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寧



[摘 要]當下,基于傳統文化藝術的“國潮風”已經成為藝術設計領域不可忽視的重要創作方式。以永樂宮純陽殿壁畫中的繪畫元素融入國潮風的插畫設計為研究樣本,嘗試探討如何通過合理的“視覺轉化”,創造出符合當代人視覺審美需求的藝術設計作品,同時,也希望為中國古代壁畫藝術的傳承和弘揚提供一個有價值的視角。
[關鍵詞]顯化圖;國潮風;創新設計
位于山西芮城縣的元代永樂宮壁畫,在中國乃至世界美術史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在現存的壁畫遺跡中,除了聲名遠播的三清殿壁畫《朝元圖》外,純陽殿、重陽殿壁畫藝術的文化價值近年來也逐漸得到了學界關注,隨之涌現了不少相關學術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本文將研究重點聚焦于純陽殿的主要壁畫作品《純陽帝君神游顯化圖》(以下簡稱《顯化圖》),通過實地觀摩及資料解讀,并結合個人插畫創作實踐,探究如何將《顯化圖》元代壁畫與國潮風插畫二者相互創新融合。
一、《顯化圖》壁畫藝術的典型特征分析
純陽殿俗稱呂祖殿,因供奉道教純陽帝君呂洞賓而得名。殿內東壁及北壁東部、西壁及北壁西部分別以連環畫的形式,選取了呂洞賓從誕生至棄家云游,最終普度眾生、得道成仙的故事情節,畫面分上下兩欄,左右成列,共計52幅。根據壁畫題記顯示,壁廁于元至正十八年,由山西禽昌(今襄汾縣)著名畫師朱好古的門人張遵禮、李弘宜等人繪制,屬于山西省內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道教主題連環畫形式的壁畫。
1.《顯化圖》壁畫題材內容的世俗化特征
《顯化圖》雖然是以宣揚道教思想為目的的敘事性壁畫,故事情節充滿荒誕無稽的民間神話色彩,但幾乎每一幅壁畫都是宋元時期世俗生活的真實寫照。壁畫運用生動寫實的繪畫手法,再現了當時的自然風貌、建筑景觀,以及各類人群的生活習俗、衣食起居,是研究和表現宋元時期歷史文化的重要圖像素材。比如東壁右起第一幅壁畫《瑞應永樂》(圖1),描繪了呂洞賓降生后正在沐浴的祥瑞景象,畫面以兩進民居院落為中心,兩位侍女服侍產后婦人坐于后院屋內床前,凝視前方另外兩位侍女為剛誕生的嬰兒洗浴的場景。位于北壁東部左起第一幅壁畫《救茍婆眼疾》(圖2),描繪了在一處無墻的農家小院里,茍婆緊握雙手坐于馬扎上,藍衣男子正在小心翼翼地為其眼部上藥,兒童天真地依偎在茍婆一側,如同用相機定格了古時民間百姓日常生活的真實一幕。
除此之外,幾乎《顯化圖》中的每一幅壁畫作品都是宋元時期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壁畫內容涵蓋領域廣泛,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是我們了解和認知傳統社會視覺形象的知識寶庫。
2.《顯化圖》壁畫表現形式的民間繪畫特征
《顯化圖》整體采用分幅兼通景的繪畫表現手法(圖3),每幅畫構圖自成章法,畫與畫之間運用山石、樹木、云水巧妙連接,相較于高平開化寺和繁峙巖山寺描繪佛本生故事的敘事壁畫而言,每幅畫之間的分隔更加清晰,秩序井然。但如果隱去每幅壁畫上角的題榜,遠觀整墻壁畫儼然一幅宏大的青綠山水畫,采用鳥瞰的視角及通景式的構圖手法,將近景、中景、遠景巧妙融合在一個大的山水場景之中,畫面青山綠水、云霧繚繞,人物建筑若隱若現、動靜結合,宛如人間仙境,令觀者心向往之,這也符合了通過講述呂祖神游顯化故事而教化世人的宗教意義。《顯化圖》在整體繪畫風格上,比較宋元時期的文人山水畫,其藝術形式具有典型的世俗化、程式化特征其風格更趨向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繪畫風格,具有極強的裝飾美感。
首先,在畫面視覺元素山水、建筑、人物場景的構圖比例上,打破了文人山水畫“丈山、尺樹、寸馬、豆人的比例關系,夸大了人物在真實場景中的比例尺寸,可以說是為了便于民眾觀看故事情節的功能性要求,但也是一種民間繪畫的程式化表達,畫面中的山石、樹木、建筑和云彩,普遍存在兩到三種程式化的表現手法。
另外,《顯化圖》在壁畫設色方面和元代文人畫水墨山水不同,采用了大眾普遍喜好的工筆重彩的繪畫技法,以青綠冷色為基調,襯以深褐、土紅、土黃等暖色,黑色、白色穿插其間,使冷暖補色間相互調和,整體畫面色彩豐富,層次對比鮮明又和諧統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元代圍俗尚白色,所以白色在壁畫中的建筑以及人物服飾上都大量地使用,這樣的用色也自然形成了壁畫獨特的時代印記。
二、當代國潮風的插畫藝術特點及發展趨勢分析
“國潮”顧名思義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時尚潮流相結合的產物,國潮風也意味著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潮流風尚。近年來,“國潮”一詞時常出現在時尚圈及各個商業領域,國潮風的興起,同時引起了各大商業品牌的關注。“國潮風”先是從以故宮文創為首的文化時尚領域開始興起,迅速影響到李寧、安踏、太平鳥等服裝品牌,隨著各個品牌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功,也開始受到電商和實體餐飲等行業的青睞。伴隨著消費市場的迅速發展,書刊、產品包裝、網絡、文創產品等各種視覺媒介對高品質的國潮風插畫產生大量的需求。一幅好的插畫作品,首先,需要選擇利用具有可辨識度的中國文化元素,中國元素同時具有典型的符號化特征,要求能被觀眾快速識別并讀懂其蘊含的文化內涵,插畫設計師要注重傳統文化視覺元素的學習和積累,并了解視覺符號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其次,在設計創作過程中,能將具有中國文化屬性的視覺元素與當代潮流風格相結合,符合當下主流消費群體的視覺審美需求,更具時尚感和年輕態,并能被目標消費群體普遍接受。
