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琴
2020年2月29日,安徽和縣,一位身材瘦削、精神矍鑠的老人來到當地一家銀行柜臺前。此時,他來到這里的目的很簡單——捐錢。他先捐了2萬元,用于疫情防控。隨后,他又轉了10萬元到“葉連平獎學金”里,這10萬元是他前陣子獲得的全國道德模范獎金。
這位捐款的老人名叫葉連平,是一名退休教師、老黨員,也是中國好人、最美奮斗者、全國道德模范。
孩子們的好爺爺
“我不叫他老師,叫他爺爺?!币呀洰厴I的江明月在談起對葉連平的稱呼時這樣說。2005年,當時的江明月正在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卜陳學校讀初一,因為語文老師臨時有事,她遇到了已經退休卻來代課的葉連平老師。在隨后的一次家訪中,葉連平發現江明月家庭經濟很拮據,于是就主動把她接到自己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不僅免費補課,而且免費提供吃住。這一住,就是兩年?;貞浧鹪谌~老師家的情景,江明月說:“葉老師輔導我的學習、照顧我的生活,還聯系不同科目的老師來幫忙?!痹谌~連平的精心輔導下,江明月2009年被南京理工大學錄取。此后不久,葉連平又將江明月的妹妹江敏接到家中,為她免費“開小灶”補課并提供食宿。兩年后,江敏考上了和縣重點高中。如今在南京工作的江明月,有空就回來探望爺爺。她們姐妹倆每每談起這些經歷都很激動:“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像江明月姐妹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
楊鴻雁也是其中一個,她是葉連平早期資助過的學生。初中三年,她都吃住在葉老師家。去縣城上高中后,楊鴻雁雙休日住在葉連平家,用她的話講:“初中和高中的六年,生活中的事情大多是爺爺在關心著?!本驮跅铠櫻闳ニ拗輲煂竺那耙煌?,葉連平在家哭了一晚?!半m然我們可以電話聯系,但爺爺舍不得我走。”楊鴻雁說。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開學那天,也是葉連平送她到學校報到的。送完楊鴻雁,因為沒有趕上返程的車,又舍不得住旅館,葉連平在大橋洞下湊合了一夜。直到現在回憶起這件事,楊鴻雁仍然泣不成聲,“如果沒有葉爺爺,我可能跟我大部分同學一樣初中就輟學,出去打工,還有可能就誤入歧途了?!?/p>
說起葉連平和學生們的故事,要從1978年開始。那一年,卜陳初中因一名初三語文老師考上大學,一個畢業班連續一個月沒老師來教課,有人推薦了當時已50多歲的葉連平。就這樣,葉連平走上三尺講臺,成為一名語文老師。因為初中不能組織晚自習,他就把40個孩子按照自然村分成5個組,晚上打著煤油燈,輔導孩子學習。一番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葉連平所帶的班級中考考上11個,比乙班多9個。
1991年,葉連平退休了,而此時他已經超齡工作兩年了。退休那一天,葉連平捧著教材、參考書,和兩個省下的黑板擦,交到教導處。至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卜陳初中教導處原主任戴繼明對于葉連平退休那一天的情景還記憶猶新,“當時葉老師把他的教學工具交給我的時候,就趴在辦公桌上痛哭流涕?!痹谌~連平心中,他對于三尺講臺和自己的學生有著無法割舍的感情。
退休后,葉連平幾乎一天沒歇,附近學校但凡有老師生病了、離職了,他不問待遇、不講條件,第一時間出現在學生們面前,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
就這樣,葉連平往來于各個學校代課,一晃就是10年。
2000年那一年,葉連平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吹胶⒆觽円驅W不好英語而厭學、許多留守兒童作業無人輔導時,葉連平騰出來家里的一間房子,在家開設英語課堂(后更名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他把孩子們分為啟蒙、初級、中級、高級班,周六周日4個半天分別給4個班的孩子補習英語,寒假大約3天上一次課,免費給周邊孩子補習英語。
起初,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只是擺了兩三張桌子的補習班,在街坊鄰里看來,這個補習班肯定辦不了多長時間。但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由于功底深厚、發音純正,葉老師的英語課深受孩子們歡迎。后來,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這里,放學后來這里學習的孩子越來越多。每次上課,孩子們少則三四十人,多則六七十人。這些孩子中,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家離得很遠。每逢放學、周末,葉連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就會擠滿前來上課、看書、寫作業的孩子們,左一聲“葉爺爺”右一聲“葉爺爺”地圍著葉連平叫個不停。
