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興昌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能夠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加積極的情感體驗,深層次地感悟到作品的內涵,體會到語言學習的美感和魅力,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大有幫助。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資源。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地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促使學生在獲得豐富的語言知識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審美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促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心靈得到凈化,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資源。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把握語文教學內容中的美學資源,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人物美、語言美和形象美等等,促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汲取到文學作品中的精華,從而促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
一、開展對比學習,幫助學生體會人物形象美
美和丑是在對比中產生的。對比是文學作品中十分常見的表現手法。作者運用對比來突出人物的形象特點,能夠讓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讀者在閱讀中也會不由自主地在頭腦中構建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躍然紙上。對比還是一種學習方法。許多文學作品在人物描寫方面都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如果能夠將這些閱讀素材進行對比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對比的學習方式,通過引導學生對比同一篇文章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或不同文章中相似的人物形象,促使學生體會到人物的形象美。
例如,在學習《故鄉(xiāng)》這篇課文時,我就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對比學習,幫助學生深刻體會了人物的形象美。文中,魯迅先生多處運用對比這一表現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首先,作者在回憶童年閏土形象的時候,通過少年閏土與少年的“我”的對話,突出了少年閏土的無所不知和“我”的少見寡聞,生動刻畫了一個健康活潑、聰明能干和見多識廣的農村少年形象。其次,作者將閏土、楊二嫂二十年前后的形象進行對比,將中年閏土和楊二嫂與少年的宏兒和水生進行對比,既反映了生活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毒害,也突出了未受環(huán)境毒害的少年們的純樸善良。在教學中,我著力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人物的外表和內心的前后反差,促使學生在對比學習中體會了文中少年們的形象美。
二、開展朗讀活動,引導學生品味文章語言美
朗讀將文章的無形語言轉化成了生動的有聲語言,是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的一種有效方式。要想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美,朗讀無疑是最好選擇。學生一邊朗讀課文,一邊在腦海中構建文字營造的優(yōu)美意境,再通過抑揚頓挫的聲音來強化意境的美,能夠促使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逐漸增強。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朗讀活動,讓學生在反復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我就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來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美。作者在寫作時將普通話與北京味兒巧妙融合,運用靈動的語言讓濟南的冬天的水、山等景物活了起來,同時運用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口語使得文章雅俗共賞,是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美的佳作。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聽朗讀錄音,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帶著京味兒的語言特色,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品味文章的語言美。然后,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朗讀課文,交流和討論怎樣將文章的語言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之后,我又組織全班學生開展了誦讀比賽,促使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品味了文章的語言美。
三、開展想象聯想,引導學生欣賞文章意境美
鼓勵學生大膽、合理的想象,幫助學生擁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前提條件,也是提升學生語感能力的有效方法。文學作品的一大特點就是留白,尤其是古詩詞,寥寥幾筆卻勾勒出豐富的意境,讓文學作品充滿了意境美。因此,在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應抓住文章的留白處,鼓勵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合理推理和想象,從有限的語言文字中拓展出無限的具象意境,促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例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這首古詩詞時,我就鼓勵學生對古詩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聯想,以引導學生欣賞古詩詞中的意境美。這首古詩詞雖篇幅短小、意境常見,但是只要將這九種景物組合起來,一幅秋郊夕照圖就躍然紙上。再加上一個“斷腸”二字,為荒涼的秋景圖又籠罩上了一縷愁思,引發(fā)了讀者無盡的聯想。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詩人,去大膽地想象一個浪跡天涯的游子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在荒涼的古道上游蕩的情景,從而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古詩詞中的意境美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
總而言之,“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學生美學探究道路上的“眼睛”,引領著學生去感知、品味和體會文學作品中的美好語言、意境和情感,從而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戴少丹.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8(7).
[2]于春霞,逯艷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