國潮風插畫的產生和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亦是國際多元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的產物。具有各民族自身文化特點并符合時代特色的國潮風插畫設計,還有很大的發展和上升空間。因為潮流和時尚是國潮風永恒不變的主題,但潮流和時尚所代表的視覺形式卻是隨時隨地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并以此來吸引受眾的目光,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所以,國潮風插畫藝術未來的發展必然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會有固定的形式。夸張的造型和艷麗的色彩只能是國潮風的一種類型,優雅的線條和恬靜的色彩也可以是國潮風的另一種風格。但無論是哪一種表現風格,所謂的國潮風插畫都離不開創作題材元素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特征,其內在氣質也必須是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由此可見,國潮風沒有終點,只會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現而已。
三、永樂宮純陽殿壁畫傳承與創新設計概念探究
純陽殿壁畫《顯化圖》是我國古代傳統繪畫優秀代表作品之一,畫風寫實并具有一定的裝飾美感,畫面內容包羅萬象,大到山林樹木、五彩祥云、瀑布河流、錯落街市、高低建筑等,小至車馬人物、家具陳設、器具用品等,是現代國潮風插畫設計創作不可多得的素材寶庫。運用現代國潮風插畫創作原理,結合個人設計實踐,運用現代數字藝術手段,對《顯化圖》局部進行創新設計探索,具體從以下兩種創作方式人手。
1.運用現代數字媒體技術,對壁畫原作進行創新性臨摹再現
根據純陽殿壁畫題記,《顯化圖》大約繪制于1358年,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受到各種病害的侵襲,畫面色彩灰暗,多處已漫漶不清。筆者團隊嘗試運用PS和AI軟件,對東壁右起第16幅壁畫《武昌貨墨》進行創新性臨摹再現。
第一步:運用PS軟件,對選取的壁畫進行色彩校正,盡可能達到清晰可見的視覺效果。另外對病害引起的局部脫落等問題,盡可能通過軟件進行修復處理。
第二步:運用AI矢量繪圖軟件,對壁畫原作進行勾線臨摹;臨摹過程重點是要把握原作的藝術特點,對形象要有適當的取舍,而不是簡單的線條拷貝。比如在人物形象方面,結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在動態、服飾等人物場景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對人物的面部及五官表情進行卡通化的設計改造,從而更符合現代插畫中的人物造型特征(圖4)。單色線條臨摹結束后,一定要單獨保存線捕稿,以備他用。
第三步:運用AI和PS等軟件進行上色處理,在這一環節當中,我們首先盡可能采用原作的色彩體系,但在色彩飽和度、對比度方面可以略做一些調整(圖5)。需要注意的是,設色的過程盡可能運用圖層或者通道的技術原理,將不同體系的色彩進行區分,便于插畫后期色彩的進一步調整。
2.結合插畫應用主題要求,對壁畫元素進行創新性設計表現
商業插畫的最終目的是為商業用途服務,圍繞商業主題進行的插畫設計才具有真正的現實意義。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圍繞《顯化圖》主題文創產品開發這一命題,進行國潮風的插畫設計創作。首先根據主題和應用媒介的要求,進行插畫的構思和草圖繪制,這一步可以在紙上用鉛筆手繪完成。然后對現有壁畫元素進行二次轉化設計,這一過程首先是對視覺元素的選擇和提煉,比如氣勢恢宏的傳統建筑、連綿不絕的青山綠水、煙霧縹緲的祥云等。再根據構圖的需要進行二次加工,在保留原作神韻和意味等內涵的基礎上,可對視覺元素的角度、比例、色彩等進行變化,元素之間的大小關系、前后位置等構圖也可以根據主題需要而改變。插畫設計師栗天揚在這張國潮風插畫《瑞云圖》(圖6)中,從畫面中心的閣樓可以看出壁畫原作中眾多建筑的影子,但卻無一處完全相同。青山綠水左右環繞,白色祥云縹緲升騰,這中間每一組造型元素都離不開壁畫原作的啟迪。
四、結語
毫無疑問,國潮風的底層基石在于傳統文化。尤其對現代插畫的視覺設計而言,必然要求創作者再次回望傳統藝術視覺景觀,而中國古代壁畫正是現代視覺設計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藝術寶庫,是國潮風插畫創作素材的重要源泉之一。同時,國潮風插畫又可以將現代商業價值和傳統壁畫藝術完美結合,進而反哺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推廣。含有壁畫元素的國潮風插畫,在現代商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既可以促進商品的推廣和銷售,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王暢安.純陽殿、重陽殿的壁畫[J].文物,1963(8):40-43.
[2]陳杉.《純陽帝君神游顯化圖》圖像解構[J].宗教學研究,2012( 1):77-85.
[3]李楠,畫中“風土”與“建筑”:對永樂宮《純陽帝君神游顯化圖》的解讀[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2( 12):89-91.
[4]張悅.淺析國潮設計思路在博物館文創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9( 18):109-110.
[5]竇英.探究國潮風與中國風插畫設計異同之處[J].藝術評鑒,2020(6):56-57.
[6]趙建中,山西寺觀壁畫上水圖式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山西青年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