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岡仁波齊》自上映以來就備受關注,不僅僅因為此片是張楊導演沉寂幾年后的又一心血之作,更重要的是其獨特的朝圣題材著實吸引眼球。影片在國內外知名的電影平臺獲得了超高口碑,同時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作為一部朝圣的紀錄片能夠取得如此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實屬不易。良好的口碑與持續走高的票房使這部影片成為小眾文藝片在中國電影市場大潮中的星星之火。
關鍵詞:岡仁波齊;劇情;拍攝手法;人物
電影《岡仁波齊》關乎信仰,對人生和人性的思考,更關注當下的生活。張楊導演說,這是在一個村里找到一群讓他們演他們自己的人們,尋找他們生活的依據,用真實的經歷映襯出精彩的故事?!罢鎸嵑吞摌嫷年P系,很多路上的情境不是事先設定好的,是一些已經發生的或者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我們讓它去重演。這個確實跟紀錄片也不太一樣。紀錄片是隨時拍,我們這個是不斷重演,但這些演的內容是基于生活?!?/p>
一、劇情的真實性
《岡仁波齊》講的是一個朝圣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四個家庭組成一個十一人的朝圣之隊,共同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500公里的朝圣之路。劇情當中有七八十歲的老人死在路上;有懷孕的婦女將孩子生在朝圣的路上;有屠夫因為殺生太多而懺悔自己的行為;有父母與孩子一起走朝圣路;還有正在青春期的小伙子為信仰在路上;當然還有年長者,他是一個50多歲的穩健掌舵者。電影《岡仁波齊》的價值在于真實地紀錄而非按照劇本樣式進行拍攝,縱觀整部影片也是單純的攝影機跟拍朝圣的過程,把最真實的一面表現在大家面前,他們生活中的點滴足以震撼我們。
電影《岡仁波齊》沒有固定的劇本模式,一路拍攝11位非職業演員“磕長頭”的朝圣之路,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來“搬演”出真實的情景再現。電影中的蒙太奇運用較多,其中主要以敘事蒙太奇為主,敘事蒙太奇主要是根據朝圣過程的時間順序來展開故事線,以此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劇情,將電影的思想融入其中,在敘述故事的同時也發人深思地情感碰撞。藏族的生命觀中對于生死的態度是生命的終點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二、拍攝手法的真實性
談起《岡仁波齊》的拍攝手法,雖然沒有紀錄片的質感,也沒有按照紀錄片來設計情節,導演與攝影都是即興的方式進行拍攝,在華語片中實屬罕見。整個攝制組進行了長達一年之久的朝圣跟拍之路,用一種類似苦行僧并同吃同住的生活方式來走進他們的生活。電影《岡仁波齊》的整個拍攝過程相當艱辛,高原缺氧的自然環境讓很多攝影師吃不消,而且還是選擇肩扛式機器拍攝更增加了跟拍的難度,長達2000多公里的手持跟拍朝圣隊伍,固定的長鏡頭拍攝讓整個拍攝周期不斷拉長。從技術層面來說,在高原上肩扛拍攝很難完成,用三腳架來支撐拍攝更為可行。對于景別而言,《岡仁波齊》的風格是偏全中景,這也證明影片的拍攝是在對事實相對客觀地記敘,在拍攝設備方面,整部電影拍攝下來都是用的RedOne拍攝,原因顯而易見,高海拔的環境下拍攝對設備重量的要求越輕越好,找盡量輕的機器,然后配備助理盡量少;在畫幅比方面,電影選擇了1:1.85一種相對偏紀錄片式的畫幅??紤]到影片拍攝的操作性,在燈光的運用上,《岡仁波齊》在拍攝過程中以自然光為主,在拍攝時間上也是密度時間進行拍攝。[1]
不難看出在影片中即興的成分大于表演,這也是導演與攝影的不謀而合?!秾什R》中的大部分情景都是自然風貌,情感語言交流主要通過人物來進行傳遞。沒有設計好的情節,只有隨著拍攝進行的一種自我發現,這是即興拍攝的優勢,也是拍攝本身在虛構之框架構建上的即興捕捉。
三、人物的真實性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紀錄片,但它并不完全是紀錄片式的展現,即便是沒有劇本的跟拍式,但整個過程對于導演張楊來說已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秾什R》開拍的時候導演真的找到了一個村子,里面有符合設定的大多數人,也就是后來我們在電影里面看到的那些朝圣者。
閑暇安靜的生活與大都市的喧囂吵鬧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沖突的產生是張揚導演在電影中著重表現的文化事件之一,既平和又悠揚。沒有事先安排好的痕跡,在影片的整個紀錄過程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真實的捕捉,人物的選擇也是重中之重。人物的選擇對于紀錄片來說是靈魂所在,人物心理的波動是矛盾沖突的關鍵點,導演選擇了可能會死在路上的七八十歲的老人;也選擇了一個有可能在路上生產的孕婦;路途中有生命的結束也有新生命的誕生,這也就是生,在路上;死,亦在路上。
參考文獻:
[1] 張楊,李彬.創作與生命的朝圣之旅——張楊訪談.電影藝術,2017,(01):48-52.
作者簡介:
于浩(1992—),男,漢族,山東日照人,助教,藝術學碩士,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數字媒體學院,研究方向:電視編導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