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
摘? 要:本文總結了有效開展小班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一是教師示范,正面強化,并進行情緒感染;二是開展游戲,角色模仿,培養良好的習慣;三是家園共育,形成合力,促進良好習慣養成。
關鍵詞:小班幼兒;習慣養成教育;策略
小班時期是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各種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在小班幼兒養成教育中,我們要遵循孩子們的年齡段特點及自然成長的規律,切莫拔苗助長,急于求成。為此,我們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此,本文結合具體的實例進行探討,為相關教育實踐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一、教師示范,正面強化,進行情緒感染
小班幼兒在園接觸最多的成人就是幼兒教師。幼兒具有親師性的特點,我們一定要發揮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用正確的行為舉止帶動幼兒,幫助幼兒,讓孩子們了解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從而效仿教師正確的典型語言動作,進而不斷改變自身的錯誤行為。當孩子們模仿教師正確的做法與行為時,我們要給他們及時而詳細的評價。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他們正確行為的強化,進而促使他們繼續保持這種正確的行為,同時也會對其他幼兒產生影響。因為教師對各種行為的不同態度,孩子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并以教師的贊賞作為自己行事的準則,以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小班養成教育中,教師還要通過運用情緒感染的策略來引導幼兒,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小班時期孩子們的情緒情感控制能力較低,經常受到情緒的感染,抓住這一特點,我們可以用情緒感染的方法進行養成教育,一方面可以降低幼兒的抵觸心理,另一方面還可以調動孩子們的興趣。如有的孩子初入園時,因為想念媽媽不愿意參與集體活動,在與小伙伴合作游戲時總是采取抗拒的態度,不是哭鬧不停就是搗亂。如果一味地講道理,孩子們常常不容易快速平復情緒,而采用情緒感染法往往能快速見到效果。如:乖寶寶,你和小伙伴一起玩,高高興興的,一會兒媽媽來接你時看到你才會高興呀!教師借助媽媽這個角色讓孩子們感受到溫暖與親切,建立起安全感,轉移他們的不良情緒,進而降低他們對家人的依戀,促使他們主動地、高興地與小伙伴一起游戲。
二、開展游戲,角色模仿,培養良好的習慣
小班幼兒養成教育無法通過“說教”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游戲是幼兒最為喜歡的活動形式,我們可以借助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幼兒園小班經常開辟娃娃家這樣一個區域,在這里孩子們可以玩各種角色扮演游戲。在游戲中他們可以模仿成年人的行為,這也是培養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教師向娃娃家投放了各種玩過家家的游戲材料,孩子們有的扮演爸爸媽媽給玩具娃娃穿衣服,有的給娃娃洗澡,等等。通過這些游戲活動,不但可以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還可以培養他們生活自理的能力。為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維持他們的游戲熱情,教師最好投放豐富的游戲材料。如在給娃娃穿衣服的角色扮演游戲中,教師可以投放多種款式的衣服。為了讓孩子們主動融入到娃娃家的角色游戲中去,教師可以為孩子們創設接近于家庭生活的游戲環境。如小女孩玩游戲的場景可以設置粉色的床單、米黃色的家具,小男孩游戲時的場景可以設置成淺藍色的床單與墻面等,從而引導幼兒自覺融入其中,更加投入地玩游戲。在游戲結束時,我們應該帶領孩子們一起收拾玩具、整理場地,通過這個游戲環節,培養小班幼兒按序擺放物品的習慣。
三、家園共育,形成合力,促進良好習慣養成
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教育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亦無可替代。但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能力、觀念存在著諸多差異。有的家長觀念落后,我們就要幫助他們更新觀念,通過多種途徑使家長認識到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如在開家長會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做得比較好的家長“現身說法”,讓家長影響家長,這樣比教師單方面給家長灌輸新的教育理念更有效果。同時也能引導家長間多一些互動,為我們后續開展各方面工作也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幼兒園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良好行為習慣,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還包括大量的親子活動。如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每個家庭出一名家長,和孩子組成一個小組,家庭與家庭之間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收拾整理好床鋪。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技能,還能使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之間的差距,進而促使他們更加配合幼兒園組織的各項養成教育活動。家園密切合作,必定會形成教育合力,最終提高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質量。
小班幼兒剛上幼兒園,有很多習慣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但是有些家長存在落后的教育觀念,如“樹大自然直”,導致幼兒形成了諸多不良習慣。而且在幼兒園開展相關養成教育中,這些家長并不理解,也沒有給予幼兒園積極支持與配合,無法形成教育合力,沒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當然,幼兒園開展小班幼兒養成教育也應該從孩子們的年齡段特點入手,從習慣養成的規律出發,采用科學的方法與恰當的手段。
參考文獻:
[1]張麗.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現狀調查與分析——以E幼兒園為例.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7(1):42-46.
[2]楊敏英.淺談小班幼兒養成教育.小學科學:教師,2017(9):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