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雨 胡雙雙 楊金駒
【摘要】目的:探討在新冠肺炎治療中應用舒適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睡眠質量與舒適度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定40例新冠肺炎患者,選取時間:2020年2月-2020年4月,以抽簽法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2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在其基礎之上行舒適護理干預,對比護理后患者的睡眠質量指數與舒適度。結果:護理后,實驗組的各項睡眠指數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此外,對照組的舒適度明顯低于實驗組(P<0.05)。結論:對新冠肺炎患者采用舒適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睡眠指數,提高睡眠的整體質量,同時提升護理的舒適度,促進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新冠肺炎;舒適護理干預;睡眠質量;舒適度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139-02
新冠肺炎是臨床中的一種急性感染型肺炎,主要是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引發的一種急性肺炎。其臨床大多表現為發熱、身體發力、出現干咳等癥狀,后期的重癥患者多會出現低氧學癥狀、呼吸受阻,嚴重的甚至會直接引發器官功能衰竭,導致死亡[1]。而在治療過程中,若治療護理不當,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病情康復。在雷神山病區患者還面對著24小時負壓機器的噪音,以及走廊燈光的直接照射房間,在平時工作護理中,常常有患者抱怨入睡及睡眠困難。
為此,本文針對本病區此次的新冠肺炎患者,探究在治療過程中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睡眠質量與舒適度的改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本文的40例患者數據均選取于在本院新冠肺炎治療的患者,所選時間區間為2020年2月到2020年4月,按照抽簽法的方式將患者分為參照組(n=20)與實驗組(n=20)。
對照組年齡在42-75歲,平均年齡在(55.78±8.56)歲;實驗組年齡在43-76歲,平均年齡在(56.37±8.39)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組間并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即為患者提供干凈、舒適的病房環境,進行日常的常規性生活護理等。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干預,主要的護理有:①體位護理:給予柔軟坐墊或背墊,讓患者選擇舒適的半臥位或頭部高位的姿勢,防止胃部出現食物返流現象,并定時幫助患者進行翻身;②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安撫、鼓勵患者,消除患者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提高治療的積極性;③生理護理:保持病房中的清潔、干凈,并進行定期性消毒、通風,防止病毒或其他病菌的再次感染;滿足患者所需的日常生活要求,為患者創造良好舒適的環境;④口腔護理:每日用浸了生理鹽水的棉球為患者進行兩次的口腔清潔護理,防止口腔細菌的滋生;⑤吸痰護理:在無菌的環境下,以輕柔的方式為患者進行吸痰處理,促進呼吸道的順暢;在操作前先為患者進行吸氧,以防止在吸痰過程中發生缺氧現象;此外,在飲食后的30分鐘之內,避免吸痰引發誤吸現象[2]。
1.3觀察指標
根據睡眠質量指數評估兩組患者在入睡時長、睡眠時長、睡眠效率、睡眠阻礙、催眠藥品、睡眠質量的情況,若分值越低,則說明患者的睡眠質量改善越好。
測評患者的舒適度,若患者沒有顯著不舒適的感覺,且符合患者的需求,則為非常舒適;若患者覺得舒適度一般,基本滿足了要求,則為一般舒適;若患者舒適感沒有變化,反而加重,則為不舒適。
1.4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均進行準確核對和錄入,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涉及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T檢驗、卡方檢驗; p<0.05為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后兩組患者睡眠質量指數對比
通過統計可知,①入睡時長:對照組(1.26±0.91)分、實驗組(0.72±0.57)分,組間T=2.2490,P=0.0304;②睡眠時長:對照組(1.37±0.58)分、實驗組(0.69±0.47)分,組間T=4.0736,P=0.0002;③睡眠效率:對照組(1.55±1.17)分、實驗組(0.86±0.65)分,組間T=2.3055,P=0.0267;④睡眠阻礙:對照組(1.48±0.77)分、實驗組(0.83±0.41)分,組間T=3.3322,P=0.0019;⑤催眠藥品:對照組(0.73±0.65)分、實驗組(0.38±0.36)分,組間T=2.1066,P=0.0418;⑥睡眠質量:對照組(1.68±0.59)分、實驗組(1.08±0.63)分,組間T=3.1088,P=0.0036,以上兩組各指數間的對比均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患者的舒適度對比
對照組非常舒適有1例(5.00%)、一般舒適有10例(50.00%)、不舒適有9例(45.00%),總舒適度11例(55.00%);實驗組非常舒適有15例(75.00%)、一般舒適有4例(20.00%)、不舒適有1例(5.00%),總舒適度19例(95.00%),兩組間具有顯著差異(X2=4.7967,P=0.0285)。
3 討論
新冠肺炎在臨床檢測中具有肺炎的影像學特征,在早期發病時患者體內的白細胞數量或淋巴細胞會因其影響受到減少,從而出現發熱、干咳、全身發力,并在中后期逐漸引發呼吸困難現象。該疾病具有人傳人的特點,若在日常生活中,不進行口罩佩戴、勤洗手、消毒等,則很容易受到該病菌的感染。若感染后不進行及時的隔離治療,極易使器官發生衰竭現象,出現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嚴重危害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在該疾病的治療過程中,若加以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改善,提高治療過程中的舒適度,提高治療效果[3]。
通過此次的研究可知,實施舒適護理干預的實驗組,睡眠質量指數的改善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更為理想(P<0.05);此外,實驗組的舒適度也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實施舒適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各指數,提高患者舒適度,促進治療的有效實施。
綜上所述,在類似于雷神山這種負壓病房新冠肺炎中應用舒適護理干預,有利于幫助患者提高睡眠質量各指數的提升,提升治療與護理的舒適度,促進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1] 張雨燕,周敏.舒適護理在小兒肺炎繼發性腹瀉中的干預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20):152-153.
[2] 黃燁.氣管鏡吸痰在重癥肺炎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及舒適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1):28.
[3] 賴辛嬌,謝瑞菊,盧志蓮.舒適護理配合機械排痰在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5):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