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雨
摘要:依據埃里克森的理論,在青少年時期應該完成的任務是:確立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亂。因為同一性的確立關系到一個人的健康發展,關系到他能否良好適應社會,能否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所以,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確立失敗的干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 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混亂; ?解決策略
一、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所謂自我同一性時指:個人的發展盡管從這一時期發展到另一個時期,他的心理特性、知識和技能等都有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千變萬化總有一個不變的核心,從少年到老年,甲還是甲,乙還是乙,這就叫做同一性。
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混亂的表現及影響因素
(一)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混亂的表現
自我同一性危機是指青少年不能把現實與理想、過去與未來有機統一起來,割裂了它們之間的聯系,或用機械的方法和觀點來看待它們,從而扭曲了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的看法。通常認為自我同一性危機的表現主要有同一性強閉和合法延緩期以及同一性擴散。
1.同一性強閉。青少年由于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不成熟,對自己將來的生活和職業理想的設計缺乏足夠的信心和客觀性,對實現這種設計的理想更感困難重重。在這個時期,青少年缺乏自立的能力,沒有自己的主見,不能正確的判斷是非曲直,容易受到家庭、社會、朋友等外在因素的影響。
2.合法延緩期。由于青少年處于“心理斷乳期”。一方面家庭和社會的心理支撐力量在逐漸減弱。另一方面青少年還沒有獨立完成某種任務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青少年在對身體、心理以及社會的要求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既有積極應對和主動尋求解決的欲望,又有自身能力和經驗不足的矛盾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心理的合法延緩期。
3.同一性擴散。如果青少年在探索和確立自我的過程中遇到障礙,不能順利確立自我同一性,就會形成自我同一性擴散。自我同一性擴散指個體無法或不能把握和控制自己,而是把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價值建立在他人的意見看法基礎上,對外界事物的判斷喪失了基本的批判精神。
(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混亂的影響因素
確立同一性的過程是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和把握自我的過程,也是了解社會要求和社會規則的過程,又是有機統一自我與社會規則的過程。從影響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因素上看,可分為以下幾類:
1.主觀因素:
人在青春期固有的認識上的局限性。按照埃里克森的觀點,同一性的形成過程是一個自我認識的過程,青少年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由于社會經驗的缺乏,故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只是從主觀的層面著手。認識的結果也僅僅停留在“我以后要做什么,我以后要成為什么”,而這樣的認知也僅僅是從童年早期的經驗,如從電視電影上,從周圍年長的人的經歷上來對自我進行認識。
2.客觀因素
(1)學校環境。大部分人的青春期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現在中國的教育雖然在提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還是大量存在。應試教育就直接導致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狀況,如果單靠學生本身來認識自我的話,除了在觀念上的不成熟之外,還容易在出現變數的時候產生對先前自我認識的否定。
(2)家庭環境。實踐證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縮影……這些都說明一個問題:即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
(3)社會大環境。社會大環境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青少年能否健康的成長。如果這個社會總是充滿了太多暴力、恐嚇、犯罪、吸毒等不良現象。對于處在“特殊時期”的青少年來說,會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三、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混亂的解決策略
(一)引導青少年學生學會自我剖析,全面正確地評價自己
自我評價對人的個性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它對人的各種活動和行為起著調節作用。教師應該通過活動、榜樣、舉例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分析自我、認識自我,學會正確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二)善于從他人態度中認識自己
人們對自己的認識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言行、態度以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實現的。所以要想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須要善于以“人為鏡”,從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中認識自己。
(三)正確對待自己的短處,避免產生概括性挫折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一個人既不能夸大自己的長處,也不能把注意力僅局限在自己的短處上,尤其不要產生概括性挫折的不健康心理。因此,要使自我健康發展,正確對待自己的不足,并采取積極的態度是十分必要的。
(四)創設從事多方面活動的機會,借助活動認識自己
要想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還必須從多角度、多層次來了解自己,人對自己活動結果的分析,也是其自我意識確立的途徑之一,因此,通過分析自己的活動情況,就可以了解自己某個側面的品質或特點。
(五)對青少年給予正確評價
既然人對自己的認識是依靠別人的評價來實現的,那么家庭、學校、他人對青少年的評價就直接影響著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所以,家長和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尤其對他們進行評價時,應持慎重態度,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學生,他們做出中肯的、有助于他們積極向上的評價,不能隨心所欲地他們說。
(六)注意青少年學生的參照群體
參照群體是個體生活的榜樣和評價自己與他人的標準。個性的自決是在經常地按照參照群體所固有的價值取向和評價立場去矯正自己的行為、想法和評價的過程中實現的,個性從這些群體的定向和評價中吸取積極的價值和信念,對個體產生良好的影響,形成健康的心理。
參考資料:
[1]王愛琴,家庭因素與兒童行為問題相關性的探討,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6年11月,第22卷,第6期,16-18頁。
[2]黃永蘭,仇鳳琴,父母文化程度與養育方式關系的研究,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年10月,第11卷,第5期,23-24頁。
[3]張日昇,陳香,青少年的發展課題與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張旭錦,職校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對自我和諧水平的影響 ,理論界,2006年(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