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潔
摘要: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類最美好的道德情懷。語文教學具有人文熏陶的獨特優勢,語文學科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載體,充分利用語文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使學生學會知恩、感恩、報恩、施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以激發學習熱情,以感恩之心投入學習,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圍的世界,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感恩教育;傳統美德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懂得感恩是體現一個人高素質的具體形式,感恩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但是現在的大部分學生對感恩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缺乏感恩意識,往往將長輩以及老師對他們的關心都當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作為語文學科,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進感恩教育,讓他們明白感恩的意義,學會去感恩,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一個困難而艱巨的任務。
一、挖掘課文內容滲透感恩教育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著極其豐富的感恩教育的內容,比如感恩師長、感恩父母、感恩祖國、感恩自然等。教師要盡可能地充分挖掘課文內容,在向學生傳授語文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學科技能的同時,努力將學科教學與感恩教育兩者兼容,讓學生獲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感受。
(一)父母的養育之恩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感恩父母是人類美好的道德情懷。感恩教育應該首先教會學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一個人不感恩自己的父母,就談不上感恩別人、感恩集體、感恩社會。初中語文教材從多個層面表達了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在學習朱自清《背影》一文時,教師讓學生反復閱讀父親下車給兒子買橘子的片斷,讓學生反復體驗,并且讓學生自編課本劇在課堂上進行表演,看哪個小組演得富有情感,哪個小組演得最投入。有的同學在表演兒子與父親分別時,竟然眼里含著淚花。通過閱讀與表演,使學生真正進入到人物的心靈世界,深刻體驗到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二)感受自然的賜予之恩
大自然的壯麗景色,曾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歌詠不盡的唯美題材。大自然的美激蕩著人們的心靈,讓人們向往美、尋覓美、贊賞美。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點燃了人們心中愛美的情感,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感恩自然的教育,以此來陶冶學生情操,激發熱愛自然的情懷,而且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美化自然的感恩之心。例如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可以給學生配以優美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溫馨的音樂氛圍中反復吟誦與體味,領略大自然的魅力,產生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三)感受社會的扶助之恩
社會之恩一般指對他人之恩。通過感恩教育的滲透,讓學生認識到整個社會對自身成長的影響,感恩在自身成長過程中對自己有良好影響及有幫助的人。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一文時,可以讓學生體驗藤野先生拋棄民族偏見、傾心幫助學生學業成長的教導之恩;在學習《出師表》時,可以引領學生體驗諸葛亮對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
二、利用多媒體滲透感恩教育
隨著數學化時代的到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技術來進行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越來越普遍。多媒體可以直觀、清晰、生動地把教學材料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避免了教師呆板地教,學生死板地學,讓課堂更加清新、活躍,更加有趣味性。同時,多媒體還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鎖定在課堂教學中,使感恩教育更好地滲透進學科教學中,達到育德、育智雙豐收的目的。
在教學《秋天的懷念》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平生事跡,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關于史鐵生的短視頻,作為課前導入。通過視頻,學生了解到史鐵生是中國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是一名雙腿癱瘓的殘疾作家。他生前幾十年都在與疾病做頑強抗爭,他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都是在病榻上完成的。史鐵生有多篇文章寫到他的母親,比如《我與地壇》 《有關廟的回憶》 《合歡樹》等,其中以《秋天的懷念》最為有名。通過這些文章,讀者感受到了母親給予作者戰勝疾病的勇氣,正是母親“好好活”的信念,讓作者能在母親死后的幾十年時間里仍在病榻上堅持寫作,好好生活。同時,作者通過他的文學作品,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恩、懷念之情。《秋天的懷念》以其強烈的精神感染力影響著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恩,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多媒體技術打破了時間、空間的束縛,利用視聽刺激,給學生帶來了更多新信息、新知識,不僅使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而且讓語文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三、利用習作教學滲透感恩教育
俗話說:“文如其人,言為心聲,作文就是做人。”作文是學生內心世界真實的反映,是學生思想意識的外化。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寓感恩教育于習作教學中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好方法,是德育與智育同步教學的完美結合。因此,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要適當引導,讓習作練習成為提高學生寫作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好品德的修煉過程,成為感恩教育成果的固化過程。
在學習完《秋天的懷念》一課后,我讓學生以“我們是一家人”為題,完成一篇習作。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在遇到困難時,家人給予的關懷照顧、理解支持成為我們前進的勇氣與力量。我引導學生在習作中描寫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可貴,學生通過完成習作,更加懂得感恩別人給予的支持與幫助,更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寫作過程也是感恩教育的過程。語文教師要準確把握語文知識點與感恩教育點之間的聯系,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引起學生對感恩教育思想情感上的共鳴和道德行為上的認同。
總之,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育的要求也逐漸提升,感恩教育滲透只是其中一個側面。初中語文感恩教育素材十分豐富,這為感恩教育的滲透提供了溫床,初中語文可以利用感恩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初中生的綜合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龔獻宇.初中語文課程感恩教育實踐探索初探[J].中華少年,2018 (26):273-273.
[2]高羽清.感恩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6,No.296 (2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