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鵬遠 王少亭 汪桂琴 董獻文 李立國 王琰 程智 王潤



【摘 ?要】隨著我國老齡化“基數巨大,未富先老,老而有病”的現狀,“9073”養老與“4-2-1”家庭格局下,90%的居家老人醫療、養老服務及主動健康的需求逐漸加大,隨著我國互聯網以及智能化產品的普及,如何將居家養老模式與互聯網技術與智能設備有機融合,整合社會資源補充醫療康復護理資源,滿足居家老年人多元化的養老需求,變 “有親情無保障” 傳統居家養老,為“有親情有保障”的“主動式居家養老”, 本文結合相關文獻研究、專家訪談、調查問卷、統計分析及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直屬社區試點實踐等方法,嘗試構建了包括終端用戶系統、服務系統、風險防控系統、基礎數據庫系統、監督與評價系統等“互聯網+”“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模型,從社會反響、老年及家庭滿意度、機構服務載體等各方面結果看,“主動式居家養老”是目前亟須探討并解決的一大問題;鄭州大學五附院“主動式居家養老”的原創模式是符合時代潮流與老人需要的模式,有效應對“9073”養老格局下90%居家老人的養老困境,是一個值得借鑒與推廣的模式。
【關鍵詞】主動式居家養老;互聯網+;智慧化設備;主動健康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271-03
【Abstract】As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has a huge base, it grows old before it gets rich, and it grows old and sick",Under the "9073" old-age support and "4-2-1" family structure,90% of the elderly at home need medical care, pension services and active health,and demand?gradually increased;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and intelligent products in China,How to Integrate Home Care Mode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Devices、Integr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Supplementary medical rehabilitation and nursing resources are insufficient,Meet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the elderly at home,Change the traditional "family-friendly and insecure" home-based care into "active home-based care" with "family-friendly and secure",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relevant literature research、Expert interviews、?questionnaires、?statistical analysis、And the community directly under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An attempt was made to build a system include end users、Service system、?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basic database system、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internet +" and "Active home-based pension" service models;From the results of social repercussions、elderly and family satisfaction、institutional service carriers and other aspects," Active home-based pension " is a big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discussed and solved urgently at present;The original model of "Active home-based pension " in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is in line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Can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9073" pension pattern of 90% of the elderly at home pension difficulties,It is a model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Active home-based pension;Internet +;Intelligent equipment;Active