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鳳
摘 要:一、二年級群文閱讀教學難度大,在教學策略上,用“1+X”模式效果較好。通過教材中的課文“1”的學習,學生有了認知基礎,“X”篇群文閱讀成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文章闡述了低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的三種有效方法:①用字族群文教識字,尋找形聲字的特點;②用群文本身教表達,尋找詩歌的尾巴;③在童話群文中對比思考,尋找真實的自己。通過靈活多變的低年級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運用,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1+X”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6-0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4-0063-02
一、二年級學生由于識字量不多,閱讀一篇文章尚有一定的難度,更何況是群文閱讀。面對識字量不夠、閱讀能力相對低下的一、二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嗎?經過一兩年的群文閱讀教學嘗試,發現低年級學生對閱讀充滿好奇和期待,且大部分學生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實踐證明,在低年級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是可行的。
當然,在低年級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選文宜短且精。所選文章不能太長,內容不能太復雜,文章內容要充滿趣味性;教學方式力求新穎活潑、靈活多變,通過游戲、競賽、情境營造、表演、動手操作等方式,牢牢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策略上,適用“1+X”模式?!?+X”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以聯結性、統合性、探究性為特征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一個主題的引領下,把眾多結構化的文章放在一起閱讀,形成一個大語境,讓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去比較、發現、運用,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X”群文閱讀教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對教材中的課文“1”的學習,學生對“X”篇結構相同、相近的課文或者內容相似的文章的探究有了認知基礎,“X”篇群文閱讀就成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因而大大降低了閱讀的難度,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那么,低年級“1+X”群文閱讀教學有哪些有效方法呢?
一、用字族群文教識字,尋找形聲字的特點
低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特別注重學習過程的循序漸進。在“字族識字”群文閱讀教學中,圍繞“發現字族文中的母體字與子體字在音形義諸多方面的聯系”,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發現與應用。
在議題為“字族識字群文閱讀”的教學中,可圍繞“發現字族文中的母體字與于體字在音、形、義諸多方面的聯系”設計以下流程:引入“學青蛙叫”,發現青蛙寶寶遺傳了青蛙媽媽的哪些基因;學習“青字族”,探索形聲字聲旁的表音功能和形旁的表意功能;群文閱讀《放鴨》和《小花貓》,用形聲字構字規律類推出“干字族”和“苗字族”中其他子體字的讀音和字義;自讀《螢火蟲》和《爬山》,練習鞏固運用形聲字構字規律猜字填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比較課文《小青蛙》中的“請晴情清睛”這幾個字:在字形方面都有“青”旁,在字音方面都有韻母“ing”。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形聲字的聲旁有表音功能。以此類推,學生很快猜出“菁精靖”三個字的讀音里都有韻母ing。學完《小青蛙》這篇字族文后,學生對形聲字聲旁的表音功能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了。
接著,再次回到《小青蛙》這篇課文的“請晴情清睛”這幾個字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形聲字不同的部首表示的意思不一樣:三點水的字跟水有關,故河水清的清是三點水的;日字旁的字跟時間、氣候有關,故天氣晴的晴是日字旁的;目字旁的字跟眼睛有關;豎心旁的字跟心情、情感有關;言字旁的字跟說話、道德有關;草字頭的字跟植物有關……
通過對這篇字族文的誦讀,學生發現了字族文中的母體字與子體字之間在音形義等諸多方面的聯系。為鞏固形聲字的識字方法,教師帶領學生用比動作的方法妙趣橫生地朗讀《放鴨》和《小花貓》。在這一組文章的學習中,學生又認識了“干、竿、趕、岸、汗”和“苗、貓、瞄、喵”等形聲字。然后,復習與鞏固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讓學生又讀了兩首兒歌《螢火蟲》和《爬山》,仍用類推法將“攏、朧、籠”和“笆、爸、芭”填入兒歌中。
最后,教師小結:“像這種,抓住一個字媽媽,認識一批字寶寶的方法就叫字族識字法?!睂W生在遷移中鞏固了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感受漢字的特點,培養了識字的興趣。
這是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概念圈的閱讀策略,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不斷深化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教學這個入口,從“未知猜想”到“初讀探究”,再到“群文閱讀類推”,最后到“復習鞏固深入感知”。步步為營,層層推進,對形聲字構字特點的了解一步步形象、豐滿,順利實現了教學目標。
二、用群文本身教表達,尋找詩歌的尾巴
為了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在一年級第二學期可嘗試開設群文閱讀課《有趣的“尾巴歌”》。可選擇七首詩:《比尾巴》《了字歌》《瓜字歌》《到處都是頭》《砍蚊子》《靜夜思》《春曉》。
課始,師生共同哼唱兒歌《比尾巴》。從《比尾巴》到《尾巴歌》,學生輕松愉快地唱著進入群文閱讀課堂。接著,教師出示《了字歌》,帶領學生抑揚頓挫地朗讀并配上夸張的表情和動作,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跟教師讀,坐過山車的驚險刺激浮現在學生的腦海中。讀著讀著,學生發現這首兒歌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是“了”。教師夸贊學生的重大發現:“這首兒歌的尾巴就是——‘了?!睂W生因自己是個發現者而感到喜悅。
接著,在自讀《瓜字歌》《到處都是頭》《砍蚊子》后,學生很快發現,這三首兒歌的尾巴分別是“瓜”“頭”“子”。然后,師生一起配上夸張的表情與動作讀好這三首兒歌。
就這樣邊玩邊讀,學生已經讀了四首有趣的“尾巴歌”了,學生認為編尾巴歌小菜一碟,都躍躍欲試。教師這樣引導:“聽說,森林王國的小兔子剛開了一間小鋪子,我們去看看小兔子的鋪子里到底賣什么?”PPT中呈現一間可愛的鋪子,鋪子里擺著一張小桌子、兩把小椅子、三雙小襪子,四個小瓶子、五頂小帽子、一群小猴子。學生說著說著就驚喜地叫起來:“劉老師,小兔子的鋪子里藏著一首《尾巴歌》!”真是了不起的發現!小兔子開鋪子的情境,讓學生又一次感受到《尾巴歌》的韻律美,體驗到語言的妙趣。
最后,讓學生找《春曉》這首詩的“尾巴”。學生陷入了沉思。此時教師可以這樣提醒:“有些詩歌的尾巴很隱蔽,需要同學們多讀幾遍,借助拼音才能把它的尾巴找出來。”這樣一提醒,有個別學生發現了,這首詩的尾巴是相同的韻母“ao”。學生的眼里閃著智慧的光。他們還想找尾巴,這時可以出示《靜夜思》。學生已經有竅門了,稍作思考就能找到韻母“ang”!
