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花 張緒強
【摘要】目的:探討血站成分制備過程中引發血液報廢的因素以及預防此類現象的策略。方法:對照組為血站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成分制備時產生的血液報廢,梳理并總結該組血液報廢因素,并據此制定預防策略,觀察組為血站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實施預防策略后成分制備時產生的血液報廢,就兩組的報廢例數與報廢情況展開對比。結果:觀察組化驗報廢數2649例、成分制備報廢數5167例以及血液報廢率11.63%均低于對照組3271例、6726例以及14.5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其他報廢數1327例與對照組1474例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血液報廢類型,其中血漿顏色異常以及脂肪血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袋破損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血站成分制備過程中,易導致血液報廢的因素進行梳理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預防策略,可減少血液報廢數量,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血站成分制備;血液報廢;因素;預防策略
【中圖分類號】R197.3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293-01
隨著國內醫學水平的提高以及醫療體系的完善,血液需求量在此背景下不斷增加,即使是發達的科技,也仍無法對血液進行合成【1】。此外,在采制血液時也會出現報廢問題,成分制備中出現的血液報廢,是由于脂肪血、血液顏色異常以及血袋破損等因素導致,現象嚴重時可引發血荒【2】。其中人為因素導致的報廢現象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的。本次研究重點探討血站成分制備過程中引發血液報廢的因素,并據此提出預防此類現象的策略,現對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為血站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成分制備時產生的血液報廢,觀察組為血站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實施預防策略后成分制備時產生的血液報廢。
1.2方法
梳理分析對照組成分制備時產生血液報廢的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有:(1)重度脂血:獻血者在獻血當天或前1天進食高糖高脂或油膩物。針對此類情況,采血者需詳細詢問獻血者近期的飲食、睡眠以及身體狀況,并指導患者填寫表格,若獻血情況與要求不符,應勸導其改日獻血。(2)溶血:由于轉運或是采集時對血液的不當操作,導致其受到高溫、擠壓與震蕩現象,致使其發生溶血,此外,獻血者自身原因的也可能會導致溶血現象。對于此類情況,應提高采血人員的專業能力,評估采血者的工作能力以及操作技術,采血者在保存血液時應嚴格依據保存要求,管理好血液從獻出到進入血站的整個運輸環節。(3)凝塊:凝塊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抗凝劑未充分與血液混合,此類情況受到采血人員操作能力的影響,提高采血者的專業素養可減少凝塊的出現。(4)血袋破損:血液離心破損、熱合口瑕疵以及原材料質量低劣等原因都可能導致血袋破損、血液外滲情況的發生。針對此類情況,采購血袋時應加強質量的把控,包裝血液時應嚴封熱合口,離心操作時應正確裝杯,以防死腔現象發生。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血液報廢情況;(2)對比兩組成分制備時血液報廢類型。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開展統計工作,計數應用(%)表示,通過卡方檢驗獲取結果,計量應用()表示,通過t檢驗獲取結果,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液報廢情況對比
觀察組化驗報廢數2649例、成分制備報廢數5167例以及血液報廢率11.63%均低于對照組3271例、6726例以及14.5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其他報廢數1327例與對照組1474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成分制備時血液報廢類型對比
對比兩組血液報廢類型,其中血漿顏色異常以及脂肪血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袋破損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血液是循環流動于人體中的流體組織,輸血可以維持人體的血容量、補充凝血因子并提高血紅蛋白的含量,在臨床治療以及緊急搶救過程中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3-4】。血站是一個公益類型的衛生機構,充當著將血液從獻血者傳遞到受血者的角色。因此,血站人員在開發血源時,也要注意血液制備過程中血液報廢的現象,及時梳理總結其原因,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并進行改進,提高血站成分制備水平,加強血液管理質量,建立并完善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體系,減少血源浪費,降低并避免差錯事件,進而提高血源質量,保證血源供應,確保醫院搶救治療過程中的使用。
綜上所述,梳理并分析血站成分制備過程中出現血液報廢的因素,制定出針對此類情況的預防性策略,可減少血液報廢數量,降低血液報廢率,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姚美琴.血站成分制備過程中血液報廢原因及預防方法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6): 166-167.
[2] 焦紅菊,張燕林,王愛琴.血站成分制備過程中血液報廢原因及預防方法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3):27.
[3] 李少華,李運琴,段艷芳.血站在血液成分制備過程中不合格血液報廢情況以及原因分析和預防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32):167-168.
[4] 盧文靜. 血液成分制備過程中血液報廢原因分析及對策[C]. 中國輸血協會.中國輸血協會第九屆輸血大會論文專輯.中國輸血協會:《中國輸血雜志》編輯部,20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