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涉及知識面較廣,但核心目標是塑造學生健康的品質,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讓學生感受到美好的社會與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著力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使之得到更好的發展。其中感恩社會教學是教育內容的重要方面,教學應該結合教材挖掘相關素材,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等促進學生感恩意識形成,使之內化為品德素養。
【關鍵詞】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感恩社會;教育
縱觀當前小學生品德現狀,很多學生自我意識為中心,感恩意識淡薄,在社會生活中沒有切身體驗到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這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更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在道德與法制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以感恩社會為教育主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活動中感受到社會生活變化,體會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師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也可以創設社會生活情境,給學生創造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促進學生感恩意識的形成,并內化為學生的品德素養,通過自身實際行為來感恩社會,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觀察社會,體會生活,萌發感恩社會的情感
讓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回歸生活,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會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由此產生認同感,從而萌發感恩社會的情感,提高品德素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感恩社會的意識,讓他們明白社會給予了他們恩惠,并為他們提供健康活潑快樂成長的環境。比如在教學《有多少人為了我》這一課時,首先為學生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平時的吃、穿、住、用、行、學習與娛樂等基本保障與那些人有關呢?能將你的切身體驗通過圖片展示出來嗎?選擇其中的一點,觀察并記錄他們一天的工作情況,并與同伴分享。針對以上設計的問題,學生初步感受到自己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與他人密切相關。
以上述活動為基礎,學生自己收集整理材料,所介紹的內容也是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他們不僅能夠完整描述自己看到的,而且還能夠實現情感共鳴,對交流的內容有很強的認同感,并自然而然地形成共識: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社會,社會為我們提供很多的幫助,我們應該感恩社會,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社會,小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產生感恩社會的情感,這是感恩社會的意識的基礎。
二、深入生活,受恩于社會,增強感恩社會的強烈意識
深入社會,引導他們走進社會生活,并在實踐生活中感受社會為他們提供的學習與生活環境,逐步增強感恩社會的強烈意識。通過觀察和體驗,學生的情感交流等,他們感受到生活中偉大祖國的懷抱中溫暖,在其他媒體上了解了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民還生活在貧困與動蕩之中,而我們的學習環境如此安定,生活如此幸福,不僅要認真學習,更有感恩祖國,感恩社會,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通過對比等方式,他們感恩社會的情感便會油然而生,感恩社會的意識也會初步萌芽。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家鄉的變化》時,這一節教學內容學生感受深刻,在平時的觀察與閱讀其他相關歷史資料時,他們了解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特別是家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激發學生愛國熱情,還在實踐調研中組織了“農村巨變家鄉行”的實踐活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高,課堂教學效果好。對于引導學生參與“家鄉變化”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時,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走進工廠,拜訪當地的養雞、養豬專業戶等方式,從他們實踐調研中得到結論,感受社會生活的變遷,學生看到那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樓房、一座座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工廠、一條條寬闊的柏油公路,再想想過去低矮的泥墻草房、昏暗的煤油燈等,不僅感慨萬千,還增強學生的感恩社會的強烈意識。
三、融入社會,強化感恩意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觀察社會生活,走進社會生活,融入社會生活,激發感恩社會的三部曲,并將之轉化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提高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積極健康成長。因此,與學生課堂講感恩不如讓學生真正走進社會生活,參與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并增強歷史使命感,從實踐中感受到自己的一切是社會給予的,在社會的幫助下獲得的,他們不僅有了感恩社會的意識,并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
例如,引導學生學習《衣食的來源》這一節時,教師不妨組織學生參與一次勞動實踐活動,學生在參與移栽油菜,收割稻子等實踐活動時一邊聆聽,一邊參與,感受生活的艱辛,懂得了“粒粒皆辛苦”,他們累了便觀摩農民示范移栽油菜,收割稻子,看起來農民伯伯勞動起來很簡單,但自己實踐操作中不易,并非常累,學生卻問題百出,通過農民伯伯的耐心指點,終于非常困難的完成了勞動任務,汗水浸濕了衣衫,但興奮與喜悅呈現在臉上。勞動帶來了快樂,也感受到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感恩社會,感恩他人,在實踐中磨練自己。
總之,感恩社會,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不斷完善自我,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這有助于學生積極健康成長。當然,感恩社會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以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通過長期的教育活動才能養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結合教學內容,并為學生搭建多樣化的生活平臺,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增強感恩意識,強化品德素養,使之健康快樂成長,做一名有益于社會的小公民。
參考文獻:
[1]陳梅.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01).
[2]張秀琴.淺析如何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J].考試周刊,2017(57).
[3]劉振華.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J].知識文庫,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