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摘 要:高中階段,文言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與小學、初中相比,高中教材的文言文在篇幅上有了加長,隨之而來的是文本語言的理解難度有了很大的上升。在學習中,很多學生由于缺乏充足的文言文字詞積累,在文本閱讀中會感到十分枯燥與困難,進而會喪失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的與動力。因此,只有首先從文言文字詞入手,讓學生進行系統學習、準確理解,形成完善的文言文字詞積累體系,才能夠進一步提升文言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字詞;教學
文言文與現代漢語在語言上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很多的字詞在文言文中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學生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判斷,才能夠準確理解文本的意思。同時,很多字詞是古代的特殊事物,學生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充分了解古代生活,才能夠對字詞進行深刻的理解。因此,改進文言文字詞的教學方法是提升文言文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文本主要就從詞義引申、事物探究、自主翻譯等方面談一談高中文言文字詞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詞義引申,形成完善體系
在文言文中,同一個字詞具有多重意思,并且很多字詞會經常出現在多個文中,讓學生難以辨析。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容易對字詞的記憶過于零散,并且容易發生遺忘與混淆。因此,教師可以從詞義引申的角度入手,對字詞的本義和引申意之間的關系進行生動闡述,對不同字詞的多種用法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字詞積累體系。
例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時,教師可以通過詞義引申與歸納的方式幫助學生系統學習文言文字詞。比如,對于“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中的“函”字,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函”的本義是舌頭的意思。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講解:“舌頭是在人口中的,所以函就有封存的意思。”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再進行引申,學生能夠聯想到封存物品要用容器,所以“函”有盒子、匣子的意思。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信函”一詞有什么由來呢?學生能夠聯想到信寫完后要封存起來再郵寄,因而信函是指信和信封。通過這樣的引申,學生能夠同時掌握一個詞語的多種意思,從而形成完善的詞匯積累體系。
二、事物探究,了解特殊詞匯
文言文中的很多詞匯反映了一定時期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因而會給人十分怪癖的感受。學生僅僅通過文字解釋難以形成形象化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將代表特殊事物的文言文字詞以實物的形式進行呈現,讓學生根據圖片和視頻在了解古人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理解,從而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
例如,在學習《蘭亭集序》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中的特殊名詞進行探究,豐富學生的文化修養。比如,閱讀“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一句后,學生能夠大體知道“觴”是酒杯或者酒壺的意思。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觴具體是什么形狀呢?古代還有哪些飲酒的器具?”在學生產生興趣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進行圖片展示,學生能夠了解到外形橢圓、淺腹、平底,兩側有半月形雙耳。而古代其他的飲酒器具還有觚、觶、尊、角、爵等。學生通過觀察這些器具的圖片,能夠對掌握更多的與飲酒器具有關的字詞,并且豐富對古代飲酒文化的理解。在這樣的探究中,學生能夠以實物觀察的形式理解特殊詞匯的含義,不斷豐富自我的知識修養。
三、文白對照,進行自主翻譯
在目前,教師經常是集中講解完文言文字詞含義后就直接開始其他內容的講解,而忽略了對文言文的翻譯。而在以信、達、雅為標準的翻譯過程中,學生一方面需要及時回憶不同字詞的含義,另一方面要對不同的詞義進行靈活變通,以促進文言文翻譯的流暢與優美。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扎實地進行文言文翻譯,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文言文詞匯含義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赤壁賦》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翻譯,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效果。比如,對于“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一句,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將這一句翻譯得具有詩意呢?”“徐”是慢慢、緩慢的意思,而“興”是興起的意思。在翻譯時,學生可以盡可能地聯想水面上的風景,從而將“徐”變通為緩緩,“興”變通為泛起。又比如,對于“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一句,學生能夠知道“愀然”是神色嚴肅或不愉快的意思,而通過聯想句子描繪的場景則可以翻譯為“蘇軾傷感地沉默了起來”,以次突出作者復雜的心理活動。通過這樣的翻譯,學生能夠在理解字詞含義的基礎上靈活變通詞匯意義,進一步提升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文言文字詞具有含義多樣的特點,教師要通過生動的講解幫助學生進行系統學習,深刻理解,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詞義引申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詞匯積累體系;可以通過對古代事物的探究增強學生對生僻詞匯的理解能力;還可以通過文言文翻譯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詞匯含義,不斷提升學生對文言文詞匯的綜合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珊貞,高中文言文詞匯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廣州大學》,2017年.
[2]王李夕子,字理分析法在高中文言實詞教學中的運用,《貴州師范大學》,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