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歡聚
摘?要: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對傳統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老師不僅要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需要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強化和升級。讓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能夠充分調動個人的思維,積極地進行問題的思考,有效提升個人的核心素養和歷史學科素養,這也更加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主要對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提升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希望有助于提升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意識;實踐分析
一、為什么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強化
第一點,有效地為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等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在初中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想要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從學生認識和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入手,多從求真精神和能力創新方面引導學生,對學生產生更加積極健康的影響。一方面來看,在進一步提升學生問題意識的進程中,老師積極地指導學生對有關的歷史知識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探究分析,更加有效地解決和處理歷史中的多項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在積極有效構建個人問題意識的過程中,也會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更有助于個人的可持續發展與成長。第二點,有效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老師進一步強化和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而且對于提升整體課堂教學效果也有著積極的現實價值。在實際提升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中,老師不僅僅要發揮出引導者的作用,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生對歷史問題的判斷和分析水平,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歷史觀念。
二、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強化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優化教學思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老師要積極地對教學的思維方式進行優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提問欲望,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向深度探究式學習轉變。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幫助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學習思維。落實到具體教學中分析,老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借助探究和提問來完成相關的歷史知識的學習。這樣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掌握也更加牢靠。舉個例子來看,在學習關于《宋代經濟的發展》相關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當時經濟中心向南轉移的狀況進行提問和討論,這樣更有助于對兩宋時代經濟發展的狀況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老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先不急著回答,先讓學生在小組內積極進行討論分析,讓學生之間相互溝通,遇到實在不能夠解決的問題,最后再讓老師統一回答。
(二)積極地進行教學情境的擬定,進一步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新的教育時代背景之下,歷史活動的進一步開展需要以人為主義為基礎。在不斷提出教學主體地位的過程中,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針對實際教學中學生不會或者不敢提問的情況,老師可以采取問題情境導入的模式進一步激發和提升學生問題探究的積極性。通過有效的情境體驗,學生慢慢養成發現問題、分析、處理問題的好習慣,進而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提升個人的歷史核心素養。舉個例子來看,在學習關于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相關內容的時候,為了更加清晰地讓學生明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背景以及產生的因素等,老師可以積極的帶領學生先討論學習中外資本主義萌芽存在哪些相似和不同。在這一學習進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會得到突出,能夠有效發揮出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往往會結合政治、環境、市場、經濟等多項角度進行細致的討論分析,然后再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在初期的資本主義萌芽階段,中國和外國對待資本主義發展的態度是什么樣?提出的政策有什么差異?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可以再次引領學生從政治方面深入分析資本主義萌芽的背景。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而且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學生也會感受到成功的趣味,更愿意積極地進行學習。
(三)做好課后的反思,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
課后反思回顧也是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科學有效的反思能夠讓學生對課上的學習進行整理、思考,加深學習的印象。在溫故的過程中也會發現新的問題,然后再進行深入的討論分析,進而更好地提升個人的問題思維水平。在歷史教學中,學生往往比較頭疼如何有效評價歷史人物或者事件。所以,老師可以多為學生提供關于這些內容的討論機會,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分析。比如可以從積極、消極亦或者是正面、反面等角度入手討論,確保評價的客觀合理。
結束語: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很難再滿足目前教育改革的發展需求。老師要積極地進行教學的改革創新,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更加有效的問題學習情境,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最終有效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參考文獻:
[1]梁瑜君 .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1):130-131.
[2]趙潔 .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以江蘇省 A 市為例[D]. 蘇州:蘇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