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成
摘?要:隨著教育領域的逐漸發展,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愈加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數學課程,不僅是學習中的需要,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不同于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已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對數學課程也具備了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缺乏合理的教學手段,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進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創建情景課堂,提高學習效率;聯系生活事物,理解知識難點;拓展課外教學,培養數學思維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生活化教學;數學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事物聯系的教學方式,能夠簡化學生學習數學難度,提高學生數學成績。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處于小升初的重要學習階段,在這個學習階段學生要利用合理的學習手段才能滿足現階段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未能利用科學的教學手段教導學生,影響了學生數學的學習進程。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手段與教學理念,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一、創建情景課堂,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新的數學理論知識,還要復習舊的數學理論知識。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掌握小學全部的數學知識,才能為初中數學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學習時間極為重要,在數學學習中合理規劃時間才能有效地提高數學成績。因為,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缺乏教學方式,無法滿足當下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的需求,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要積極開拓教學方式,可以創建情景課堂,讓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融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教導“統計與概率”的過程中,可讓學生進行一元硬幣正反面的情景教學。即,學生將一元硬幣向上拋出,記錄硬幣落地后的正反面。隨著一元硬幣拋硬幣的次數越多,學生可以得出一元硬幣落地正反面的概率越接近百分五十的結論。教師創建情景課堂對學生進行統計與概率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習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聯系生活事物,理解知識難點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常會遇到學習難點,阻礙學習的進程。數學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將數學難點知識與生活中實際的事物融合,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理解學習中的難點。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只依靠教材對學生施教,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數學高效學習的進程。因此,為了讓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能夠理解數學學習難點,教師可以聯系生活事物對學生教學,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
例如,教師在教學“圓柱”時,可讓學生分組找尋生活中圓柱的物體進行學習。學生可以找尋上下等圓的圓形杯子,測量杯子的高度度及底面圓的周長、半徑、直徑等,利用這些測量數據可以計算得出圓柱的體積、側面積等,能夠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學生還可以利用筆筒進行圓柱知識的學習,通過測量筆筒的數據進行圓柱運算,也可以理解圓柱相關的數學知識。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對學生施教,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難點,還可以構建學生科學的學習方式,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進程。
三、拓展課外教學,培養數學思維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除了要學習課內的數學知識,還要適當學習課外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豐富自身數學文化修養,才能為未來的數學發展提供堅實的動力。小學高年級學生加強數學學習,有助于塑造科學、嚴謹的數學思維,構建創新、探究的意識,提升數學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可以拓展課外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與數學理念,從而建立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教師教學“圓錐”的數學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加強對圓錐知識的學習,可以拓展生活中的事物教學。即,教師可以利用漏斗對學生教學,讓學生學習圓錐的概念以及圓錐事物在生活中的用途,構建學生數學實踐能力。教師也可以利用跳棋對學生教學,讓學生從跳棋中體會有關圓錐的數學知識,能夠加強學生數學理解能力。教師拓展課外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讓學生將生活中的事物數學化,使學生運用數學眼光看待問題。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處于小升初的重要學習階段,是學生在學習中關鍵的學習時期。小學高年級的數學學習不僅要學習當下的新知識,還要學習中、低年級的知識,才能滿足現階段學習的基本需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缺乏合理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效率,阻礙了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的發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創建情景課堂、聯系生活事物、拓展課外教學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讓學生理解知識難點,培養學生數學的思維。
參考文獻:
[1] 孫明華.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30):141-142.
[2] 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