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斐
摘 要: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為教學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原本生硬的小學數學教學變得更具趣味性,它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為學生展示更加生動的動態效果,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數學學習的難度,促使學生更加自主、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必須找到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的契合點,為學生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收獲更加豐富的知識。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成為新時期的亮點,受到了廣大教學工作者的認可的應用,逐步變成了新時期必不可缺的教學手段之一。這種信息化教學模式,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不僅是新時期的發展要求,更是推動學生成長發展的必要手段。
1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的有效性
1.1 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在新時期下,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打破原有思維的限制,通過轉化思維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就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教師往往是利用黑板進行知識的講解,在教學概念性知識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取得的效果卻依舊不盡人意。然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能夠有效的彌補以往教學模式的不足,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具體來說,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原本繁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得更加直觀、簡單,并將其形象的呈現在學生眼前,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得到全方位的發散,那么學生在理解過程中自然也會更加輕松。
1.2 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在此模式下,學生被動的接受數學知識,當遇到難以理解、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不會自主思考、分析,而是直接尋求教師的幫助,或是等待教師公布答案。從某種方面來說,這樣的模式會阻礙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長時間處于這種模式下,學生就會過于依賴教師,從而產生一種惰性心理,不論是對于今后的數學學習,還是成長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1]。而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則可以有效的避免這類情況的出現。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這樣,學生的綜合能力就能夠得到切實的提升。
2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 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尚處于成長發展的初始時期,年齡較小,各方面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加之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綜合性,因此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學生很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甚至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愿意再參與到數學教學當中。對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此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從而更好的消化課堂所學的知識[2]。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首先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這樣的動畫片段:小紅一整天的作息時間,其中時間是借助時間呈現出來的。以此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看視頻的同時對“時、分、秒”形成初步的認識。隨后,教師為學生講解“時、分、秒”的含義,以此深化學生的理解。為了檢驗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教師再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一個可控制的“動態”時鐘,其中包括“時針、分針、指針”。隨后,教師控制指針,將時針暫停在某個時間,同時引導學生試著說出時針代表的時間。在開始時,教師給學生提供較長的思考時間,當學生進一步熟悉時鐘時,就可以適當縮減思考時間。通過這種訓練,學生對于本節課的內容必定會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2.2 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技術演示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涉及豐富多樣的知識點。其中有部分知識過于繁雜、抽象,如果教師僅通過口頭闡述的方式進行講解,那么學生是很難真正掌握的。對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相應的演示,將原本生硬、繁雜的數學知識以更加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不但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更快的理解概念性知識,進而掌握繁雜的數學定理。例如:在教學“位置和方向”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當教師講解到位置的方向的概念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呈現。首先,給學生展示一張位置圖,在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銀行、醫院以及服裝店等場所,借助各個場所的位置,讓學生對位置的概念形成一定的了解。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認識,教師為學生展示課堂制作的3D動畫,在動畫中有幾個人,旁邊標注著對應人的名字,教師在演示過程中改變這些人的位置,這樣學生就真正理解了位置的概念。隨后,給學生講解何為方向。首先,讓學生明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理解,教師仍然采用3D動畫輔助教學。首先,在動畫中有一個人,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你們想讓這個人往哪走呀!”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說出對應的方向,并將其演示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方向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透徹。
2.3 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微課教學
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為教學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在此形勢下,各個教育領域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模式,微課就是其中之一。所謂微課,主要是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以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每教學完一個章節的內容,都必須帶領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對此,教師就可以將信息技術利用起來,對學生進行“微課式”的總結[3]。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想要復習的知識點,這樣學生的復習效果自然會更加理想。例如:在教學完“因數與倍數”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就應當帶領學生進行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在此之前,教師先準備好相應的微視頻,其中包含三個模塊,即概念、易錯以及實踐。第一個模塊是通過實例解釋概念,以此加深學生對本章節概念性知識的記憶;第二個模塊則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易錯點,以此深化學生的理解,有效的避免學生出現上述錯誤;第三個模塊則是根據本章節內容設置的題目,以此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視頻中不應當附上題目的答案,而是在下堂課進行細致講解。通過微課教學的開展,不但能夠鞏固學生以掌握的知識,還能夠及時突破未掌握的知識,這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是非常有利的。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不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教師的教學壓力,還能夠切實的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的完善自我、促進自我發展。對此,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技術演示以及開展微課教學,為學生構建高質量的課堂,讓學生收獲豐富的知識,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和成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玉林.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教研版),2019,000(003):166.
[2]林彩紅.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練習課程中的整合應用研究[J].數碼設計(上),2019,000(007):28-29.
[3]王娜,賀錄菊,朱權力,等.淺談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C].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