盡管來補習班的孩子換了一撥又一撥人,但葉連平的補習班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絕不收費。除了上課不收費,孩子們所用的教材、輔導資料,也都是葉連平用自己的退休金買的。為了減輕老人的負擔,也為了讓孩子們有個更好的學習環境,2010年,當地政府出資,把葉連平家對面的兩間倉庫改造成教室和圖書室,正式成立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從教40余年,許多經葉連平輔導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學,甚至出國留學。看到自己的學生們學業有成,葉連平發自內心感到高興,孩子們則真心把他當作自己的長輩,親熱地喊他葉爺爺。
生活中的“摳”老頭
2019年,是葉連平“收入”最多的一年。
這一年,他因為當選“全國道德模范”獲得國家獎勵的10萬元獎金。不過這筆獎金他卻一分都沒花,在生活中還是那個出了名的“摳”老頭——住著30年前的舊平房,一件衣服縫縫補補穿了20年舍不得扔,一個搪瓷杯水杯里面全黑了還在用,甚至為了省一塊、幾毛錢不惜騎車7公里到鎮上去買菜。
最開始,對于他的這些行為,老伴并不理解,抱怨說家里的煤爐漏氣封不緊,買個新的20塊錢不到都不給買。葉連平則表示,該花的錢絕不小氣,不該花的一分錢都不能花。“物質生活我是低水平,我不跟人家比那個,我追求的是精神生活!”
對自己異常吝嗇的葉連平,給學生花起錢來卻一點都不含糊,充滿著無限的慷慨和愛。這些年,無論是退休金還是獎金,葉連平都有著自己的規劃——退休工資,拿來給孩子們買學習資料和家用;慰問金和獎金,轉到基金會里,留給孩子。
自從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葉連平沒有收過學生一分錢,為了村里的留守兒童,葉連平先后花光了自己的30萬元積蓄。2012年,葉連平拿出2.1萬元退休金,連同烏江鎮政府和社會捐贈,成立了葉連平獎學基金,獎勵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以及資助貧困家庭的孩子。基金成立8年來,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他又陸續投入七八萬元。至今共發放獎學金138400元,獎勵資助留守兒童177名。“如果這個地方值,那我就花,不值,我就不花,所以我過得很充裕。”葉連平說。
有人私下里給他算了一筆賬:多年來,他義務辦學花在孩子們身上的錢,少說也有30萬元。很多人對葉連平的做法不理解,覺得他很傻,凈是瞎折騰自己,一些開設收費輔導班的人則認為葉連平的免費輔導班搶了自己的生意。面對他人的質疑,他的回答是:“有人問我,你工資不高,哪來這么大的勁?其實,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把它用在孩子的身上,值!”的確,在這位老人心中,只有孩子和教書育人,學生是老師的一切。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成立之后,葉連平不光教書,還要育人。
為了拓展孩子們的視野,葉連平經常帶孩子們外出參觀。安徽省科技館、安徽博物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地都留下他們的足跡??紤]到安全問題,每一次帶孩子出去,葉連平都會做足準備,包括路線,防暑防暈的藥,食物等等。每出去一趟,常常要花掉葉連平一個月的退休金。
“孩子們需要我”
2020年疫情發生后,葉連平給每一個孩子打電話,告訴他們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拔医兴麄冊诩依铮嗫磿?,寫寫作業。如果出來玩,一定要戴口罩。誰知道這些個(孩子)有沒有調皮搗蛋,天天在家看電視?!比~連平調侃道。
對孩子們的真情付出,換來了孩子們的關心。有些孩子也會主動給葉連平打來電話:“葉爺爺,你要乖乖地戴好口罩,老人家最容易生病了!”葉連平則笑著表示:“哎喲我可不敢生病,這時候可不能給國家和組織添亂,再說疫情過去,這么多孩子可都等著我上課呢。”
這段時間算是葉連平給自己放的最長的一個“假”。
之前,葉連平一直操心著孩子們的課程,就連生病住院也把時間縮到最短。
2018年暑假,90歲的葉連平騎車外出給孩子們買菜,意外撞傷了腰椎,不得不住進了醫院。傷筋動骨100天,醫生囑咐葉連平要長期臥床休息,但他放不下家里的孩子們,堅持出院。“孩子們需要我,我必須回家。”手術沒過多久,他就出院了。醫生拗不過他,讓他在一張自愿提前出院的證明上簽了字,才肯放人。出院時,葉連平的頭上還纏著紗布,傷口縫合線還沒拆,根本不能走路。“站著不行我就拄拐棍,拄拐棍還不行我就坐著講,你說這對學生不是一種教育嗎?”
