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思
摘要:本文就“互聯網+農業”進行了具體介紹,分析了“互聯網+”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希望能夠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經濟發展;作用;策略
農業不僅是我國社會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國民經濟得以支撐的一個重要產業,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夠為人們更好地提高生活水平。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進步飛速,互聯網作為一項高科技產物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在互聯網技術的帶動作用下,各個行業得以穩步向前。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對互聯網技術進行充分利用,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的銷量,同時可以使農民具備更高的生產積極性,實現農業的智能化以及多樣化。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就“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介紹如下。
1 “互聯網+農業”概述
“互聯網+”就是在互聯網這一基礎性平臺的基礎之上,有效管理、整合并且分析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所存在的各項要素,使社會發展的各個行業均具備信息化及網絡化特征,使國民經濟得以穩定發展。“互聯網+”需要對規范性的政策體系進行充分利用,通過一系列積極有效的保障措施,使信息技術、數據平臺、網絡體系等實現有效結合,從而建立全新的經濟增長點,保障國家三大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產業化、智能化以及自動化,進而使國民經濟得以有效提升[1]。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互聯網+農業”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變革,在互聯網創新及結構重塑作用下,提高資源管理效率,使農業產品實現合理發展。
2 “互聯網+”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2.1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互聯網+”農業模式可以有效調整并且優化國內農業結構。
1)開放性 在互聯網中各種信息內容均處于對外開放的狀態,用戶依靠電腦等相關硬件設備即可獲取所需要的各種數據,同時在此基礎上對資料進行分析。農戶在互聯網通過分析相關信息資料以明確各種產品其價格、可能出現的經濟走勢和發展趨勢。此外,在網上平臺作用下,農戶還可以對政府的最新政策信息進行了解,從而對相應產業進行調整。
2)綜合性 互聯網體系尤為龐大,其涉及范圍極廣,互聯網的充分利用可以使農業發展工作獲取有效的經營運作方法以及具備較強專業性,同時還能獲取最為先進的技術信息等。用戶可以對互聯網綜合性這一特點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掌握其他相關產業最新的發展動態,進而為農業發展提供參考。
3)創新性 通過對互聯網進行充分利用,農戶可以獲取相關產業最新技術,在各種新型經濟推動方式基礎之上結合各種新型機械設備和高新技術,促進農業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進而提高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將農業經濟與互聯網進行有效融合,可以保障新型農副產品的研發工作,使產品具備更高的附加值,進而建立一種新型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在市場運作體系的服務作用下,農戶可以獲取更多信息,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其個人的發展戰略進行不斷調整,使產業結構得以優化。
2.2 向技術型農業轉變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通過對信息網絡進行充分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的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使傳統農業發展模式逐漸轉變為技術型農業發展模式,進而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2.3 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引入“互聯網+”,可以使產業實現有效運行,在農業運作過程中不斷節約成本,從而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首先,將互聯網技術滲透到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可以幫助經營方及生產方在實際工作當中掌握與市場相關的各種最新的動態信息,從而明確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對市場可能出現的任何變化進行妥善處理,使其處于有效運行狀態;其次,充分利用農業相關網絡交易平臺,可以使其運作方式向著簡約化的方向發展,從而促進產品更好的流通,節約農業成本[2];此外,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還可以使其獲得一個更為方便的途徑,從而不斷更新農產品,使農產品具備更高的生產效率,進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3 “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3.1 借助互聯網整合農業發展資源
要想使農業經濟實現有序發展,就必須做好農業資源的整合工作。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有效利用,綜合分析氣候、水溫以及土壤等各種信息,與此同時借助互聯網搜集相關信息以及數據,借助于專業軟件做好數據的統計分析工作,從而了解農業市場的現狀,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此外,還應分析探究農產品價格和行情,在此基礎上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在保證農業處于健康狀態的同時促進其不斷發展。
3.2 強化農業電子商務發展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對互聯網進行有效利用,可以使電子商務融入到農業當中。其具體措施為:政府部門出臺一系列有效的傾斜政策,從而對農業方面的電子商務企業進行大力扶持,促進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通過對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充分利用,使相關資金流以及物流處于一個始終流通的狀態[3]。此外,還可以將電子商務平臺應用于超市當中,從而建立一個完善的農業網絡體系,使農業得以進一步發展。
3.3 做好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要想提高農業經濟,就必須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因而,應當做好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促進農村的互聯網技術得以不斷發展,徹底解決其所存在的網絡通訊問題。具體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科研人員需要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建立農村地區專屬的客戶端,同時為其提供良好的網絡;其次,政府部門還需對相關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通過網絡服務中心的建立,使農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此外,搜集相關信息并做好其整合工作,使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充分發揮其應用價值[4]。
3.4 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智能化水平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首先,做好農業各結構間的銜接工作,通過一系列扶持政策,使農民主動轉變其經營方式;其次,對互聯網技術進行充分利用,構建示范基地、服務以及應用體系,做好農民的引導工作,使農產品具備更高的質量。
3.5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以人為本是基本原則,因而,應當對互聯網技術進行充分利用,使農民具備更高的素質水平,進而將其轉變為新型的職業農民。地方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其自身職能,做好其主導作用的利用工作,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建立良好的培訓機制,為農民提供有效的學習環境[5]。此外,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專家團隊的組建,有效指導農民,使其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應用的重要性,進而促進農業進一步發展。
4 結語
“互聯網+”不僅可以調節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轉型升級,還可以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因而,可以通過整合農業發展資源、強化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做好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智能化水平、培育新型農民等措施,實現農業發展與互聯網的有效結合,進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龔鳳梅. “互聯網 + 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的策略分析[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6):44.
[2] 胡文雪,方潤.農村電子商務:推動“互聯網 +”農業的引擎[J].黑河學刊,2019(3):1-2.
[3] 劉麗偉,高中理. “互聯網+”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研究——基于農業產業鏈視角[J].世界農業,2015(12):18-23.
[4] 李喬僑. “互聯網+”背景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9,33(6):66-69.
[5] 盧長鵬,李志川,何鑫.基于”互聯網+農業”的信息技術專業群建設——以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1):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