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清波
【摘 要】 麻醉復蘇室是對手術麻醉后患者進行嚴密觀察和監測,繼續治療直至患者的生命體征恢復穩定的場所,是麻醉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術后全麻患者的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及時處理術后突發情況的患者,確保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護理人員的工作如果出錯,就會引發醫療事故,可見,對麻醉復蘇室護理工作加強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麻醉復蘇室;護理安全;安全隱患;原因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097-02
麻醉復蘇室的成立,縮短了患者在手術室停留的時間,提高了手術臺的利用率,加快了手術周轉,確保全麻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加強麻醉復蘇室的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麻醉復蘇室中患者經歷麻醉、手術等操作,由于麻醉藥物的作用,對生理指標產生影響,護理人員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監測生理指標的恢復,給予相應治療和護理干預,才能使患者在麻醉恢復期保持安全,避免發生意外。麻醉復蘇室內工作是麻醉醫生與麻醉護士來完成,承擔較大護理量,具有較高的護理風險,容易出現護理隱患[1]。本文對麻醉復蘇室護理安全隱患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從而保證麻醉復蘇室護理安全,分析如下。
1 麻醉復蘇室護理安全隱患產生的原因
1.1 環境方面的安全隱患
麻醉復蘇室在建筑布局上存在不合理,面積小,容納病床較少,有緊急救治時環境過于擁擠,有安全隱患存在。如果再增加患者,當患者發生意外需要搶救時,就要將多余的患者推出。麻醉復蘇室是由一名麻醉醫生,兩名護士負責管理,護理人員要負責所有患者手術、物資等相關登記,術后要對患者進行監護,這些工作量大,而工作人員配置不足,在患者麻醉后蘇醒沒有達到要求,就會送患者回病房,存在安全隱患。
1.2 交接和轉運途中的安全隱患
手術間護士,麻醉醫生和復蘇室護士在交接患者時,交接流程只在口頭上完成,易忽略項目,對患者病史和所有情況不能全部掌握,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要求,使交接時存在安全隱患。在復蘇室和病房間交接時,由于內容較多,交接時間較長,這就使工作受到影響,為節約時間,在交接時會簡化交接流程,存在安全隱患[2]。
1.3 監護期間的安全隱患
患者從手術室送至復蘇室,如果不及時供氧,易引起低氧血癥。在監護時如果氣管插管護理不當,會發生脫管,使呼吸道發生梗阻,引起低氧血癥。患者自行拔管而未放掉氣囊中的空氣,也會使呼吸道受損。管道脫落會引起通氣不暢,由于呼吸抑制,還要再次插管,引起更多危險。監護時對患者評估不到位也會引發安全隱患,鎮痛藥作用消失,肌松藥作用未消失時,患者有躁動不安的表現,會發生墜床、引流管或導管被拔出。記錄單在書寫時存在漏洞或涂改,也會引發護患糾紛[3]。
1.4 并發癥的安全隱患
患者在復蘇室時多在無意識、不完全清醒的狀態,手臂不自覺的活動會影響管道并易拔出,管道沒有固定好,連接不緊密,都會引起管道脫落。例如: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尿管脫落后再次插入還會引起尿潴留,導致患者的膀胱高度膨脹。術后麻醉藥和肌松藥作用未消失,呼吸道易發生痰液堵塞,而消化道發生反流也會引起呼吸道誤吸,導致肺通氣不足,而且循環功能變差。患者未完全清醒自行下床活動,定向力差易發生跌倒。
2 麻醉復蘇室護理安全隱患的應對措施
針對復蘇室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分析復蘇室的安全隱患,規范管理流程,確保所有手術時間段患者安全,調整各項時間,確保患者可以在復蘇室順利渡過復蘇期。針對這些安全隱患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具體如下:
2.1 提高安全意識
對這些安全隱患管理人員要做好分析和記錄,制定應對措施,對手術室和復蘇室交接工作時要嚴格規定,術后,巡回護士和麻醉醫生做好交接工作,使患者呼吸保持在通暢狀態,給予心電監護,監測好患者生命體征,檢查所有管道是否通暢,置于合適位置,并做好監測記錄。
2.2 加強業務管理
每日晨會時加強業務知識培訓,以此提高復蘇室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例如:麻醉護士要掌握氣管插管、拔管等指征,可以針對病情選擇吸氧方式,確保吸氧效果。可以預見性開展工作,及時上報患者病情和處理措施,避免病情進展,使正常急救受到影響。
2.3 重視護理文書記錄
護理文書具有法律效應,也是醫療機構舉證的證據,要加強護理文書記錄管理,做好患者病情變化的記錄管理工作,記錄單要記錄詳細、準確,而且不可以隨意涂改。
2.4 加強準備工作管理
麻醉復蘇室在接受患者前,提前檢查好搶救物品,保證所有物品準確充足,時刻保持在備用的狀態下,做好所有物品的使用登記。每日對層流復蘇室進行消毒處理,預防交叉感染,堅持一人一換,無菌操作的原則,由專人管理無菌物品,嚴格查對日期和標識[4]。
2.5 加強患者的管理
得到家屬同意后,對術后復蘇期患者要進行適當的約束,對患者的胸腹部以四頭帶進行固定,對患者的膝部、腕部以約束帶進行約束,約束時避免患者局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保證所有管道在通暢的狀態,做好標識,觀察引流液性質與量。發現異常時要及時上報醫生處理,若患者發生躁動后,要將患者改換舒適的體位,遵醫囑對患者鎮痛處理,因導尿管刺激引起的躁動,要對患者充分解釋,講解管道的重要性,以此避免發生意外拔管[5]。
2.6 其他風險防范管理
復蘇室建立安全隱患管理制度,做到提前預估風險,實施有效的預防干預措施,每個月對復蘇室護理質量評估,發現隱患后及時處理并做好相應的記錄,找出原因。在引進新技術與新設備時,要對復蘇室所有護理人員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手操作,提高護士和麻醉醫生間的溝通配合,以此在發現異常時可以及時做好溝通,搶救患者的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麻醉恢復期患者易發生意外,加強麻醉復蘇室患者的監護與治療,及時發現異常并處理,減少護理安全隱患發生,可以使患者平穩過渡麻醉恢復期。
參考文獻
[1] 卓錫芬.麻醉復蘇室的護理安全隱患與防范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9):129-131.
[2] 湯敏.麻醉復蘇室的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J].當代護士,2019,26(4):131-133.
[3] 侯薇,劉東.探討麻醉復蘇室護理安全隱患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30):65.
[4] 羅穎麗,楊一蘭,沈凱,等.麻醉復蘇室的護理安全隱患與防范措施[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21(3):83-85.
[5] 劉雄英,麥少興,王倩琴,等.麻醉科護士麻醉復蘇室的護理隱患及防范方式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8,5(59):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