health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5億人,且75%老年人伴隨著高齡衰弱與慢病并存,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逾4000萬,老年群體呈現“基數巨大,未富先老,老而有病”的現狀; 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老年撫養比將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支出將持續增長;農村實際居住人口老齡化程度可能進一步加深[1];中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到2030年左右,中國將成為超級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2]。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居家養老可以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延續以往的社會網絡,使老人的心理更健康,所以他們會更傾向于傳統的居家養老。但是在“傳統居家養老”中,老人生病不能及時知曉,意外狀況時不能及時回應,安全無法保障“有親情無保障”。我們提出“主動式居家養老(Active home-based pension)”的概念,是通過將網絡遠程技術、智能居家系統、實時健康監測管理系統與醫康養護資源整合優勢,配合讓子女、家庭醫生、社區機構等動態掌握老人的健康與安全狀況,既滿足老年人對“家”的需要,又滿足兒女對“安全”需要,還能根據需求動態提供服務,同時通過與老人可視化交流、溝通、觀察居家生活狀態與病情變化,是一種“有親情有保障”的升級優化版居家養老模式。
一、老齡化與“主動式居家養老”現狀分析
(一)中國老齡化形式嚴峻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世界人口發展最為顯著的特征和趨勢。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5 年修訂版)》指出,2050年全球6 0歲及以上人口預計將達到21億,占世界總人口的22%,聯合國預測,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呈持續增長趨勢,到21世紀中期達峰值4.4億左右,將占全國人口的1/3左右[3]。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自20世紀末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國家統計局的年度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量由2010年底的1.78億增長到2018年底的 2.49億,占人口總數的17.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也從2010年底的1.19億增長到2018年底的1.67億,占人口總數的11.9%[4]。
(二)積極老齡化戰略成為全球共識
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健康養老事業與產業,相繼頒布了系列重要文件,大力推進醫養結合服務發展,十九大報告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醫養結合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而在醫養結合領域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是在“9073”養老格局下,我國90%的老年人選擇在居家,如何實現老人居家積極主動健康養老,是大幅降低家庭及社會負擔,有效破解養老難題的重要舉措。
“中國人口老齡化情況的特殊性,使得中國養老模式的探索處于前無古人、旁無同行者的境地,中國正走在養老領域的無人區,前面所有的道路必須要中國人自己探索”[5]在此背景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積極老齡化戰略成為全球共識,國際社會開始重新審視老年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國對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關注也日益廣泛而深入[4]。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著力發揮老年人的積極作用,要發揮老年人優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潛移默化作用和對社會成員的言傳身教作用,發揮老年人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中的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發揮老年人對年輕人的傳幫帶作用。要為老年人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引導老年人保持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發揮正能量,作出新貢獻”[6]。
河南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健康工作,《健康中原 2030”規劃綱要》指出[7]: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是人生的第一財富,是生命、幸福和生產力的基礎。健康不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一種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完好狀態。現代健康觀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行為健康、社會健康、環境健康等方面。河南作為人口大省要通過不懈努力,到2030年基本實現健康公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人民更健康、更長壽、更幸福[8]。
