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定芳


高考試題特征之一是以具體的區域背景為依托,考查學生區域認知能力。區域認知是運用空間一區域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方式能力,包括區域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評價能力、預測能力。本文以拉丁美洲為例,以案例為依托 、以問題為導向 、以探究為手段,認識拉丁美洲的區域特征,探究區域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比較區域之間的差異,解決地理問題并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見下圖)。
一、完善必備知識,培養區域概括能力
區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發點和歸宿,任何研究區域都是具有一定地理位置和可度量的實體,是形成地理問題和現象的基礎,因此區域地理復習應從基礎知識抓起,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好"必備知識"關,系統、全面、綜合地剖析自然要素特征與人文要素特征,研究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作用,堅持整體性和因地制宜觀點,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
筆者在復習拉丁美洲時,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運用研究性學習法,根據學生興趣和愛好,分成行政區域組、地質地形組、氣候植被組、河流洋流組、人口城市組、資源經濟組,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閱讀教材、網上查閱、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把原有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從原有知識經驗中主動建構新的知識經驗(見下圖)。
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網絡、地圖等技術分析區域地理事象的能力,在地理實踐中與他人合作,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保持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運用區域比較和區域綜合的方法,加強對拉丁美洲的區域認知,培養區域概括能力:①理解拉丁美洲的范圍及位置特征;②構建“腦中地圖”,能描述拉丁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③依據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能分析地理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機理;④能比較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找出區域之間的聯系。
二、運用探究手段、提升區域分析能力
高三復習以區域作為綜合和運用知識的基礎,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以(投影)2016年巴西奧運會和中薩建交為區域背景素材,以問題為導向 ,引導學生運用地理思維建立與“問題”相關的知識結構,注重學科知識和區域認知素養的融合,運用探究式教學引領學生區域分析能力的提升:
【探究1】從氣候角度分析里約熱內盧奧運會選擇在8月的原因?【探究2】里約熱內盧在葡萄牙語中意為“一月的河”,因葡萄牙人1505年1月遠航到此而得名,1763-1960年是巴西首都,推測建都的區位條件主要有哪些?【探究3】1960年巴西首都為什么從繁華的里約熱內盧遷往內地巴西利亞?【探究4】里約熱內盧是中國人去巴西旅游的首選城市之一,為什么?【探究5】里約熱內盧與同緯度大陸西海岸氣候是否相同?為什么?
【探究問題二】:2018年8月薩爾瓦多成為與我國建交的第178個國家! 薩爾瓦多(Salvador)在西班牙語里意思為“救世主”,位于中美洲北部,被稱為“火山之國”、“咖啡小國”,經濟基礎薄弱,以農業為主薩爾。【探究1】描述薩爾瓦多的地理位置特征;【探究2】為什么薩爾瓦多被稱為“火山之國”;【探究3】瓦多種植精品咖啡的主要條件有哪些?【探究4】如果中國某公司在薩爾瓦多投資興建咖啡農場,推測當地從中國公司興建咖啡農場中獲得的利益。
通過課堂探究,將學生帶入特定地理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之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總結出區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創設教學情境? 加強區域評價能力
高考命題無情境不成題。培養和提高學生在新情境下獨立運用學科核心素養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這是地理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筆者從學生常常感知的地理事象出發,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地理教學情境,訓練學生整體分析能力,加強區域評價能力。
【情境呈現】:車厘子是產于美洲的大櫻桃,夏季成熟,喜光喜溫而不耐寒,不抗旱,也不耐澇和鹽堿,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較低。適宜生長在土質疏松、土層深厚的沙壤土。得天獨厚的位置和相對封閉的環境,使智利車厘子很少受到病蟲害,成為質優價廉的明星水果。2018年車厘子價格非常高,達40-50元一斤,但中國人吃掉了智利85%的車厘子,被戲稱“中國吃貨們完全改變了一個國家的種植業”。下圖示意車厘子產區(智利西海岸區域圖,圖略)。
(1)分析圖示車厘子產區病蟲害少的自然原因。(2)2018年春節期間,智利車厘子在我國市場旺銷,試分析其原因。(3)若圖示產區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你是否贊同,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4)我們婁底可以規模化種植車厘子嗎?為什么?
四、借助案例分析、提高區域預測能力
區域預測能力要求學生根據區域發展現狀、預測區域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結合區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尋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筆者以智利車厘子為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智利西部山區是否可以擴大車厘子種植規模?通過開放性問題分析,評價智利種植車厘子的區位條件及影響,預測擴大規模對區域發展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運用區域對比分析,引導學生調查我們婁底是否可以規模化種植車厘子,提升學生解釋和預測地理事項變化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對家鄉發展現狀的了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倡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理念。
【案例1】:如果沒有安第斯山脈,南美洲的氣候分布會呈現什么變化?
【案例2】: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由于開發不當和保護不利,森林覆蓋率已從原來的80%減少到58%。【探究1】從緯度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角度分析亞馬孫地區成為最大熱帶雨林的原因? 【探究2】亞馬孫熱帶雨林破壞可能給當地帶來哪些問題?【探究3】基于巴西國情和熱帶雨林區環境特征,為合理開發和保護熱帶雨林獻計獻策,提出自己的依據。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研工作者協會課題《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區域認知能力培養研究》(課題編號為XJKX20B277)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