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嫣
摘要:隨著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自上而下的雙創教育研究越來越深入。課題組通過梳理政策、文獻,開展對22家地方企業的調研訪談,發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當下,中職校與高校的雙創教育,性質相同,對象不同,層次不同。其本質是通過學校教育,將創新精神與創新創業能力內化于心,使中職畢業生在與企業和社會結合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立足立業的成長點,進而能夠實現全面終身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職;雙創教育;人才
一、中職雙創人才培養的理性之思
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子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因此,雙創教育的重點應當把創新基因傳承并深深烙印在每個勞動者身上,從以往的創業教育研究到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得到延伸和拓展。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要求學校“結合創新創業創意創效競賽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職業興趣和職業精神,增強就業創業信心”。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指導工作規定>的通知》(2018)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幫助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知識,了解創新創業的途徑和方法,樹立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可見,在中職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順應時代要求,有利于實現中高、中本創新創業教育的銜接聯動,更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的學校行動。因為,在以舉辦三年制中專、五年一貫制大專以及“3+3”“3+4”為主的中等職業學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不是創新與創業的簡單疊加,而是在理念和內容上實現對單純創新抑或創業的超越,達到“1+l>2”的效果。它既趨同于以往的創業教育,又超越了以往的創業教育,是以“創新”為起點,以“創業”為導向的新教育理念和方式。可以說,創新強調開拓性與原創性,創業強調通過實際行動獲取利益的行為。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和前提,創業是創新的體現和延伸。二者的目標取向具有一致性,功能作用具有同效性。
二、源自地方企業的雙創人才培養訴求
課題組電話訪談了本地的22家企業,19家屬于加工制造業,還有3家來自服務業。其中,大中型企業17家,小微型企業5家,均與學校有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他們對畢業生的總體評價給予優秀的有7家,良好的有14家,認可程度較高。但是,在下述兩題的選擇中,創新能力的優勢缺失、強化學習創新素質的培養令辦學者警醒。
1.貴單位認為,在職業能力中,我校較其他學校畢業生的明顯優勢有( ? ? )(可多選,不多于3個選項)
2.貴單位認為,學校應加強下列哪些職業素質的教育和培養( ? )(可多選,不多于3個選項)
在如何加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填空中,梳理企業方的各條中肯建議,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歸納:品質上,重點在專注、自我約束、積極陽光、謙虛好學、責任心強、自我定位清晰、誠信、踏實、自信、寬容、有團隊合作精神、愛崗敬業上;技能上,指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儲備的同時要具有基本的實踐操作能力,技能學習要堅持、步入崗位要堅守、對待工作要專注、遇到問題要面對,因此,校企應進一步加強聯系溝通,把部分課堂搬到企業,讓企業相關人員來校任教,不斷提升學生迅速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為社會作貢獻的動手實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與能力方面則需要多開展小組課題、項目工作、技能競賽、企業專家進課堂活動,舉辦創新評選、激發參與熱情,定期組織學生走進專業對口的企業參觀學習,了解社會需求、挖掘產品可以實現的功能,組織參加創新類的展會、培訓,讓學生多角度地了解創新的方式方法等,樹立“只要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是創新”的意識。
三、中職雙創人才特質的提煉與闡釋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顯示,2019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1.6%,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3.4%。隨著畢業時間的延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持續上升,畢業三年內上升至8.1%。“教育業”是2019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最主要領域(本科:24.5%,高職:10.5%),“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零售業”創業的比例也較高。
而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的立交橋不斷拓寬,中職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大幅提升。每年有近6成的畢業生直接升入各類高一級學校就讀,日益成為上述本科高職院校畢業生一員。另外,由于統計口徑的變化,教育部發布的全國中職畢業生就業去向數據顯示,近幾年直接就業人群中從事個體經營的比例始終保持在10%以上,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推動下,畢業后創業已成為中職校畢業生發展的主要選擇之一。這與原有觀念中認為中職校培養的大多是就業型人才,中職學生安于求職就業,創業積極性不高是背離的。
因此,課題組認為,中職校與高校的雙創教育,性質相同,對象不同,層次不同。其本質是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具有雙創特質的中職技術技能人才,即將創新精神與創新創業能力內化于心,使其在與企業和社會結合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專業興趣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進而在體驗嘗試、不斷試錯,逐漸積累經驗中實現自我成長和全面終身的可持續發展。受限于年齡、閱歷等,更強調適應變化、獨立思考、團隊協作、社會擔當等職業能力遞進培養。
課題項目:
本文為第四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中職校雙創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研究”(批準號:ZYB7)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