一年級的學生竟然能輕易地找出古詩的韻腳,真是令人欣喜!群文閱讀教學的神奇之處就在這兒——把具有相似表達特點的文章放在一起,無須教師任何講解,群文本身就“教”了表達。
三、在童話群文中對比思考,尋找真實的自己
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學習童話的情趣是能在童話中發現自己。基于這種生活體驗,教學只需要輕輕地喚醒。
在教學《丑小鴨》時,二年級學生很容易就體會到丑小鴨的“不幸”了,對丑小鴨的遭遇充滿同情。但是,學生對丑小鴨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遭遇卻一無所知。其實,大家覺得小鴨“丑”,表面原因是它長得又粗又大,根本原因是它和其他的鴨子不一樣!“不一樣”導致了小鴨被孤立。這股力量強大到了連它的家人和唯一憐愛它的母親也無法堅持對它的愛了。怎樣讓二年級的學生明白丑小鴨的“丑”只是跟別的鴨子不一樣而已?
教師可以這樣開展教學:第一課時精讀《丑小鴨》;第二課時,用“1+X”群文閱讀的方式開展教學。群文閱讀時,讓學生自主閱讀《公驢嘲笑西施》這個故事,思考:“公驢覺得西施丑,是為什么?公驢覺得驢姑娘漂亮,是為什么?”經過學生自主閱讀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知道:“公驢覺得西施丑,是因為在公驢的眼中西施耳朵短小,嘴巴平平,腦袋圓圓,身上沒長毛,沒有尾巴;覺得驢姑娘漂亮,是因為驢姑娘優美華麗的皮毛,圓潤的歌喉,優美的四肢,奔跑起來婀娜多姿,而且全身長著長毛?!苯涍^圖文結合的學習,學生發現:“并不是西施丑,而是驢不是人類,他們只會認為他們的同類才是最漂亮的?!苯又處熞龑W生比較思考:“對比閱讀《丑小鴨》和《公驢嘲笑西施》這兩篇文章,談談丑的事物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很快就能在比較閱讀中發現:“人們習慣認為“不一樣”的就是“丑”的。正如人類感覺臭的東西,如糞便,看到就讓人惡心;但在一些動物看來卻是香噴噴的美餐;人類的垃圾堆,是昆蟲和細菌的樂園?!边@樣,閱讀材料就成了探究學習的資源。
別人說你丑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也認為自己丑。丑小鴨最讓讀者揪心的就是這點。為了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正確看待人和事,如何正確認識自己,面對真實的自己,教師引導學生繼續閱讀《波斯王子》:“駝背的波斯王子不因自己是駝背而自卑,他日復一日地繞著腰背挺直英俊瀟灑的王子銅像轉、想、轉,最后奇跡發生了——小王子的背奇跡般的挺直了!”學生從中感受到了自我暗示的力量。
針對《丑小鴨》“1”的教學沒有面面俱到的分析提問,而是精選核心教學內容,簡化教學環節,為“X”篇童話的介入提供條件?!豆H嘲笑西施》和《波斯王子》的引入,大大提升了《丑小鴨》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質量。學生通過對這幾篇童話的對比、思考,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實現了童話閱讀的意義重構。
四、結語
在小學低年級“1+X ”群文閱讀教學中,內容上主要選擇詩歌、兒歌、童話等簡短的文章,用舉一反三式的群文閱讀教學法,變碎片化的閱讀為整體性、結構化的學習,讓低年級學生更多地嘗試提取、歸納、對比等閱讀策略,通過真實的閱讀實踐,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于澤元,王雁領,石瀟.群文閱讀的理論與實踐[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蔣軍晶.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3]蔣軍晶.小學生群文讀本·二年級[M].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