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歆雨 李崢
摘要:互聯網的普及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模式和溝通交流方式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高校學生黨支部書記應堅定政治立場,把控網絡思想教育工作新陣地,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借助互聯網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
關鍵詞:微時代;學生黨支部書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各類媒體、終端呈現出觀點的交鋒和價值觀的較量,如何使青年大學生在復雜多變的互聯網環境中明辨是非,遵紀守法,積極擁護黨的領導,始終“聽黨話,跟黨走”。習近平強調必須堅持黨管媒體的基本原則,高校黨組織應占領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制高點,研究和把握互聯網傳播規律。在微時代這個新舞臺上,學生黨支部書記要成為運用新媒體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一、微時代背景下學生黨支部書記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
新時代信息化的迅猛發展,打破了傳統信息生成和傳遞的方式,深刻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方式以及思維模式。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網絡已成為組成人類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1]。作為我國網民中的主力軍之一,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模式和溝通交流方式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互聯網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由傳統向網絡陣地轉移。如何依托網絡平臺與學生緊密聯系,開創網絡育人新局面,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接地氣”貼近學生生活,達到好的效果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微時代背景下學生黨支部書記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互聯網環境帶來豐富的信息資源、廣泛的傳播路徑和自由的發言空間,身處其中的大學生既是接收信息的“客體”,也是傳播信息的“主體”。新媒體時代對學生黨支部書記運用互聯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網絡環境開放性、自發性等特征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雙面影響。
1.微時代背景下學生黨支部書記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第一,不同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擁有較為“純粹的”校園環境,互聯網拓寬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領域,當前網絡政治環境復雜,充滿了不可控的因素,西方分裂勢力也從未停止過對我國青年大學生的思想侵蝕。學生是非辨別能力有限,可能在網絡上受到不良影響而造成思想異化。
第二,多元的網絡環境催使大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敢于思考和發聲,不再愿意接受單向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社會賦予了平等的話語權,學生不再僅僅是“受教育者”,轉變為擁有主體身份的信息傳播者和話語發起者。
2.微時代背景下學生黨支部書記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
第一,網絡具有共享性、自由性、隱蔽性和虛擬性等特征[2],通過電腦和手機等電子微端,高校大學生在虛擬空間中釋放本我,暢所欲言。以QQ、微信、微博、抖音為首的新媒體客戶端在豐富了大學生生活的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
第二,網絡交流的平等性,推動教育雙方的有效互動。“填鴨式”講課或面對面談心談話時,常會因為教師身份而給學生帶來拘束感和壓迫感,而在網絡空間里,受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感和尊卑感,空間上的距離使得受教育者感到安全,敢于敞開心扉與教育者交流溝通。
第三,共享的網絡空間有助于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提升思政工作效果和效率。學生黨支部書記通過新媒體如QQ空間、朋友圈等渠道,能夠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地看到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展示。通過及時分析、掌握受教育者展現出來的意識形態背后所隱藏的需求和動機,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工作。
三、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黨支部書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堅定政治立場,遵循“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政治過硬是學生黨支部書記的基本要求,只有堅定自身政治立場,才能在紛雜喧囂的網絡環境下堅定信念,守住政治底色,做好領路人。學生黨支部書記要提高政治站位,確保運用新媒體方向不偏、內容不錯、思想不亂,把新媒體建設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平臺。學生黨支部書記應把握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認識和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任務。
2.掌握網絡主導權,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
學生黨支部書記要提高主動性,掌握主導權。在當前網絡生態環境下,學生黨支部書記要樹立網絡思政觀,積極、主動地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主動地提供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平臺,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要,把學生吸引過來,以主流價值引領個人發展,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奮發向上的力量,讓黨的聲音在互聯網上更加響亮,更加有影響力。
3.把握新媒體屬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依托新媒體,實現教育資源的實時共享,能夠高效、及時地向學生傳遞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只有傳統的面對面教育模式,可通過網絡媒體采用不同的工作手段和形式,創新工作內容,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學生黨支部書記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基于互聯網虛擬時空,遵循互聯網的特點以及大學生在虛擬社會中的思想行為形成發展規律,有目的、有意識對網絡受眾進行有效地影響。
參考文獻:
[1]保虎,王曙光.思想的洗禮:“互聯網+”新時代高校學生手機網上“沖浪”教育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6):147-151.
[2]鐘俊生,左浩淼.新時代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4):129-134.
作者簡介:
曹歆雨,女,碩士,助理研究員;
李崢,女,碩士,助理研究員。
基金項目:
本文系四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課題《微時代視閾下高校黨建工作創新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CSZ1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