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才鱈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03-01
骨折就是人體內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的中斷,通常由直接暴力、簡潔暴力、積累勞損和骨骼病變引起的。患者通常為一個部位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經過及時恰當的處理后,多數患者能夠恢復原本的功能,少數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許多骨折患者不一定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法復位、固定等方式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對于手法復位無法解決的骨折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在此提醒各位患者,不要懼怕手術,盲目相信推拿和按摩,否則延誤了病情會導致出現終身殘疾等嚴重后果。
在骨折手術后,患者往往還需要經歷骨折愈合期,在這期間需要接受專業的護理,才能有效促進骨折的愈合,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骨折患者術后的具體護理方法和效果。
一般護理:術后運送患者回病房時,應避免患處出現扭曲,去枕平臥2h后再行常規臥位,在此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2h可協助患者翻身。
改善環境: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病室環境和溫馨的氛圍,保證安靜和整潔,將室內溫濕度控制在適宜的狀態,盡可能減少噪音的影響,保持良好的通風和采光。在進行夜間護理時,更要限制水管、電話等噪音,保證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獲得足夠的休息。
心理護理:術前就應該給患者做好相關的思想工作,在術前患者會產生一定的焦慮情緒,護理人員可以通過交流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和想法,向患者介紹手術方式、預后效果等,著重講解成功病例,幫助消除不良情緒,解除面對手術的恐懼,樹立信心。術后的心理護理同樣重要,骨折患者術后大多存在運動功能障礙需要長期臥床的情況,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導致治療依從率較低,也更加容易產生護患糾紛;為患者提供一個人性化的醫療環境十分必要,護理人員應時刻保持耐心和細心,照顧到患者的情緒,對于焦慮抑郁的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幫助其樹立自信。
飲食護理:患者長期受到病痛的影響,可能會出現食欲下降的情況,導致營養狀況一直處于低水平,對傷口的恢復產生不利的影響,可以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和喜好,與家屬商議,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個性化食譜,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的飲食,另外還要易消化,必要時可以給予靜脈補充營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常規護理: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監測,注意手術部位的包扎松緊度和末梢血運,若切口出現滲出、出血、感染的跡象,一定要及時對癥處理,并且要妥善保護骨折部位的肢體,可以指導患者學習一些預防和減輕疼痛的技巧,比如深呼吸、咳嗽時用手輕輕按住切口,防止出現因牽扯縫線而出現的疼痛。對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來說,在改變體位時一定要避免屈曲、壓迫、牽拉管道,術后及時排尿防止尿潴留,必要時給予患者留置導尿管處理。
壓瘡預防:部位骨折患者需要長期臥床,局部皮膚長期受壓,造成血液循環障礙和營養不良,會形成壓瘡,所以要定時給患者進行翻身,保持床鋪的干凈和平整,及時更換衣物,按摩受壓部位,對于已出現的褥瘡要進行褥瘡護理。
健康教育:針對患者開展每周1次的講座,由高年資的主管護師宣講,內容主要包括骨折的成因、機制、治療和預后等疾病知識,另外還需要重點講解骨折術后護理的意義和目的,讓患者提高認知程度和依從性,幫助患者了解不良情緒會影響到預后效果和生活質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十分重要。
功能康復訓練:使用自制量表對患者早期進行運動康復的安全性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訓練,比如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可以采用以下訓練方式:①安全性評分較低的患者,在術后進行肌肉收縮訓練,主要鍛煉股四頭肌,5s/次,10次/組,3組/d;為避免患者出現再次骨折的現象,將負重訓練推遲,一般為3個月后。②安全性評分一般的患者,同樣進行肌肉收縮訓練,方法同前,在術后1周可以進行抬腿訓練,術后10~12周開始負重訓練;③安全性評分較高的患者,同樣進行肌肉收縮訓練,方法同前,術后1~7d內可以開始抬腿訓練,包括后抬腿、側抬腿等,可以服用適量的鎮痛藥進行止痛后再訓練。術后2~5周,可開始患處關節的主動屈伸聯系,術后6~12周,若X線片顯示骨折愈合,可以開始負重訓練。
綜上所述,骨折患者通過術后良好的護理能夠有效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降低術后疼痛,促進骨折的愈合,提高生活質量,對骨折患者來說,術后的護理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