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全球性流行疾病影響,2020年上半年我國共有超8000家旅行社相關企業注銷或吊銷。對旅游行業的改革形成倒逼趨勢,面臨此困境,旅行社如何尋求出路?管理創新途徑尤為重要。
關鍵詞:旅游復蘇;創新;互聯網大數據
一、旅行社經營管理問題
我國旅行社的經營水準參差不一,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加之2020年的全球范圍重創,旅行社的生存面臨嚴峻挑戰。我們將從歷史問題及新形勢下受此影響面臨的新問題剖析旅行社困境。
(一)歷史問題
1.旅游主題單一,同質化嚴重,深度游流于表面
傳統跟團游在朝品質化市場轉型之時,“產品+服務”為旅行社競爭力的關鍵。然而在相同目的地產品市場,大量相似度極高的產品依舊占據主流位置。不少旅行社也在力朝深度游的方向探索,然而“叫新不叫好”的現象卻層出不窮。單純為追求小眾而生的產品,往往獵奇性與客戶舒適度不能成正比,或為深度而深度,在舊有的目的地純粹增加停留天數沒有新穎的參與性體驗,都成了旅行社在追求深度游時被客人詬病的痛點。
2.互聯網時代,傳統旅行社和在線旅行社的雙困境
在線旅行社近幾年吸引了大量的忠實用戶,加劇了傳統旅行社水深火熱的處境,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紅利逐漸消失,單純靠轉賣旅行社產品的代理模式或批發模式始終使其產品缺乏創新力。不少OTA的自營產品苦于沒有傳統旅行社一樣牢固的線下客戶群體,自身發展也面臨瓶頸。
3.市場定價及經營模式混亂
旅游市場價格載體形式多樣化,種類繁多,價格的載體主要有:餐廳、酒店、交通、景區、購物場所等。巨大的供給市場使得旅游市場的各經營主體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而為壓縮成本,不少旅行社在資源環節為降低成本采取降低旅游服務體驗質量的方法,例如低團費高自費,或購物點繁多的旅游團等,而為保持與市場定價平衡,不少旅行社被動跟風,使得客人對跟團游價格接受值逐漸降低,旅游體驗感、旅行社的利潤空降都隨之降低,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4.對復合型人才需求強,員工流動性大,難留人才
從旅行社崗位群的人才需求來看,無論是傳統旅行社還是在線旅游企業,目前最緊缺的都是優秀的計調人才,優秀的計調人員應具備:獨到的產品創新能力,市場營銷意識,目的地歷史地理人文知識,目的地資源挖掘和采購能力,整合零碎資源的能力和全局協調觀。如涉及出境旅游,還應具備外語能力。近年來各高等院校對于旅游專業的招生漸趨擴大,然而一名優秀的計調人員還需要來自企業的多年實踐經驗。但是旅行社計調的工資收入卻未能與相要求的能力成正比,導致行業內外該崗位人員流動率大。
(二)全球性流行疾病對旅行社造成的影響
旅游行業向來受外界影響因素大,諸如政治、經濟因素、極端天氣情況等造成的不可抗力。此次全球性流行疾病范圍廣,時間長,結束預期不明朗,對于世界旅游業無疑是重創。
1.游客出游信心低
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客觀安全隱患之下,也許一些積極的游客在條件具備后既能恢復信心并嘗試出游;而一些保守的游客,只有當“出游條件基本具備、先行游客安然無恙、游客出游無人發病”坐實后,才能逐漸恢復出游信心。現階段國外防治情況尚未到達拐點,國內控制仍不敢放松警惕,游客出游信心的恢復面臨著漫漫長路。
2.出游環境客觀存在的風險
旅游作為人員高流動率的活動,在不能完全確保控制之前,具有一定的風險。旅游環節各配套要素,包括酒店、旅游車輛的病毒消殺工作,景區的人流控制工作,餐廳的食品安全及旅游團進餐的方式,都亟待落實。只有各環節都保證將風險降到最低,才能降低旅游活動可能帶來的風險。與之相應的,是對傳統跟團形式接待方式的顛覆和改變。
3.自由行意愿被激發,旅行社在旅游中的發揮的功能被削弱
近年來年輕一代的游客追求旅途中的個性化、高性價比和自由度,已逐漸不再成為傳統跟團游的受眾。流行疾病帶來的風險,使不少有出行意愿的游客也開始嘗試自由行或自駕游,旅行社的采購、調度功能被弱化,自由行經此一事發展更加迅猛,久而久之,旅行社在旅行中的必要性必將慢慢減弱。
二、適應當前及未來形式下的旅行社復蘇的管理創新方案
(一)加強產品創新
1.開發符合客人需求的深度游產品
至今以后,安心游都將成為恢復游客出行信心的關鍵,目的地的選擇開發、出行規模的控制,都十分重要。
據馬蜂窩旅游大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游客更希望尋找人少景美的小眾目的地,鄉村旅游成為熱門選擇, 而“鄉村游”也僅是符合后當前及日后時局的出游種類之一,除了游客自發的意愿,旅行社也應著力開發同類產品起到引領導向作用。
