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琴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17-02
臨床中,將急性硬膜外血腫具體可分為慢性硬膜外血腫、急性硬膜外血腫、亞急性硬膜外血腫與特急性血腫。此疾病有著病情發展迅速的特點,腦部受到損傷后,腦血管出血,血液聚集在顱內板與硬模間,進而導致腦血管發生變化,患者機體出現不同程度肢體無力、嘔吐惡心、意識不清等癥狀。對急性硬膜外血腫患者治療方案就是清除血腫,控制病情惡化,確保機體相關指標正常,降低機體不適感。
臨床中,對急性硬膜外血腫患者多選擇手術治療,將血腫部位進行清除。但,部分患者與家屬對手術認知度不高,對術后應如何開展護理更有所不知,從而增加術后并發癥出現。因此,本文就針對急性硬膜外血腫術后如何開展護理對策開展分析,詳情如下。
1 急性硬膜外血腫手術指征
患者出現明顯程度的意識障礙;顱內壓升高在2.7kpa以上,并有持續性升高形式;存在病灶性損傷體征;對于年齡較小的患者,兒童硬膜外血腫慕上超過20ml,幕下超過10ml選擇手術治療;成人血腫較大,慕上超過30ml,幕下超過10ml,同時腦室或者腦池受壓;符合以上手術指征即可開展手術治療。
2 急性硬膜外血腫疾病癥狀表現
病情較輕者,患者顱內壓明顯升高,而且機體存在不同程度意識障礙情況;病情較重者,患者有輕度昏迷情況,偶爾清醒,會再度昏迷;病情較重者,患者會持續性昏迷,顱內血腫明顯;顱內壓升高會導致機體頭部出現疼痛狀況、嘔吐惡心狀況加劇、體溫升高、呼吸緩慢等,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面癱、意識障礙、生命體征紊亂、瞳孔散大等。
3 急性硬膜外血腫術后如何護理
第一,疾病護理
術后,加強對患者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的觀察,顱腦手術患者術后蘇醒時間較長,機體反復恢復較慢。術后,護理人員對患者各項指標進行評估,確保機體狀況平穩后,再推送會病房,若情況有所波動,可將其推送在ICU,進行觀察。
第二,體位護理
術后,調整患者保持半臥位姿勢,這樣利于緩解腦水腫等并發癥出現。同時,間隔2h左右對患者肢體進行按摩,促進機體血液循環,控制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出現。
第二,泌尿系統感染
護理人員加強對氣囊導尿管的護理,一般情況下,留置導尿管24h后,夾閉引流管,間隔3-4h排放一次。若對患者應用甘露醇,初次放尿時間,建議縮短為2h,同時開展膀胱訓練,縮短留置導尿管時間,從而降低泌尿系統感染情況。
第三,肺部護理
患者意識不清,無法自行咳嗽咳痰,呼吸道若存在大量分泌物,會影響機體呼吸順暢性。護理人員定期將呼吸道分泌物進行清除,間隔2h翻身1次,并進行扣背,應用吸痰管選擇口、鼻一次性專用,并在應用前用生理鹽水或者無菌溶液實施消毒,每日對容器與吸痰管進行高壓蒸汽消毒,以免肺部感染。
第四,引流管護理
護理人員操作全程做好無菌操作,以免誘發顱內感染等情況出現。同時,保持頭部引流管處于通暢狀態,并對引流管進行固定,以免發生扭曲、牽拉、脫落等情況,護理人員定期巡視,每日更換引流袋,引流管位置低于頭部切口,護理人員定期對引流液性質、劑量、顏色進行觀察,記錄患者基本生命指標狀態。遵醫囑將引流管進行開放,當病情處于穩定狀態后,立刻拔管。
第五,皮膚護理
若患者長時間為清醒,護理人員加強對其機體皮膚管理,,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確保皮膚整潔、干燥,以免誘發感染。
第六,飲食護理
當患者意識逐漸清醒后,護理人員告知患者與家屬,飲食保持清淡,以流食為主,術后2-3天后,若機體無嘔吐惡心情況,可選擇半流食或者普通食物。針對無法自行進食者,可選擇鼻飼。急性硬膜外血腫患者飲食一定要保持衛生,避免腹瀉等情況出現。
第七,運動鍛煉
術后,根據患者機體狀況,盡可能下床活動,確保機體血液循環障礙,有效控制相關并發癥出現。同時,家屬或者護理人員定期對其機體進行按摩,從而降低肢體僵硬、肌肉萎縮等情況出現。告知患者運動中要保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適當的增加運動時間與運動量,以免劇烈運動誘發機體不適,加重病情。
第八,心理疏導
術后,患者機體存在疼痛狀況,極易產生負性情緒,護理人員可通過觀看視頻、讀報紙以及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從而緩解疼痛。護理人員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心理情緒引導,讓其想象疾病好轉后的生活,多對患者進行鼓勵與安慰,增強其治療信心。
第九,出院指導
告知患者疾病相關注意事宜,定期復查,按時按量服用藥物,情緒保持平穩狀態,多攝入粗纖維食物,確保大便通暢,每日開展適當運動,從而確保機體健康狀態,機體有任何異常,立刻到院就診治療,以免錯失最理想的治療時機。
急性硬膜外血腫屬于神經外科常見疾病,病情發展迅速,病情復雜化,預后效果不理想。對患者實施治療過程中,配合護理干預會加速疾病康復狀況,但護理人員一定要根據患者機體狀況實施綜合性評估,從而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達到輔助治療目的,控制相關并發癥出現。
綜上,就是本文對急性硬膜外血腫患者所開展的護理對策,良好的護理干預不僅可降低相關并發癥出現,還可提高預后效果,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確保手術治療安全性與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