同時,伴隨著“4-2-1” 家庭小型化現狀,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社會養老明顯不足,90%居家養老問題逐漸成為政府、社會、家庭面臨的重大挑戰。我們認為,90%居家老年人通過“主動式”的手段與方式解決好了養老問題,某種程度上就破解了我國醫養結合領域的主要難題。
(三)“9073”養老格局下學術界“主動式居家養老”研究匱乏
目前,“9073”養老格局下,90%的老人家庭養老習慣與人口結構失衡的困擾比較突出,“4-2-1"(“4”個老人、夫妻“2”人、 “1”個孩子)家庭結構成為常態,家庭規模小、結構單一,使家庭承擔養老能力薄弱,如老年人出現失能、失智等情況,家庭負擔尤為嚴重;同時,養老機構對帶病生活老人的醫療照護能力嚴重不足,亟需經濟節約型“主動式居家養老”。而目前我國?“主動式居家養老”嚴重缺失,業內學者研究鮮見。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醫養結合團隊調研結果如下:
1.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
在萬方數據知識平臺檢索“老年人主動式居家養老”2015-2019年出現 42條結果,從關鍵詞出現頻次看,涉及老年人次、居家養老、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社會保障、社會支持、供需平衡、養老機構、養老院、服務質量、社會工作、社區、社區居家養老、社區護理、精神慰藉、老年護理、交往空間、產業化發展、人口老齡化、體制機制、健康教育、健康服務等,甚至還有MVC架構、Mysql數據庫、Zigbee網絡、三大難題、互聯網+等,從關鍵詞看,已經涉及到從機構到社區、從機制到體制以及互聯網+的方方面面,但是,并未檢索出近5年文獻并沒有“主動式居家養老”[9]。
2.中國知網檢索檢索關鍵詞“主動式居家養老”顯示“無對應的分組數據”[10]。
3.www.bing.com檢索“Active home-based pension”雖然出現31900條結果,并沒有與Active home-based pension完全一致的命題或關鍵詞。
從以上中文外文文獻檢索平臺顯示,國內外學術界對“主動式居家養老”沒有專門研究,一個側面說明,業內學者對“主動式居家養老”的概念生疏,對“9073”養老格局下90%居家老人的主動健康照護養老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某種程度上的漠視。因此,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主動式居家養老”模式研究應用不足是制約老年人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
二、“主動式居家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傳統居家養老模式的現實困境
1.人口結構與撫養比顯示我國勞動力正在下滑
我們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近十年人口年齡結構和撫養比數據見下表(表1-2)[11]。
從近十年我國人口結構變化看出,我國青壯年人口數量下降速度將超過老齡人口增長速度;預計我國青壯年人口呈現快速下滑態勢,在2030-2050年期間將下降尤為明顯;25-64歲人口數量將由2015年的10.08億人,下降至2055年的約7.3億人;撫養比顯示,老年撫養比處在上升態勢,加上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青壯年勞動力的社會壓力將疊加,養老壓力提出了更嚴重的挑戰。
2.人口替代水平下降意味著勞動力嚴重匱乏
我國20世紀50-60年代多生孩子養兒防老,貧窮地區更甚,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出現了“丁克一族”;近年來,中國老齡化逐漸加深,聯合國預測中國30年后會進入深度老齡化,人口減少1億,開放二胎政策目前看來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生育率在1990年左右跌破了“替代水平”;目前,我國生育率已經降到了1.5以下,上海只有0.7,人口替代水平的下降,意味著勞動力匱乏家具城。
3.老年人“主動式居家養老”理念欠缺
“9073”格局下,傳統養老大部分(90%)老年人在社區、居家養老,這是養老習慣的因素、“孝親”文化的體現,也是老年人健康福利最大化的需求。實際上老人是處于被動養老狀態,缺乏主動健康理念,生活行為方式處于盲動狀態,缺乏引導;部分老年人由于疾病影響,對于健康知識比較迫切,但沒有甄別分辨的能力,往往是上當受騙的對象,今日頭條上類似報道屢見不鮮。
4.子女不在身邊的居家養老老年人,健康風險高
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年人,主流與新媒體都有報道“老年人猝死家中長時間無人發現”的案例,鄭州大學五附院直屬的社區中,曾經也出現過子女在國外工作,長時間聯系不上父母,經社區工作人員上門巡查才發現老人已經家中離世的情況。
5.帶病生活的居家老年人病情危機往往失去“黃金搶救時間”
老年人基礎疾病多,加上慢性病、多發病并存,病情變化快,小感冒就容易致死,一次跌倒后果嚴重,一次血壓升高就會大腦血管破裂等等。鄭州大學五附院通過遠程心電截止到2020年4月共處理動態心電4138例,其中其中發現心梗等高危94例,中危66例,這些老年人一旦出現危機情況,可能一次勞累、一頓暴食、一次便秘就可能導致心梗危機生命,沒有“主動式居家養老”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及時發現、及時干預,往往失去“黃金搶救時間”。
