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波
【摘 要】目的:探討抗生素在呼吸內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狀況,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呼吸內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抗生素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和探討。結果:經過研究發現呼吸內科臨床治療中應用較多的抗生素藥物為阿莫西林、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呋辛等藥物,分別為21例、16例和32例,所以不難發現呼吸內科疾病治療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藥物為頭孢呋辛。除了上述較為常見的藥物之外,環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等藥物也較為常見,在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的患者中,通過系統的治療之后,其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并且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提升。而且,聯合用藥患者也較多,其中一聯用藥為45例,占據總人數的45%;二聯用藥為48例,占據總人數的48%;三聯用藥為7例,占據總人數的7%。結論:呼吸內科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能夠產生顯著的效果,醫護人員只要合理進行使用,就能夠降低不良癥狀的發生率。
【關鍵詞】抗生素;呼吸內科;臨床治療;應用情況
【中圖分類號】R969.3【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051-01
臨床醫學中呼吸內科疾病較為常見,受到環境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該種疾病還呈現出季節性的發病特征。根據研究來分析,呼吸道感染的問題在于呼吸內科患者頻率較高,而且,伴隨其他并發癥,從而對患者健康水平造成威脅,不利于其正常呼吸[1]??股卦诤粑鼉瓤婆R床治療中的應用較為普遍,為了進一步探討抗生素在呼吸內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狀況,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現選擇我院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呼吸內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我院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呼吸內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別有48例和52例,患者年齡分布在1歲到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1.5)歲。所有患者都自愿參與調查,并有患者本人或家屬簽字,并且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1.2方法
對我院100例呼吸內科患者疾病進行調查,在具體治療之前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并且將其當成抗生素藥物類別和劑量的標準。在臨床治療期間醫護人員還要能夠根據患者臨床反應調整藥物劑量,保證抗生素的藥物使用合理規范。
1.3統計學處理
本文相關資料和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進行t檢驗和X2檢驗。
2 結果
經過研究發現呼吸內科臨床治療中應用較多的抗生素藥物為阿莫西林、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呋辛等藥物,分別為21例、16例和32例,所以不難發現呼吸內科疾病治療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藥物為頭孢呋辛。除了上述較為常見的藥物之外,環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等藥物也較為常見,在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的患者中,通過系統的治療之后,其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并且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提升。而且,聯合用藥患者也較多,其中一聯用藥為45例,占據總人數的45%;二聯用藥為48例,占據總人數的48%;三聯用藥為7例,占據總人數的7%。
3 討論
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工業發展水平也開始逐漸提升,環境的日益惡化、霧霾情況的逐漸嚴重都會對人們的呼吸道系統產生影響[2]。抗生素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能夠從根本上殺滅細菌,并且對細菌生長產生抑制作用,其主要是在真菌、微生物生活中形成,包括喹諾酮類、頭孢菌素、大環內酯、青霉素等,呼吸道內科疾病的感染率相對較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對于臨床治療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3]。
根據相關資料來分析,我國各個級別醫院應用范圍交廣的就是抗生素,其臨床使用率在80%左右。為了能夠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現象,我國醫療管理部門開始制定了抗生素階梯使用、處方點評等措施。臨床使用抗生素對于患者治療有著直接的影響,若不進行合理控制,可能會誘發二重感染、溶血性貧血、肝腎毒性反應、特異性反應、過敏性休克等現象,醫護人員只有合理科學地處理,才能夠避免患者出現死亡或者其他生命危險。
一般而言,聯合用藥主要是針對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若病狀較輕單純使用抗生素治療就行[4]。針對個別患者醫護人員為了能夠達到顯著的效果,就會針對細菌種類合理分類,例如靜止期殺菌劑聯合速效抑菌劑治療等,通過這種措施就能夠進一步提升聯合用藥的合理性和科學性[5]。呼吸內科醫護人員需要根據藥動學標準、藥效學來確定給藥次數,例如頭孢菌素、青霉素都是濃度依賴性較強的抗生素,漸進服用這種藥物對于提升患者血藥難度、延長用藥時間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在疾病治療期間,醫護人員要能夠從患者的病情入手,從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情況入手,合理制定用藥方案,從根本上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避免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降低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
為了能夠讓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更加可靠與合理,需要把握其具體的應用流程和原則。例如在使用任何抗生素藥物之前都要做好有關檢查和試驗,痰涂片檢查就是目前常用的方法,針對抗生素類藥物的服用指導有著較大的意義;其次,針對抗生素類藥物劑量要能夠嚴格進行審查,根據相關標準來進行分析,避免出現治療時間過長、用藥過度的現象;再者,還要能夠充分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特別是針對特殊患者群體而言,更是要進行特殊照顧,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使用抗生素的高效性,減少對他們健康水平的影響;最后,對于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醫護人員要能夠關注患者的用藥過程、療效,還要能夠根據患者的不同臨床表現選擇合適的方式和手段來對抗生素藥物的應用進行協調,提升藥物的臨床使用效果。
綜上所述,我院呼吸內科患者感染發生率較高,抗生素的使用比較普遍,就現階段而言,我國相關監督機制還有待完善,這就導致抗生素的使用現象比較突出。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醫療效果,需要針對用藥方案進行制定,讓臨床治療效果更佳明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張琬悅.分析抗生素在呼吸內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情況[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78):108-108,114.
吳成文.抗生素在本院呼吸內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情況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96):18872.
王斌,王玉春,戰慶霞.分析抗生素在某院呼吸內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情況[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0):12-13.
康鈺.抗生素在小兒呼吸內科臨床中的合理應用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9,(44):7-8.
戶冬梅.抗生素在小兒呼吸內科臨床中的合理應用探討[J].系統醫學,2019,4(1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