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學光
摘 要:在傳統教育背景下,“死記硬背式”學習內容與枯燥的學習生活,不斷壓縮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空間。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學習的內容增多,負擔的日益加重,自主學習的時間減少,就需要提高學習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因此,以具有聲、光、色、形的多媒體為載體,融入教學與學習生活中,引導探索新的學習方式,更有效的利用時間,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學習生活中尋找那份童年樂趣。
關鍵詞:融合;多媒體;綜合素質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信息技術教學普遍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漸漸成為教育教學發展的一種趨勢。同時,家長們也開始關注學科應試教育之外的素質教育,特別重視對孩子藝術細胞培養的。很多家長開始關注自己孩子的素質教育,需要學習的內容就會增多,負擔的日益加重,自主學習的時間減少。在這樣的環境下,只能需求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提高學習的效率與學習的質量,那就是運用多媒體輔助學習,把傳統的“死記硬背式”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數量增加了,但學習的效率也在不斷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得到了提升,媒體教學的融合,不僅給教育提供了一個能夠拓展的平臺,還能使枯燥的學習生活變成富有樂趣的知識海洋翱翔。
一、融媒體,促“興趣”提高
現代多媒體技術能將物體的聲、光、色、形直觀、生動的以畫面形式,展現給人們,能有效地改善了教學環境,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內容,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主動性,使這種興趣變的持久、有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興趣了,能誘發良好的情感,增強學生感受美、領悟美、表現美能力,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培養創新意識,使學習生活變得簡單、高效。多媒體直觀展示作品、視頻等更容易激發興趣。如:九年級美術課堂17冊《用泥造型》展示的是國內外優秀的泥塑作品,“收租院之二”、“吹糖人”等圖片作品,如果用簡單的語言和單調的課本描繪,并不能讓孩子對這些作品,有太多的感觸。但用媒體技術將學習空間布置成充滿濃厚的泥塑展區,用視頻播放一目了然展示泥塑作品含蓄的造型之美感,用圖片的細節展示,配上輕柔的音樂,將作品以意傳神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家的創作情感,烙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這不但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而且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融媒體,促“容量”增加
現在的教育教學容量大,對于動手能力要求高,大部分都是操作,利用文字、圖片、照片、聲音、動畫和影片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在學習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中,受到年齡、環境等因素,視野受到了一定的制約,缺乏畫面想象力和表現力,融合媒體學習,可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欣賞、感受生活中的各種知識,能夠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及審美能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獨立自主的創新意識。無形之中,拓展了思維,拓寬了知識容量。
以前人們把知識淵博之人比喻為“學富五車”,然而當今媒體技術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本身大容量知識直觀化、簡單化,給予最直接的演示和示范,減少抽象信息在大腦中轉為形象信息的轉換過程,充分傳達學習意圖,使得教育教學過程中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使學習容量的增加,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
三、融媒體,促“素質”提升
“生活是學習創作的源泉”,教育教學中,能利用視、聽幫助學生感官生活聲、像、圖、文信息,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和自主發展,從而使課堂的素質教育得以真正體現。例如:七年級14冊《現代生活的視覺語言》一課中,欣賞各種的優秀的標志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讓同學們能對標志設計留下深刻印象,要收集生活中常見圖片,資料進行編輯。教育教學時,在優美的輕音樂伴隨下,一邊講解和播放生活實物,一邊欣賞生活最常見的優秀標志設計,很容易使同學們對產生愉快的學習心情,并將生活和標志設計聯系在一起,觸發原來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的感受,調動學習積自主性,通過生活實際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產生了大量的審美感應,調動大腦的創造思維細胞,自主通過理論聯系實踐,使學習的記憶更加深刻,激發了學生去探索知識的興趣,形成自主去探究的情趣,達到發展審美、動手能力的目的,促進了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最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融媒體教育教學,可創造生動、活潑、愉悅、高效地課堂學習氛圍,優化教學過程,促進教學朝著更科學、更先進的方向發展。積極運用各種新穎的情境設計與相適應的樂學氛圍,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開豐富的想象,產生主動探究的興趣。融媒體是一個有計劃性、針對性、趣味性的新穎、舒展的利于展現自我的平臺,有效的利用好它,對教育教學來說,是適合的、成功的,也是能為學習生活增添樂趣的。
參考文獻:
[1]《多媒體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朱京曦
[2]《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多媒體課堂教學應用研究》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 史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