6.服務存在供需信息障礙,及時性與迅速回應能力嚴重不足,服務供給項目少,內容單一
現階段,居家老年人或者照護者往往在提供服務之前忽視對老年人需求調查,家庭醫生巡診與上門服務也是定時的,不能及時、有效地應對老年人需求進行反饋和回應,服務提供載體功能單一,如醫療機構只提供醫療服務滿足不了生活需求,養老機構提供照顧服務達不到疾病救治特別是多發病的醫療康復要求,更加滿足不了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加上目前服務監督和評價機制不完善,服務質量差別巨大[10]。因此,居家養老總體上缺乏有效監控和反饋機制,導致政府和社區以及相關機構不能和老年人建立及時準確的溝通,不能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與照護服務質量進行及時評價和改進,導致服務效果無法確定,不能進行及時辯證及時指導改進老年人生活與健康。
(二)“主動健康”亟需“主動式居家養老”
近年來,在“以健康為中心”、“健康老齡化”,“主動健康”理念下,黨和政府已經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伴隨著老齡化、疾病譜改變、人口結構改變、傷殘模式改變,從醫學、預防、康復甚至姑息醫學角度,如何從修復、維持健康上升到“創造健康”,抓住主動健康的靈魂,進而實現90%居家的老年人居家健康過程的解決途徑,鄭州大學五附院結合大量的文獻檢索、專家訪談、社會調查與自我實踐等多種形式,在“醫院-養老院-社區-居家”全鏈式智慧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實踐中,把“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已經前瞻性的運用到醫院直屬社區居民中,進行了有效的實踐。從社會各界反應、老年人滿意度調查、新聞媒體、自媒體關注熱度等多個視角維度看,“主動健康”亟需“主動式居家養老”。
三、基于“主動健康”理念“主動式居家養老”的實現形式
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出臺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國家要支持智能養老產業發展和健康產品的創新與應用。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新型的數字化智慧養老的模式已有初步的實現基礎,遠程醫療服務技術平臺建設、互聯網技術、智能化設備和健康服務平臺等“互聯網+養老”正在逐步構建,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組建團隊進行了大量樣本調研、專家訪談、社會效益分析與反饋,結合“醫院-養老機構-社區居家”的“全鏈式智慧醫養結合模式”的基礎上,首次提出并實踐了“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目前從各階層的反饋結果看符合社會、老人需要。近日,河南省財政廳、民政廳共同發布了《關于開展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豫財綜[2020] 21號)文件指出,立足本地實際,積極開拓創新,探索多種形式的“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和智能養老技術應用,推動科技養老落地見效,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可持續的經驗,鼓勵其他地區借鑒應用,加快提升我省養老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鄭州大學五附院“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內涵與文件要求高度契合,探索整合資源依托社區輻射家庭的“主動式居家養老”實踐主要表現形式如下。
(一)服務載體融合
鄭州大學五附院“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載體進行了三方優勢機構服務融合:依托直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融合第三方欣宜嘉健康管理公司的智慧信息系統、康乃馨專業居家養老的服務照護系統,資源重組,載體融合;利用互聯網“以點帶面”與智慧化手段,推進“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顛覆性地改變“被動式居家養老”為“主動式居家養老”,為90%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在病情危急時獲得“黃金時間”發揮巨大的支撐保障作用。
(二)根據鄭州大學五附院直屬社區人群特點、信息技術與智慧化服務情況,選擇“主動式居家養老”試點探索實踐
1.人群覆蓋情況與“主動式居家養老”需求調查
鄭州大學五附院直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輻射近10萬人口,其中,老年人群占15.2%(見下表3),家庭醫生建檔與管理基本上達到了全覆蓋,家庭醫生定期巡訪上門服務和不定期電話服務預約服務結合,進行疾病診療、護理、康復,對重點人群按需醫療康復護理提供上門服務。目前,我院直屬社區中,從人口總數與老年人口數看,福華街社區基數是最大的;因此福華街社區成為 “主動式居家養老”智慧化醫養結合服務試點社區。
2.問卷需求調查與訪談
我們進行了341例抽樣問卷調查與相關訪談,結果顯示,社區老年人普遍有慢性病多發病困擾,家庭小型化照護能力嚴重不足,有很多家庭孩子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居家養老困難疊加,自我照護能力嚴重不足。通過訪談,我們發現居家老年人普遍存在主動健康自我忽視的現狀,與彭超華等對318例老年人自我忽視調查結果顯示[12]老年人有自我忽視情況的研究結果一致,因此,對居家老年人進行“主動式居家養老”尤為迫切。
