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欣


摘 要:文章采用多種調查方法研究了小學高年段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并根據調查獲得的數據和結果分析了可能會影響小學高年段學生正常參與課外體育運動的因素,包括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同時根據調查的結果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并依此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以提高該年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以促進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
關鍵詞:小學高年段學生;體育鍛煉;現狀;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3-26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4-0099-02
小學高年段學生進入青春早期,這個階段不僅是一個人心理、生理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一個人培養興趣、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階段。
積極地開展課外體育鍛煉不僅是對體育課程的補充,也是學生學習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教育的要求是學生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健康的身體是基礎,有些學生成績很好,但是身體素質卻很差,甚至有的學生連正常的體質測試都沒有及格。盡管學習成績很重要,但學生也不能忽視體育的重要性。這種現象在身邊是普遍存在的,應該給予關注。
本文從實際情況出發,對江寧郊區范圍的小學高年段學生進行相應的調查研究,尋找那些影響該年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江寧郊區范圍的100名高年段學生為研究對象。然后對他們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查閱資料法
將關鍵詞定為“小學高年段學生、體育鍛煉、現狀、影響因素”,在線上線下查找相關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
2.問卷調查法
分別向選取的學生發放了100份問卷調查表,回收了95份,在收回的95份調查表中有4份沒有明確的選擇和作答,不能作為參考依據,故有效問卷共91份。
3.數據統計法
對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整理,制作成相應的表格進行分析,找到問題所在。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小學高年段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體育活動的調查
1.參加課外體育運動方面的認識和有關態度
通過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小學高年段學生在主動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方面的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大部分學生是被迫參加體育運動。也有一部分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他們認為,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素質,緩解學習壓力,更好地融入生活中,筆者希望這些學生可以堅持這樣的習慣,也希望那些被迫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可以正確認識體育鍛煉的好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2.每周進行體育運動的具體時間和次數
從表格中的數據(如表2、表3)可以看出,小學高年段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情況很不理想,這不僅有學生的原因,也有學校、家長的原因。學校和家長更多地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體育素養的提高不夠重視,越來越多的作業與升學的壓力使得該年段學生很少有足夠的時間或者好的心態去參加體育活動。此外,越來越復雜的網絡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該年段的學生,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缺乏鍛煉。對以上的原因,學校和家長需要改變以前的觀念,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運動,養成積極鍛煉的好習慣。
(二)學校因素
1.教育“重智輕體”及“應試教育”現象
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落實國家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及標準,應試之風仍然盛行,“重智輕體”的老觀念依然未能根除。因此,學生的體育課及其他體育活動時間被嚴重擠壓,校領導和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大多也會聽之任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
2.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
如今的中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大多還延續之前的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管理松散,教學質量和效率都不高。學生對此很難提起興趣,學習態度自然也很差。因此,教學方式陳舊、缺乏創新,也是一大頑疾。
(三)家長因素
1.現代家長對課外體育運動缺乏一個完整的認識
現在的家長雖然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卻不是很贊同孩子去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在很多家長的潛意識中,往往把體育鍛煉和玩鬧掛鉤,總覺得孩子如果參加過多的體育鍛煉容易影響學習成績。久而久之,這種反對的態度壓迫著現代學生,讓他們逐漸忽視了課外運動的益處,也導致正處在青春早期的小學高年段學生由于缺乏運動,身體素質每況愈下,近視、肥胖或者過瘦,甚至還引發了其他的一些疾病。
2.家長對自身的體育運動沒有嚴格的要求
家長是家庭中的經濟和精神支柱,所以他們會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工作中,無暇顧及自身的身體狀況。還有一些家長則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工作繁忙或場地限制放棄了體育鍛煉。當然,筆者也去調查了那些喜歡體育鍛煉的家長,了解到家長喜歡體育鍛煉,會感染到孩子,讓孩子也投入體育鍛煉中,甚至他們會依照自己的經驗,給孩子提出良好的建議,使孩子更好地參加體育鍛煉。由此看來,家長對體育鍛煉的態度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有著重要的影響。
(四)自身因素
1.鍛煉意志薄弱,惰性較大
當代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往往缺乏堅持下去的意志,而且對自己也沒什么信心,接觸一個體育項目沒多次,當感覺自己可能在這方面沒什么天賦時就半途而廢。
2.缺乏科學的鍛煉知識
絕大多數學生對很多基礎運動理論知識呈現出一問三不知的狀態,無法正確參加體育鍛煉和提高體育技術水平。因此,要想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學生需要對運動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不僅如此,學生還要了解體育運動原則、鍛煉方法、運動保健、自我監督和評價、改進方法。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課外體育鍛煉能夠培養學生對體育的運動興趣,更能強身健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我,并產生深刻的活動體驗。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現狀不容樂觀,很多父母只想要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而不考慮孩子的身體素質的發展。現代教育對學校體育有著新的要求,學校應以“健康第一”為導向思想,以人為本,以身心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為教育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創造條件和環境。課外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的重要補充部分,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增強其身體素質。
部分學生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不同程度的體育鍛煉,表明這些學生已經逐步形成了明確的運動意識。但由于學習負擔沉重,體育活動形式單調,缺乏場地、設備,因此不能順利完成課外活動。還有一點尤為重要,在讓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同時,更應該讓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個自主行為,必須讓他們養成這個習慣,這對課外體育運動的推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建議
1.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為了能培養出教學水平、各項素質相對較高的體育教師,體育教師的培訓就顯得勢在必行。一個合格的體育教師,須具備比較全面的體育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相對專業且全面的體育知識。
此外,體育教師的運動能力的考查也需要嚴格把關,體育教師在示范的時候須做出規范的動作,這樣學生才能夠有更直觀的感受。
2.“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這一話題,一直被人們討論,它的弊處很多。教師應該致力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改變,試圖讓學生釋放他們的天性,為他們營造相對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這樣一來,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培養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3.全面掌握各項體育知識,懂得科學鍛煉的重要性
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相對科學的鍛煉方法,養成自覺自律、積極的運動習慣,為身體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就要下功夫。教師可以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等)向學生傳授各種基礎的體育知識和一些生物科學知識(如生理變化、人體解剖、自我防護方法和創傷的預防及傷后處理方法)。
4.加大體育鍛煉的宣傳力度,讓學生樹立體育鍛煉的自信心
為了能讓家長、學生充分意識到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全民健身計劃已經在社會上進行全面的推廣。家長的帶動可以對幫助學生樹立參加體育鍛煉的自信,克服自身的不足,培養自覺鍛煉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張雅云.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玉剛,李 爽,楊久婷.我國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貴州體育科技,2007(3):24-26.
[3]寇建民.高校素質教育與大學生終身健康意識的培養[J].湖北體育科技,2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