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社會的變革,競爭的加劇,價值觀念的沖突,利益格局的調整,使部隊所處的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廣泛地影響著部隊官兵的思想觀念和心理狀態,新形勢下青年官兵的心理問題明顯增多。通過了解部隊心理環境建設的內涵,充分認識部隊加強心理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掌握用心理環境改變官兵心理的方法,積極主動地做好部隊管理教育工作。
關鍵詞:心理環境 ?管理 教育
心理環境是存在于人腦中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的一切環境,是觀念的環境。早在上世紀30年代,格式塔心理學派代表人物勒溫就論述了心理環境的基本思想。勒溫從人與環境的關系中去研究人的行為,認為要了解或預期人的心理行為,就必須了解當時整個情景中的各種心理事件,比如人的動作、情緒、各種表現等等,即當時的完整結構和人的狀態以及心理環境的狀態。在主體將客觀環境轉化為觀念環境的時候,經過了主體與客體、生理與心理的相互作用、相互轉換的過程。客觀事物作用于大腦,經過大腦的分析、綜合的加工改造,主動地把客觀的東西內化為主觀的東西之后,便產生了主體的各種心理活動。這些心理活動在主體心理時空又經歷了反映者內部特點的折射、擴展、積累、反饋,就形成了以觀念形式表現出來的心理環境。
生活在軍營中的廣大官兵是社會人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刻與外界環境進行精神、物質和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官兵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心理環境,這種心理環境一旦穩定下來,可能會對軍人的一生成長、發展產生持久而深刻的影響。
一、加強心理環境建設,是部隊持久發展的客觀需要
心理環境與物質環境不同,是無形的、潛在的,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會無形中成為群體的規范,像一個磁場,左右人們的心理,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和制約作用。多年來,部隊講環境建設,比較重視物質環境建設,而忽視心理環境建設。在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沒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心理環境中,官兵就會意志衰退,精神空虛;在一個互不信任,猜疑、妒忌,人際關系緊張的心理環境中,官兵就不可能有愉悅的心情,就不能振奮精神去完成以軍事訓練為中心的各項工作。而生活在積極向上的心理環境中的人,即使個人思想覺悟、價值追求有偏差,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重新塑造自己的心靈,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并改變行為。因此,在注重物質環境建設如衛生、內務環境等有形的外部環境的同時,部隊要增強營造良好心理環境的意識,比如集體的風氣、氛圍等心理環境的營造。使官兵心情舒暢,心態平和,心氣向上,真正實現部隊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
二、加強心理環境建設,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
首先,建設良好心理環境可以幫助官兵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為有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建設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心理環境,能夠喚醒、保持和調動官兵的信心和熱情,寬容大度和持之以恒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有助于部隊官兵自覺抵制多元文化因素可能給思想觀念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接受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樹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報效祖國,無私奉獻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心理環境影響官兵的方式是潛隱的,符合青年官兵的心理活動規律,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青年官兵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單一的“我講你聽”、“我教你做”的灌輸式教育方式,感到難于接受,從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我們現在仍然維持和采用這種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但不能起到入耳、入腦的效果,甚至會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在這樣的形勢下,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思想感情的交流。而思想感情的交流離不開良好的心理氣氛。所以,建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誘導過程,誘導他們與教育者在觀念、態度和行為上的認同感,從而使他們自覺自愿地接受正確理論的指導。
三、加強心理環境建設,增強部隊管理工作效能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和周圍的人發生著這樣那樣的聯系。一個社會團體中大多數人的人生經驗和價值觀念,就構成了一種心理環境。 一種錯誤的行為,如果有“保護”它的心理環境,多數人在心理上不認為是錯誤,或者雖然認為是錯誤而可以容忍,就不可能克服。這也證明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的重要性。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心理環境其實質是一種能動的氛圍環境,這種環境形成于普遍的心理感知,且對官兵成才需要、工作和學習動機及行為產生廣泛的影響。作為管理者,必須有效掌握作用于官兵群體心理和行為的各種環境因素,實施科學設計與控制,使之成為普遍影響官兵行為動機的良好心理氛圍,提高部隊管理效能。
參考文獻:
[1]《傳播心理學》 方建移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2]《行為心理學》(美)華生著,劉霞譯 ?現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