(三)直屬社區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智慧化設備覆蓋情況調研
鄭州大學五附院直屬社區已經實現了互聯網網絡門診全覆蓋。在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嚴重匱乏,我們發現,互聯網是鏈接老年人與機構、社區的主要手段,三甲醫院強大的醫療資源通過互聯網技術優勢高效輻射家庭,既兼顧了老年人居家的親情需要,又保障了醫療安全,顛覆了傳統被動養老格局,實現“主動式居家養老”,讓養老“有親情有保障”。因此,2020年2月,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我們在直屬社區互聯網門診的基礎上,選擇以上中人群最多的福華街社區進行了智慧化設備走進家庭試點,進行了4個家庭的探索與實踐,通過近2個月的實踐運行結果看,達到了社會、老人、家庭三滿意。
(四)“主動式居家養老”實踐內涵
1.試點選擇人群:通過社區家庭醫生建檔訪談結果,選擇健康狀況存在多發病慢性病、子女不在身邊、個人有意愿需求的老人。
2.“主動式居家養老”運行方略:依托互聯網技術支撐、智能化設備與醫康養專業技術及照護服務,形成一個連續閉環模式。
(1)連續性動態的醫療監測與健康服務模式 (如圖1)
一是運用智能化設備與動態監測技術監測技術,適時獲取居家老人活動與健康狀況,例如監測心電圖、動態血壓、呼吸、睡眠、情緒、血糖、尿酸等狀況與健康指標情況,當老年人發生不適時,從社區及家庭醫生手機終端及時獲取信息,給予快速有效的緊急治療。
二是借助與鄭州大學五附院互聯網門診網絡平臺實現醫療資源共享,社區技術不足時,快速實現轉診。當老人疾病轉歸后,利用大數據共享平臺讓老人回歸到社區與家庭,按需提供服務。
三是健康指導、干預與預防,面對75%以上慢性病多發病并存的老年人,達到治病與預防相結合,提高居家老年人健康水平為目的,通過“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模式運作,使居家養老端口前移,醫護人員與照護人員能夠動態發現居家老年人各種不利因素,及時健康指導、健康生活干預與提供服務,通過預防為主影響預后,并減輕老人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避免或延遲疾病嚴重后果的出現。
(2)有效整合資源創造智慧化大社區環境
“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中(如圖2),需要健全醫療康復護理專業人才系統、基礎數據庫系統、終端用戶系統、服務系統、風險防控及監督評價系統,我們通過鄭州大學五附院強大的醫療康復護理技術品牌支撐,整合第三方“互聯網 +”硬件部分,通過可穿戴設備、醫療和遠程視頻監控等智能信息化手段形成的網絡(例如遠程網絡攝像頭、智能手表、遠程血壓計、遠程血糖儀和遠程心電監護等);整合第三方養老服務資源;結合家庭資源;通過互聯網創造智慧化社區養老環境,將家庭、社區、醫院互聯共通,通過動態監測、家庭可視化互聯、手機APP、微信、撥打熱線等方式,實現網上咨詢、遠程會診、網上響應生活照料(送照護上門)、網上購藥(送藥上門)等醫康護養及增值與升級服務,讓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互聯網、物聯網帶來的便捷服務;同時還能個性化的根據老人情況提供預防疾病與健康生活常識,保障居家安全。
(3)“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中精神慰藉與健康管理作用
鄭州大學五附院直屬社區家庭醫師簽約服務與建立健全社區老年人健康管理檔案的過程中,通過數據平臺,我們發現,部分居家老年人存在無聊、焦慮、抑郁等精神匱乏與空虛狀態,經過訪談分析發現主要與老年人生活機能下降、社會活動減少、自我價值與存在感降低有關。社區對上承接政府職能的轉移和延伸,對下實際深入到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發揮著政府和民眾之間的紐帶作用,是養老服務發展的重要平臺,能夠有效地將人性化的家庭養老和專業化的機構養老進行完美結合,使老年人能夠在其并不陌生的環境中享受到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充分發揮社區特殊的資源載體優勢以及老年人對家庭醫師的健康依賴,整合社會多項資源,線上線下通過組織參與個人與集體文化與健康活動(如老年人社區健康手操、八段錦、頸椎操、腰椎運動),提升老年人的精神與身體健康,引領健康生活方式。特別是對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我們通過動態監控系統發現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情況,特別是在夜間最容易出現病情變化的時刻尤為重要;在特殊時期,2020年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們通過“主動式居家養老”居家系統動態管理與溝通教育,有效緩解了居家老年人的精神焦慮、壓抑以及因病痛苦情況;各類相關報道屢見。
(4)“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對相關人才培養促進作用
“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推廣與應用,伴隨著服務團隊建設和人力資源配置的改革,建立多元化專業背景的綜合服務團隊,借鑒國外成熟的養老服務經驗大多是由醫師、執業護士、社工以及其他輔助人員共同組成跨學科的服務團隊,為老年人制定個性化的照護方案,實現在智能化呼叫平臺下,按需提供服務,實踐過程中培養一批兼有老年醫學、護理、康復、營養、心理等各方面知識的綜合管理人才、專業執行人才、靈性照護人才的素養與水平,“互聯網+”支撐下的“主動式居家養老”閉環服務將病前的疾病預防、病中的便捷就醫、病后的康復護理、居家的生活照護及隨訪有效結合,極大程度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疾病生存率及生活滿意度,通過人才建設從而推動零散又片面的服務轉變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統科學的主動健康服務。
