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令
摘 ?要:本研究以重慶市某十二所幼兒園為例,采用文獻法、觀察法、訪談法對幼兒園健康教育實施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以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為線索進行幼兒健康教育的實施現狀調查。經過調查發現,當前幼兒園對健康教育都普遍地重視,但是幼兒園健康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通過對幼兒園在一日活動中對健康教育的實施現狀的調查,了解健康教育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真實狀況,探尋問題存在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以此來彌補相關研究的不足,為幼兒教師科學合理地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提實踐指導。
關鍵詞:幼兒園;健康教育;實施現狀
幼兒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育與發展的最基礎階段和重要時期,維護和促進幼兒健康是第一位的,也是最為重要的。
早在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綱要》中就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并將幼兒園內容分為五大領域,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健康”領域。新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表明了健康領域在幼兒學習與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健康領域的學習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一、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日常行為習慣培養存在不合理方面
1.沒有做到“持之以恒”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時形成的。幼兒的行為可塑大,學習能力強,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但是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的幼兒園在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時并沒有做到持之以恒。
觀察記錄如下: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講正是建立良好的常規及健康的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此時小班的老師會用大量的時間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一個習慣,由于學前期的幼兒模仿性較和學習能力較強,97%的幼兒都會在短時間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但是有時候小孩子會忘記或者改變之前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這時候老師就會說:“不是教過你們了嗎,怎么不會了,才幾天不強調你們又忘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老師在進行健康教育時沒有做到持之以恒,幼兒的健康行為習慣的培養需要不斷的重復和長時間的練習來完成。
2.健康教育責任遺留
幼兒園教育處在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但是筆者在研究調查發現,不少幼兒園在對幼兒健康教育上存在責任遺留的現象,部分老師沒有及時處理幼兒不良行為習慣,或者是忽視,造成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繼續發展。
觀察記錄如下:有部分幼兒健康行為習慣從小班就沒有建立好,直至大班仍然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某個大班男孩子喜歡在教室里面自由跑動,或者是從椅子上梭下去然后坐在地上。老師便會對他說:“等你到了小學看你怎么跑,” “你又往地上坐,還有幾個月看你小學老師怎么收拾你。”
(二)性安全教育的缺失
不少人認為性教育是針對青少年的。其實不然,從孩子落地的那一刻,家人和老師就有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責任。健康的性教育主要有“沒有性別歧視”“沒有性壓抑”“自然地回答性問題”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沒有性壓抑應該讓幼兒懂得性器官也是身體的一部分,它是我們人體器官中的一種器官。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論強調,幼兒3-7歲為性器期(俄狄浦斯情結)這個時候性感帶主要為生殖器,性器官成了兒童獲得性滿足的主要途徑,主要表現為幼兒喜歡撫摸生殖器以及性欲幻想。但是通過筆者研究調查發現,部分老師壓抑和不理解幼兒這種行為。
觀察記錄如下:某大班男孩子在午睡時將自己性器官掏出來玩耍,被老師發現。該老師當場呵斥,并拍打了幼兒的手。筆者立即制止了該教師的行為,并告訴老師這是幼兒正常需要,當筆者去開導和安慰幼兒時孩子表現的很委屈。
(三)教師對健康教育概念理解不清
筆者在調查研究發現當前許多幼兒老師對健康教育的概念認識理解不清楚,把健康教育等同于體育教育或者是衛生保健教育。這樣就容易導致部分老師在實施健康教育時只開展體育教育和衛生保健教育,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等方面的教育。筆者在與幼兒園老師訪談中發現,能對健康教育的概念有全面清晰的認識的老師很少。在問到“您覺得幼兒園健康教育包括哪些方面”時,受到訪談的老師普遍認為幼兒園健康教育就是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活動和衛生保健。受訪的24名老師中僅有5名老師提到心理健康教育,2名老師提到幼兒園健康教育也包含幼兒的社會性適應性,但是其中一名教師認為健康教育就是體育老師和保健醫生的工作。關于幼兒健康教育概念的訪談記錄如下:
B老師說:“我覺得健康教育就是我們每天兩小時的運動,鍛煉幼兒的身體就是健康教育啊。還有就是每天讓孩子洗手這樣的衛生啊也是健康教育,我覺得主要是你們體育老師和保健醫生那方面的。”
G老師說:“健康教育,你每天給孩子們上的體育課不就是健康教育嗎?上周進行的消防演練也算是吧。”
H老師說:“健康教育就是身心健康,我們每天開展的體育鍛煉還有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反正健康教育就是身體和心理都要健康。”
從訪談的記錄里面我們可以發現,當前部分老師對幼兒健康教育的概念界定不清晰,不全面。這樣容易導致老師在進行健康教育時只開展體育活動和衛生保健教育,忽視掉其他方面的教育。這樣也會導致部分老師認為健康教育是體育老師和保健醫生的工作,會忽略掉幼兒園其他老師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的機會。
二、完善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日常行為習慣方面的建議
1.家園配合,堅持不懈
5+2=7不能等于0。只有家園密切配合,家園一致才能更好地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當幼兒在幼兒園學習到的健康行為習慣,在家里面家長能夠繼續強調和培養,幼兒會更快更好的習得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家園都必須堅持不懈的區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不能是三分鐘的熱情,要堅持對幼兒進行健康個行為教育,并落實到幼兒每天的生活和成長中。
2.健康教育責任不遺留
當發現幼兒出現不良行為習慣時應及時處理,不拖延。個別幼兒性格比較淘氣,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比較困難,對于這樣的幼兒需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不能放任自流,或者是因為幼兒帶有逆反行為而刻意忽視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幼兒每一個健康教育任務必須及時完成,而不能將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遺留到后一階段,避免小班幼兒將不良行為習慣帶入中班甚至是小學。
(二)轉變教育觀念,正視性教育
首先幼兒園老師需要加強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認識和理解幼兒在該階段的正常反應和需求,避免因老師理解不當所產生的誤區對幼兒造成傷害。幼兒園老師以及家長應該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認知水平,對性教育少一些遮遮掩掩的態度,用客觀的態度去認知性健康教育,在幼兒可接受的范圍內,教給幼兒一些必要的、基本的性健康教育知識,讓幼兒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減少來自這方面的傷害。幼兒偶爾玩弄生殖器官時,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或是巧妙的用玩具、講故事、樂曲等吸引其注意力。不要去訓斥幼兒,如果成人用恐嚇打罵的方式來處理,會使從大人的態度中得到對生殖器官的刻板印象,還會導致幼兒對這種行為產生罪惡感和神秘感,變得更緊張控制力更薄弱。
(三)提高幼兒教師對健康教育本質的理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是根據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提高學前兒童健康認識、改善學前兒童健康態度、培養學前兒童健康行為、維護和促進學前兒童健康的系統的教育活動。它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教育、體育、生活自理教育、安全自護教育和環境教育與健康教育。?因此避免片面地將幼兒健康教育簡單理解為體育教育和衛生保健,忽視幼兒心理健康、安全自護等方面的教育。我國健康教育的總目標主要體現為身心和諧、保護與鍛煉并重、注重健康行為的形成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相成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顧榮華 薛菁華. 幼兒園健康教育[M].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娟.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M].1.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3]李季湄 馮曉霞. 《3-6歲兒童學習發展與發展指南》解讀[M]. 1.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萬鈁. 學前衛生學[M]. 3.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5]陳琦 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2.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6]李青蓮. 健康教育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實施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大連市為例[D]. 遼寧師范大學,2015.03.
[7]馬富成. 當前我國幼兒園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 隴東學院報,20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