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連菊
摘 要:我們常以這樣的詩句來贊美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當我日漸消瘦,我也常會這樣安慰自己:為伊(指教育事業)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關鍵詞:教師;減負
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后,我常對自己說:要對得起孩子們對你的稱呼!作為他們的老師,我有責任為孩子們的將來著想,我有責任提高孩子們的能力,為他們的將來做好鋪墊!我有責任培養他們的良好品質!我有責任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我有責任……
于是乎,我不分晝夜,努力專研教材,看優秀教案,看視頻!看書或上網搜索或問同事,有什么好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管理班級紀律的方法!怕耽誤他們的學習,課后就及時幫他們補課……總之,一切親力親為,不敢有半點馬虎!
每每開家長會,我都戰戰兢兢的。總覺得孩子成績不好,都是我的錯,生怕家長的責怪!每每期末考試,我總忐忑不安,擔心成績!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所以面對那些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孩子,我常責備自己。
當我疲憊不已仍不見成效之時,我才想起抬頭看看別人。我發現大多數同事都和我一樣忙碌,很認真但成效一般。而老師本人,卻日漸憔悴。什么咽喉炎、頸椎病、腿腳麻木等一并而上。難道這就是教師崗位所必有的特質嗎?
不是的。我也發現個別老師,你看不到他們的忙碌,看到的卻是從容。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又錯在哪?
靜思想來,才發現:太忙碌就會變得蠻目!太過于細節,就會使人迷失大方向;做事太過拘謹,就會有失大氣……
因為忙碌使我沒有了仰望天空的時間,因為忙碌使我錯過了周邊美麗的風景,因為忙碌使我視周邊累累碩果于不顧。我把頭深深埋在自己教學那點事上,把自己圈在了自己給自己畫的圈子里,已然成了“井底之蛙”,卻渾然不知。
我們都忘了:我們面對的是成長中的人,而不是一棵棵不會動的小樹苗!于是我們就忘了去用我們的孩子,充分發揮他們主人公的作用。學習是大家的事,是老師的事,但歸根結底還是孩子們自己的事,可是我們卻把教學當作是我們老師一個人的事情。
我們需要跳出圈子看圈子!
現在想來,其實每一個班級就像一個部門!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是這個部門里的領導者!既然是領導者,就要有全局觀,這樣才能指出正確的方向,做出正確的決策!要把控全局,就必定不能拘于小節,更不能被這些細節所束縛!這就勢必要我們從“井底”中跳出來,勢必需要我們從忙碌中解放出來。“給自己減負”勢在必行!
減負,不是為了推卸責任,而是為了提高效率,更好地促時學生的發展!
給自己減負,把自己從瑣碎中脫離出來是很有好處的。
減負后,我能及時發現問題;減負后,我有時間去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至于一錯再錯。把自己解放出來,就有了和同事交流的時間,就有了上網或看書的時間,讓我找到了很多教學方法。
把自己解放出來,我就有了做研究的時間。
我研究“兩極分化的成因與對策”有段時間了。研究的過程中,心里有過糾結,有過矛盾,但通過看大量的資料后,我開始有所定論,相信這一課題應該可以圓滿結束了。正因為有了閑暇時間,才讓我品償到了做研究的滋味,成功了就是美美的。
那么我們該如何給自己減負呢?減負就要減少兩方面的負擔:思想上的和身體上的。
說起心理上的負擔,老師的心理負擔確實是過重的。有來自社會的,來自學校的,還有來自家長的。外界的壓力,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怎么做呢?
第一,樹立良好的心態。
1、發現問題不要急躁,要相信自己有辦法有能力去解決。
2、在別人尚未了解、發現自己成績時,能肯定自己、欣賞自己,要相信:付出是有回報的。
3、不要過于看重孩子的成績。成績固然是重要,但孩子的發展更重要!只要孩子每一天都在進步,你就不需要有心理負擔。而且把一個孩子培育好,真不是老師一個人力所能及的,盡力就好。
4、當然對自身也要有適當的了解,并能有悅納的態度,愿意努力發展身心潛能,對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
第二,心中要有大愛。
你要熱愛孩子!每個孩子在你的眼里都是可愛的,要像他們的爸媽一樣,對他們感到滿意。
不能因一己私利,就對孩子感到不滿。如果這樣,你每天都要面對這個孩子,你的心中還會開心嗎?試問:哪個孩子不想取得好的成績?他們也想,可是他們的能力有限。也正因為他們的能力有限,才需要我們老師去幫助他們。這也是我們老師存在的價值!
有的老師看到有個孩子每次舉手總喜歡跳啊跳,就很不滿意,甚至跟家長告狀。其實那只是他們知道答案后一種興奮的表現,當我們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想這個問題,你還會生氣嗎?
有些老師喜歡以固定思維去看待孩子,認為某個孩子就是教不好的。其實事事變遷,我們又能預料多少呢?何不認為他是好學生,只是沒有找對方法。給他人希望,也是給自己希望。
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們心與心的交流。看著孩子們每天的微笑,你會深感興慰:至少我們沒有剝奪孩子的快樂!
那么在行為上,我們如何減負呢?
1、學生能做的事,自己不要做。
學生是成長中的人,是學習的主人,是集體中的一份子,他們有能力、有權利也有責任為自己、為集體做事。讓孩子們動動腦、動動手還是有很多好處的。既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又能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主人公意識。
我們老師要明白:孩子今日的學習就是為了明日更好的生活,一切包攬就相當于剝奪了孩子們鍛煉和成長的機會。
當然要利用好學生,你必定要先了解學生,所謂“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2、不要讓“提高課堂效率”成為一句空話。提高了課堂效率,至少可以幫助我們減少一半的負擔。
教數學,就要抓住數學的本質:數學思想和方法!
要提高課堂效率,老師心中一定要有大目標,抓重心!要提高課堂效率,一定要從孩子已有的經驗出發,還要用各種激勵手段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等等。
3、不要代替家長做事,因為你根本代替不了。
該和家長聯系的,我們不要吝嗇。家校配合,事半功倍!
現在我很坦然,也很從容。遇見家長我不再害怕,因為我讓他們感受到了我的用心!期末考試我也不再害怕面對,因為我相信我用對了方法,就不會做錯了事。我充分相信,在這個資源共享的社會里,絕大多數問題是能解決的。
減負,為自己,更為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