個難題,圖書館管理人員直接可以獲得學生的隱私信息,一旦圖書館管理人員不能有效約束自我,將會對學生個人隱私造成侵害。
2 高校圖書館工作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發展策略
2.1 更新圖書館工作服務理念
高校圖書館現階段應充分認識讀者服務工作的重要性,樹立全新的服務理念,以促進讀者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具體而言,高校圖書館管理者必須明確其職能定位,圖書館在高校中的主要職責是為全體師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從而促進高校教學、科研的進一步發展,只有對此有充分的認識,才能進一步完善讀者服務工作。互聯網+環境下,改變了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由于圖書館地理位置的限制,傳統圖書館服務過程中,圖書館文獻資料僅能為鄰近地區的讀者學習提供幫助,圖書館的服務范圍相對較窄。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圖書館的館藏內容在全國范圍內可供網絡用戶查閱,從而打破了對圖書館的地域限制,服務的形式和內容逐步向網絡主體轉變。因此,“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建設,要以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為重點,不斷加大網絡和軟件平臺建設投入,通過與微信等平臺的合作,使之更好地為圖書館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具體來說,學校還應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座談會等形式,積極聽取師生對學校圖書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考慮技術條件,改造圖書館。其次,學校圖書館還應通過海報、講座、手冊等形式,對數字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的使用方法進行宣傳,讓師生對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楚地了解智慧圖書館,從而最終提高學校圖書館的利用率。我們將積極推動圖書館服務與“互聯網+”相結合,建立數字化資源查詢系統,構建符合師生需求的“云”生態信息數據平臺,為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無限的數字化資源服務。
2.2 利用網絡技術豐富資料儲存場所,加快資源更新
傳統圖書館總是想方設法提高文獻存儲空間,同時也要考慮到防潮、防蟲、防火等災害問題。隨著人類知識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圖書館對物質空間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一狀況在信息技術方面得到了徹底的改變,虛擬空間的存儲方式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存儲和獲取的效率,改變了人們對圖書館的傳統認識。虛擬化存儲技術具有高效率、高安全性等特點,使其成為未來圖書館發展的重要方向。當前圖書館在存儲信息方面呈現出的一些趨勢如下。一是大量文獻轉化為虛擬資料,便于儲存和查閱。網上資料可供多人同時閱讀和使用,不必擔心文獻知識復本少的問題。二是圖書館的發展呈現出一種互連模式,不同的圖書館通過網絡服務器共享所收集到的文獻資料,從而極大地提高檢索和使用知識文獻的效率。三是圖書館的知識文獻收集戰略也發生了根本轉變,通過因特網連接,以及計算機分析和鑒別能力,各圖書館可以將新的不同知識文獻上載到網絡,從而提高了圖書收集和管理的能力。
總結
互聯網+大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工作應與時俱進,積極推進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技術的融合,實現圖書館智慧網絡化。“網絡+”的實現雖然會給高校圖書館帶來許多技術、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阻礙其發展,但相信隨著各種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高校圖書館對新型服務模式的探索,一定會推動圖書館智慧化的進程。與此同時,新時期背景下,隨著圖書館資源獲取方式的變化,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也在發生著變化,這就促使高校圖書館必須做好服務于師生的工作,更好地滿足師生對資料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郝小勤, 宋飛, 周威, et al. 論高校圖書館工作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發展策略[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16, 28(11):96-100.
[2]鄭幸子. 論"互聯網+"條件下高校圖書館員素質提升的途徑[J]. 絲路視野, 2017(8).
[3]周曉艷. 論"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提升途徑[J]. 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 2017(3).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基于讀者行為日志的個性化搜索引擎研究 項目編號:2018YDQ-14
作者簡介:成玉峰(1979.07-),性別:男,民族:漢,籍貫:黑龍江省望奎縣,學歷:大專,職稱: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