四、“主動式居家養老”實踐結論
“主動式居家養老”模式是在“9073”養老格局下,充分體現以家庭為核心、社區依托、專業化服務機構為載體、互聯網為支撐、智慧化技術為手段的主動健康養老模式,構建和發展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單純依靠一個部門或者一家機構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投入,老年人及家庭的廣泛接納與參與,并做好部署規劃,順應當前“互聯網+”和養老模式的發展潮流,科學應對健康養老服務挑戰,改善老年人養老現狀,提高其生活質量,減輕醫療費用支出……在實際實踐和運行過程中,必將出現一些問題和挑戰,但我們的實踐顯示,總體來講機遇遠遠大于挑戰;試點社區住戶滿意度大幅度提升,老年人積極參與智慧化主動居家養老的熱情普遍提升,入戶調查結果顯示,“主動式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得到了廣大老年人的積極響應,也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今日頭條、企鵝號、搜狐號、網易號、一點資訊、趣頭條、大河健康網7家新媒體平臺推送報道了《助力抗疫,鄭大五附院“智慧化社區養老新模式”火了》,智慧服務終端試點在社區老年人及家庭的要求下,下一步將在鄭州大學五附院直屬逐步全面鋪開。從社會反響、老年及家庭滿意度、機構服務載體等各方面結果看,鄭州大學五附院“主動式居家養老”的原創模式是符合時代潮流與老人需要的模式,有效應對“9073”養老格局下90%居家老人的養老困境,是一個值得借鑒與推廣的模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3號)[EB/OL].(2017-03-07)(2020-04-19)http://www.yueyang.gov.cn/zcfg2/content_689334.html.
[2] 彭青云.多元主體視角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路徑探索[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9,3:102-108.
[3] United Nations,et al.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15 Revision,Key Findings and Advance Tables[R].Working Paper No.ESA/P/WP.241.
[4] 中國老年人志愿服務參與的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9,40(4):164-171.
[5] 陳作兵,楊芳.中國醫養結合專家共識[M].1版.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
[6]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舉行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6-05/28/content_5077706.htm (2020-04-22).
[7] 河南日報網.《健康中原 2030”規劃綱要》[EB/OL].?https://www.henandaily.cn/?content/szheng/sqfbu/2017/0226/35675.html.(2020-04-22).
[8] 萬方數據知識平臺.老年人主動式居家養老 Date:2015-2020 http://g.wanfangdata.com. cn/search/searchList.do?searchType=all&pageSize=20&searchWord=(%E8%80%81%E5%B9%B4%E4%BA%BA%E4%B8%BB%E5%8A%A8%E5%BC%8F%E5%B1%85%E5%AE%B6%E5%85%BB%E8%80%81)%2520Date%253A2015-2020&showType=detail&isHit=&isHitUnit=&firstAuthor=false&corePerio=false&alreadyBuyResource=false&rangeParame=all&navSearchType=(2020-04-19).
[9] 中國知網.關鍵詞主動式居家養老從2015-1-1到2020-4-19.https://kns.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SCDB&crossDbcodes=CJFQ,CDFD,CMFD,CPFD,IPFD,CCND,CCJD(2020-04-19).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人口年齡結構和撫養比近十年數據http://www.stats.gov.cn/tjgz/tzgb/.
[11] 李金亮.數字化生存視域下社區養老共建共享服務模式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414(28):36-37.
[12] 彭超華,曾鐵英等. 住院老年人自我忽視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1):39-40.
科技部重點專項課題項目
《醫養結合服務模式與規范的應用示范》(項目編號:2020YFC200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