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璠 黃梅
摘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國家的文化科學水平與這個國家的教育息息相關,教師教育顯得越發重要。文章通過對陶行知的師范教育理念進行深刻分析,從師范教育的內容和師范教育的價值等幾方面進行思考。
關鍵詞:陶行知;師范教育;價值;師德
一、陶行知的師范教育
陶行知的師范教育,又名大眾教育、平民教育,也就是普及教育的意思。他認為師范教育就是培養具有生活能力的教師,通過有良好生活能力的教師來培養后代,使得世世代代都能良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生活,進而改造當前社會。陶行知認為脫離生活、脫離勞動的傳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的素材來自于我們生活中,我們的大社會就是現成的學校。他主張教什么,就拿什么來訓練教師。教育必須面向社會,面向生活;要走出小學校,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給予更多的選擇機會。他認為單純傳授知識(即灌輸式教育)培養出來的是一群只會“搖頭晃腦”的書呆子,缺乏創造力和生命力。陶行知提倡以“講書、聽書、讀書”的教學模式必須摒棄,我們要追求“文字之外仍有教育”,從而培養有創造力、生命力的師范教育者。
在陶行知的師范教育理念中,他最為擔憂的還是當時舊中國的鄉村師范教育。他指出:中國的師范教育學校大多興辦在交通便利的城市,導致培養出的未來教師對農村兒童的需要和疾苦不了解、不適應。原因之一:城市的生活水平高,生活條件好,鄉村生活條件艱苦。城市的師范生在城市里生活習慣了,適應不了鄉村生活,也更加不能了解鄉村小孩的需要。原因之二:城市師范學校畢業的師范生往往都不愿意到鄉村服務。即使從小生活在鄉村,但在城市里生活了幾年后,他們也不愿意再回到鄉村工作了。陶行知認為師范教育一定要下鄉,要充分體會鄉村生活、融入鄉村生活,師范教師才能夠擔負得起“改造鄉村之責任”。一個鄉村師范學校培訓出來的學生不具備改造當前鄉村生活,這樣的學校稱不上是真正的、合格的鄉村師范學校。國家興辦師范學校絕不是單純培養傳授課本知識的“老夫子”。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跟陶行知所處的時代已發生地覆天翻的變化。但是他所提出的對師范教育的一系列理念、思想以及師范教師必須下鄉的諸多實踐,在當今社會仍然適用。春秋時期,老子主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沒有毫不起眼的茁壯小枝干,就沒有那屹立天地的參天大樹;如果沒有堅不可摧的堆積起的土壘,也就沒有聳入云霄的九層高塔。同理,如果沒有如“毫末”“累土”的師范教育,“四化”大業也會成為無稽之談。因此,國家要重視和加強師范教育的建設,為實現建設新中國偉大理想打牢地基。
然而,當今社會仍然存在諸如一類人,其中包括一部分教育領域的領導干部和學校管理層,先進的教育管理水平還有所欠缺。正所謂“隔行如隔山”,教育部門的領導,對高等教育了解不深,尤其是師范教育,沒有把師范教育放在正確的位置上,認為師范教育在教育領域中不重要。他們往往把重心放在中小學教育上,因為中小學有“立竿見影”的升學率,能很快獲得“滿意的成績”。所以,在人員選拔和資金配置上,師范教育顯得很吃虧。優秀的教師“隨大流”,首當其沖選擇中小學;分配的資金也時常短缺、難以及時到位。有時甚至可以看到教師進修學校和師范院校的骨干教師被抽調到重點中學或其他相關部門,還被冠上“保護重點人才”的美名。這些不合理的做法,陶行知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用“殺雞取蛋的愚蠢做法”批評過了。
二、師范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一)師范教育的價值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國家的重視教育程度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是否能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從而也間接影響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優秀的教師培育出優秀的人才,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品質惡劣、能力低下的教師教出的學生品行不端、一事無成。陶行知曾說,從小的方面講,鄉村教師教育出的學生好壞關系到整個村莊的興衰榮辱;從大的方面說,則會影響整個國家的生死存亡。
因此,師范教育對家庭、地方乃至國家的發展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要從當前中國實際國情出發,重視師范教育,重視鄉村教育,鼓勵越來越多的教師走進貧窮落后的山村、鄉村,為祖國輸送更多的社會有用之人。
(二)師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從古至今,歷史上涌現了許多一群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無私奉獻的老師們:有古代春秋時期受萬人敬仰的孔孟荀墨、格物致知的朱熹,有當代曾任北大校長、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陳鶴琴等等。他們都秉承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信念,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陶行知被宋慶齡稱為“萬世師表”,就是因為他時刻想著他人之苦,想著他人之痛,與人民一起同甘共苦,為人民服務,改變勞苦群眾的艱難生活。
虐童、體罰、猥褻兒童等一系列的事件令社會大眾對于教師師德的質疑聲越來越大。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讀書,是對學校的信任、對教師的信任,可未想卻“羊入虎口”釀成悲劇。另一方面,教師工作事無巨細,不僅教學任務繁重,工作無法量化,社會地位低,也導致很多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對待工作不認真,得過且過。以上都是師德喪失的體現。要想國家繁榮強大就要搞好教育;要想搞好教育,就要建設一支具有良好師德師風的專業優秀教師隊伍。
筆者目前任職的學校是一所專科師范院校,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辦學,效果十分顯著。學校近幾十年來培養了成千上百位教師,主要從事鄉村小學與幼教事業。每位畢業教師都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為教學理念,教育來源于生活,在一線崗位上大放異彩。這些莘莘學子的優秀成績都離不開學校嘔心瀝血的教師,陶行知的師范教育思想成為指引學校全體教職工前方道路的指明燈。
參考文獻:
[1] 楊興萍,陶行知師范教育思想與地方師范院校發展的思考-以貴州師范學院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 李鋒、史東芳,陶行知鄉村教師本土化培養思想及現實價值[J],教育學術月刊,2020(02)
[3] 申國昌、唐子雯,陶行知鄉村師范教育觀及當代價值[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03)
作者簡介:
鄧璠(1992-),女,江西臨川人,助教,本科,主要從事教育理論、學前教育研究;
黃梅(1987-),女,江西宜黃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語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