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摘 ?要:數學觀察、數學實驗、推理論證以及解決問題等都屬于數學活動。部分教師對數學教學活動理解出現偏差,開展的很多活動與數學學科沒有太大聯系,沒有辦法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教學活動失去原有價值。為有效積極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數學教師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活動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涉及很多內容,數學觀察、數學實驗、推理論證等都屬于數學教學活動。因為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對教學活動認識不明確,設計的數學教學活動未滿足學生學習需要,沒有實現發揮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標,數學教學活動失去原有價值。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主人公,根據學生需要設計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獲得發展。
一、充分發揮教材作用
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體現教材主題與教材內容,但是教師要認識到教學活動應該是以教材為基礎而不是完全照搬教材。教材只是將教學要求進行系統化的展示,并沒有完全展示出教師教學的的全部任務與程序。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經驗與學習習慣存在很大差異,必須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一定的整理與再創造,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活動[1]。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對準備教學的教材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與歸納,明確教學目標。比如在開展長方形面積這一章內容教學時,教師的教學重點為讓學生明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書本上往往只會簡單呈現定理,此時就需要教師自行加工并設計數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準備邊長1厘米的方格紙、尺子以及面積不同的長方形。然后讓學生量出自己準備的長方形的長與寬。然后讓學生將自己準備的小正方形一個個擺放上去。舉個例子:若是長方形的長為6厘米,寬為2厘米,學生就要擺6列、2行共計12個小正方形,學生就會發現該長方形面積為12平方厘米。開展兩至三次這樣的活動,學生既可以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就是長乘以寬。在這樣的數學活動中,學生能夠對教材中的定理有更加清楚的認識,加強學生的理解。
二、實現生活實踐與數學知識的巧妙結合
小學數學相較于其他階段的數學知識來說,實踐性、生活性更強,很多數學知識都是與學生的生活有緊密聯系的,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知識幫助學生用數學觀點理解生活情境。為了充分發揮小學數學與生活實際具有緊密聯系的這種優勢,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生活實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解題技巧與數學概念。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生活場景,讓學生親身實踐。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前導學環節,用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好奇心,讓學生充滿探索欲望[2]。
在開展小學數學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認識的教學時,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些圖形的性能、特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尋找校園中的圖形”活動。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尋找存在這些圖形的地方,并做好記錄到課堂上進行分享。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會發現學校的移動門中的圖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廣播音響等支架是三角形。在學生分享完自己的記錄后,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為什么需要變形的大門里面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而支架等需要穩固的事物就會設計成三角形?通過教師這樣的問題,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積極思考,并根據書中的提示自己總結出平行四邊形易變形,而三角形具有穩定、不易變形等特點。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充分體會到自己實踐的樂趣。實踐后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會進行更積極主動的思考。開展讓學生有機會進行自我實踐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以后遇到生活中的問題時也能夠積極主動地利用數學知識進行解答,實現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完美結合。
三、開展思維練習,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系統化學習
小學數學知識具有系統化、融合度高等特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學生學會新舊知識之間的總結與轉化,要讓學生借助舊知識對新知識實現更好的理解。這樣的教學目標只有對學生開展思維練習才能夠實現。如果學生沒有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就沒有辦法獨立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一定要以引導學生思維為基本目標[3]。
在進行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等比較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系統、全面地進行比較,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告訴學生從定義、計算公式等方面入手,讓學生自行回顧所學知識,自己瀏覽教材并做出總結,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進行闡述。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總結成一個系統的脈絡,讓學生獨立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在后期做題時防止概念混淆。
四、開展合作教學
小學生因為缺乏一定的學習經驗,所以在獨立學習時會遇到很多困難。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合作。在小組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優勢,互幫互助,實現共同發展[4]。在開展角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由組內成員自行分配任務。部分成員負責發現生活中的角并進行記錄,部分同學負責制作課堂需要的角的工具。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每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課堂并積極發揮自己的力量,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在小組合作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有助于加強班級凝聚力,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結束語:
因為教學改革的要求,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對教學進行創新,努力提升教學趣味性。為了有效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開展各種數學教學活動。數學教學活動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積極價值。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以教材為基礎豐富教學內容、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進行結合、指導學生進行思維練習以及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學習等策略,有效提升數學教學活動的質量,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勝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104.
[2]劉洪秀.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1):102.
[3]劉亞琴. 核心素養視域下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C]. .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360-362.
[4]姜思洋.基于生活情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