2020年這個“假期”,雖然學生們不能來葉連平這里學習,但是大部分時間,葉連平仍然是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度過的:提前備課、給每個孩子做好課業分析、用舊的打印紙裝訂糾錯本……在他看來,即便學生們暫時不能來上課,也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這次延遲開學,課業應該會非常緊,必須提前備好功課?!?/p>
“生命不息、戰斗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這16個字是葉連平對自己的要求。自知年事已高,葉連平每天跟時間爭分奪秒,希望在有生之年,更多地幫助這些留守的孩子。
在教育路上,高齡的葉連平一直與時間賽跑著。平日里,葉連平把一周的輔導時間排得滿滿當當:周末兩天上課,周一、周二改作業,周三印講義、上書法課,周四、周五備課、家訪,一天忙到晚,像個陀螺團團轉。
在教室的墻上,葉連平細心地將每個學生每個單元的學習成績都記錄在紙上,不及格的都用紅筆記錄。為爭取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們補課,葉連平總是坐在教室門口隨便吃幾口午飯,然后接著輔導學生做作業。
有人勸他不能再這么勞累,身體吃不消。他說:“我再不干恐怕沒時間了。”他感嘆自己“在和時間賽跑”。也有人問他:為什么退休不好好享清福?他笑言:“我已享清福,而且非常幸福。這樣的工作比休息強多了!”
已到鮐背之年的葉連平,兢兢業業地守著三尺講臺和自己的學生,為他們的未來盡著自己的努力。他說:“我希望我最后的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p>
“我充其量不過是個螢火蟲”
一年又一年,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總是相似的場景——三尺講臺,幾十個學生,還有這位對教育事業心懷無限熱愛的老者,義務輔導學生20年,用知識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當地人提到葉連平,無不敬佩,贊他為“鄉村永不熄滅的燭光”。對此,葉連平笑著說:“我沒有燭光那么明亮,我充其量就是一只螢火蟲,只要能夠照亮孩子們念好書,我就是快樂的?!?/p>
在葉老師的感召下,社會各界紛紛參與到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中來。
曾經的留守兒童楊鴻雁,大學畢業后在馬鞍山市開了一家室內設計工作室。她時常回輔導站幫葉連平輔導學生,并兼做打理葉連平獎學金基金會工作。她表示:“葉爺爺點燃了鄉村永不熄滅的燭光,是光照下一代的楷模。葉爺爺今年已經92歲,萬一他哪一天不在了,我會把這個輔導站接過來,讓葉爺爺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p>
在聽說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后,來自巢湖學院、安徽工業大學、香港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也紛紛利用假期前來支教。他們的到來,不僅英語,孩子們的數學、物理等課程都可以得到輔導。
2020年1月20日下午,來自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螢火”支教團結束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支教活動。在10天的支教過程中,支教團成員每天按時給留守兒童們上課。通過開設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類,音樂、舞蹈、手工創意等藝術類,足球、籃球、舞蹈、安全、衛生等體育衛生類等多種類型的課程,幫助留守兒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同時,來自支教團的大學生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成長感悟?!半m然10天的支教時間很短,但收獲卻很大,腦海里都是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無邪的笑臉。”來自“螢火”支教團的大學生陶伶智表示,支教生活讓他們學會了奉獻,學會了關愛,也學會了成長,特別是葉連平老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將一直激勵著他們前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他們,一定要學習和傳承好葉老的精神,讓其進一步發揚光大。
不僅如此,葉連平老師更是成為身邊眾多教師學習的鮮活榜樣。2019年秋季學期伊始,馬鞍山市教育局便印發了“我幫葉老上一課”的活動通知,得到了許多老師的積極響應。例如在馬鞍山市二十二中,就面向全體黨員教師開展了“我幫葉老上一課”活動,并設立了“葉連平課堂”,開展午間義務輔導,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葉連平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教育事業后繼有人,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如今,這個愿望正在慢慢變為現實。葉連平,這束如螢火蟲一般的亮光,照亮了烏江邊上小村莊,讓人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鄉村的希望。
中國新時代 202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