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清
摘 要: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業表現出巨大的活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支付寶。支付寶的應用已經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理財模式,激發出市場的無限可能。這就要求商業銀行要積極尋求戰略轉型,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客戶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和消費習慣,才能真正地迎接互聯網金融環境下中國經濟“新常態”所帶來的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發展對策
1 商業銀行的發展歷史
最初使用“商業銀行”這個名字是因為商業銀行在之前做的是短期放貸業務,放貸的人員一般只是面向商人與進出口貿易商,且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商業銀行主要是為人們辦理短期的存款,給大、中、小型企業發放短期商業貸款等基本業務。商業銀行發展到現在,和當時做的“商業”短期放貸業務相比,已經有所不同,現在的商業銀行被人們賦予了另一種含義,這種含義更加廣泛、深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提升,銀行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隨之而來的就是商業銀行不再局限于之前的業務,業務范圍逐漸擴大。商業銀行的性質決定了它的職能,所以商業銀行是儲蓄機構,不是投資機構。
2 互聯網金融的現狀
在經濟持續健康穩定增長的中國,互聯網金融也保有它的一席之地。隨著網絡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網速的進一步提高,網絡安全性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使用互聯網金融平臺,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表現形式可以簡單概括為三種模式:P2P模式、眾籌模式和傳統金融企業的業務信息化處理。P2P是通過計算機在網絡中的平等交互實現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直接對接,又被成為“人人貸”。每一個網絡參與者都可以加入這場博弈游戲,通過制定借貸規則、交易金額、時間期限等,以個人的身份快速實現籌資融資。眾籌模式就更常見于小微型企業,是大眾籌資,以感謝、實物、作品、服務或媒體內容等作為回報,通過互聯網平臺向大眾或特定受眾發起募集資金的請求,符合“普惠金融”的理念。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傳統金融企業也吸收借鑒了其優點和長處,對業務進行了信息化處理。智能手機的橫空出世和快速普及讓移動支付變得快捷可行,手機銀行成為大多數傳統商業銀行的改革方向,網上銀行系統被提上了日程,企業網銀和個人網銀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了傳統銀行的壓力。
3 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對策
由于互聯網金融依托網絡平臺和移動通訊智能設備,以虛擬化的網絡形態全天候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不像傳統商業銀行通過實體網點開展業務,因此互聯網金融開展各項業務就不會受到營業時間和物理營業地點的限制,具有著其自身獨有的特點,這些特點既是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對商業銀行產生沖擊的原因,也是值得商業銀行借鑒學習的地方,用以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
3.1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普遍發展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2005年被提出,其主要服務對象是小企業、農村、城鎮低收入等人群,其主要目標是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合適的、有效的金融服務。小額信用貸款是普惠金融體系里面的核心,所以普惠金融服務在數量龐大的低收入人群中也非常受關注,商業銀行需要對所有的資金、資本等一樣看待,不能出現嫌棄平民資金少等現象,須知聚沙成塔的道理。面對農民群體的顯示情況,商業銀行應關注我國“三農”的發展情況,強化惠農政策和貸款服務的推廣和宣傳,例如,中國農業銀行專門針對農戶制定了有綜合性作用的金穗惠農卡。商業銀行在比較偏遠的區域展開銀行業務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參考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和用于交易的資金規模,可以利用各種有效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務。例如,偏遠區域借鑒印度銀行體系中“無分行”服務方式,就是充分與零售店、代銷點、微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實現無銀行網點也能為區域內的農村客戶進行部分金融服務。
3.2加快智能化銀行建設,全面提高軟硬件設施
商業銀行應當加快智能化智慧銀行的建設,提升金融科技的硬實力,加大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識別、云計算、互聯網金融的深度融合和實踐運用。加快啟動智慧銀行信息系統(ECOS)建設工程,推動銀行科技變革。銀行軟硬件設施的提升,是互聯網金融下金融科技創新與變革的基礎。比如,比利時聯合銀行所推出的“My Car”這項互聯網金融下的零售客戶的新型體驗式服務,它把傳統汽車貸款業務和新型區塊鏈技術無縫對接,提供包含汽車貸款、保險以及收購車牌、道路緊急援助等一系列相關配套服務。在整個生態互聯環境中,無論是客戶、汽車經銷商,還是政府、保險公司和銀行都會在一個更加安全快捷的系統流程中獲益。同時經過大數據的精準分析,針對每位客戶設定個性化的服務。由此可見,智能化數字銀行的建設迫在眉睫。
3.3采用交互性商業發展模式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順應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基本規律,循序漸進,因時而變,讓客戶更夠有機會適應新的智能化操作。所以,交互性發展模式,應當成為建設科技銀行,智慧銀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謂交互,即將傳統銀行的發展經營方法同創新型科技與服務相結合,以達到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作用。一方面,商業銀行不斷引入生物識別、歐諾個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高新技術,用以更新銀行傳統的服務系統,促使銀行服務業務更為便捷、高效、智能化系統的推廣落實,還要保障線上線下能夠同時開展業務,服務覆蓋面廣,以及兼顧一些特殊人群對新科技的接受度,銀行的轉型升級還需要保留一個適當的過渡期,換言之,保留商業銀行的傳統的一些業務操作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人工服務在現階段依舊具有不可替代性,銀行工作人員可通過最為直接的方式來指導老人進行操作,或者介紹相關的理財產品。這也是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保留穩定客戶的重要方式之一。銀行通過建立“線上虛擬化銀行+線下產品服務體驗+客戶經理及人工服務”這種三位一體的創新型商業銀行模式,來改善商業銀行目前的組織結構,業務系統,操作流程,保證轉型過渡期商業銀行同金融科技的良性發展。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帶來了負面沖擊,也有正面促進,總體來說是促使商業銀行擴大和進一步發展轉型的主要因素,也為廣大人民提供了新的創業機會。所以,充分研究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的發展和轉型,有利于商業銀行在未來的發展,也能夠促使金融改革不斷前進,促進金融行業的開放。
參考文獻
[1]李寧,楊鎖柱.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商業銀行影響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8(29):122+131.
[2]魯晴,楊宏斌.金融科技時代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機遇、挑戰和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