在出入境旅游尚不能恢復的階段,“國內循環為主”在旅游業體現得尤為顯著。且人數少、自由度高的精品定制小團游也契合了全新的消費需求。綜合作用之下,國內游在今年將朝著高端化、定制化、私密化的方向發展。如何深挖國內旅游資源,在所有旅行社都集中精力深挖國內游市場中占據優勢?無疑是對旅行社產品創新能力的極大考驗。
2.調整休閑游占整體業務的占比,深挖其他產業與旅游相關的活動
傳統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在人們對休閑旅游心存顧慮之時,尋求其以外的旅游類型不失為出路,例如將教育與旅游融合的學生夏/冬令營或短途游學團;將時尚或購物文化與旅游融合的買手團;將具有開發前景的某地與旅游融合的商務考察團等等,打造小而美的高品質其他行業+旅游團,在非剛需的休閑游之外尋求市場。
3.開發旅游周邊產品,旅游線路+生活好物雙模式
雖然旅行社已經恢復了省內游和本地游,但是由于目前出游規模較小,對于增加旅行社收入幫助不大。
旅行社自救與其另辟蹊徑,不如把優勢用活用透。探索“旅游+生活”的旅游新零售模式,把旅行社作為流量入口,旅行社由人流圈變成生活圈。這個“生活”就是與旅游有關的生活內容。以深圳國旅新景界為例,提出“全球旅行+世界好物”的發展概念,一方面在旅游產品不能正常售賣期間為旅游零售業務和門店賦能;另一方面,通過提前的戰略部署,為旅游復蘇零售業務的發展提供解決方案。原本只銷售旅游產品的旅游門店和體驗店通過全新升級改造,增加了世界旅游好物的展示與銷售業務,低頻的“旅游產品”需求與高頻的“世界旅游好物”需求相互帶動促進。
(二)提升品牌力量
1.行業重新洗牌,以適合新需求的產品切入,打造品質旅游的好時機
以往旅游市場因低價惡性競爭,多數旅行社認識不到品牌意識的重要性或不具備實現打造優質品牌的條件。新形勢的到來使得旅游行業重新洗牌,在大家的目標市場過于集中,旅行社在旅游環節中的功能被弱化的情況下,品牌的力量成為旅行社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從適合后客戶新需求的產品切入,讓客人感受到來自旅行社對于行程設計把控的專業,對各環節保障安排的安心,挖掘旅行社在旅游過程中更深層次的作用,強化自身品牌,有利于后期旅行社的復原。
(三)加快適應互聯網+旅游模式
1.善用大數據,提高獲客精準度,包括:
產品策劃:以大數據為基礎,對客戶進行分類,提供個性化產品;
價格制定:基于大數據預測定價
銷售方式:由傳統的紙媒、單張、戶外廣告轉為社交媒體、微信、微博等
成本:盡量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針對性強,從而降低成本
2.提供線上+線下服務效率
隨著預約制的推廣,旅游業進一步向“互聯網+旅游”方向發展,旅行社實體渠道多年積累的客戶資源、操作經驗、供應商等資源,這些是線上的短板。無論是構建自己的線上渠道,還是和規模較大的電商平臺合作,利用后者資源,都是可取的方法。
(四)善用雙因素理論,吸引保留優秀人才
旅游從業人員在行業內外發生了巨大流動,而優秀的人才又是旅行社恢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企業應該在滿足保健因素作用下穩住人心,再而充分發揮激勵因素對員工的吸引力。避免大鍋飯似的平均主義,在亟需創新型的行業變革期,讓員工充分發揮各自主觀能動性。
旅游行業復蘇重振之路漫漫,在行業規則被顛覆之時,唯創新是出路。
參考文獻
[1]柯球,旅行社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旅游縱覽(下半月)》 2018年第9期38-39.
[2]顧佳敏,姚惠芳 互聯網時代OTA對傳統旅行社的影響分析及對策研究, 中國林業經濟,2019,(06),101-103.
[3]沈明,暑期出游旺季來臨 馬蜂窩:鄉村游目的地熱度上漲184%,證券日報.
[4]鮑男,七日談:旅游業,在重啟中升級,北京日報客戶端.
[5]軒慧,“線上+線下”:全國首家“雙產品” “雙模式”旅游服務中心啟用,廣州日報,7.29,SZA13.
[6]錢艷,大數據背景下的旅行社營銷探索,營銷界,2019,(24),155-156.
[7]吳鐸思,無預約不旅游?業內:預約旅游或成未來新常態,工人日報.
作者簡介:柴玉(1993年出生),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廣東省惠州市,單位:中國社科院深圳研究院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