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晉皖
摘要:隨著年輕一代父母的生活壓力驟增,祖輩在家庭中逐漸代替父母成為了教養幼兒的主要力量,然而這種教養模式對成長期的幼兒來說利弊摻半。幼兒時期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未能在這一時期有效利用家庭教養環境進行良好的行為引導,極有可能造成幼兒的問題行為。本文擬從家庭隔代撫養的角度分析幼兒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宜的對策來降低此類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幼兒;隔代撫養;問題行為
一、問題的提出
問題行為多指幼兒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反復發生的,對自身及旁人都會產生不良影響的行為。一般可分為外顯問題行為,即通過日常舉動可觀察到的,包括說謊、偷東西及攻擊性行為等;以及內隱問題行為,即幼兒內在的不良情緒,包括孤僻、焦慮、社交恐懼等。近幾年來,教育界對于幼兒問題行為的關注越來越高,有調查表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加速,家庭教養環境的結構變化,幼兒問題行為的檢出率不斷提升,對于此類問題行為對幼兒未來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已演變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幼兒問題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幼兒的問題行為一般是因為對于周遭環境變化適應困難所誘發的不良反應。因此,外部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行為發展。
作為幼兒自誕生之初起就最為熟悉的外部環境,家庭環境及其教養模式對幼兒的行為養成起著最為直接的影響。現代社會的發展,將擔負家庭的重擔壓在了中青年一代的父母身上,由于生活壓力所迫,很多家庭大多是由祖輩來承擔著日常教育幼兒的責任。而我們需要面對的事實是,祖輩的傳統教養觀念極容易造成幼兒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行為。比如,大多數祖輩出于“隔代親”的觀念,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過于溺愛包容,使得幼兒往往過分自我,導致任性、自私等不良個性的出現,這也限制了幼兒的與他人正常的交往活動和基本的社會性發展;還有一部分祖父母會表現出“中國傳統大家長”的教養態度,對幼兒的管教過于嚴苛,這也容易造成幼兒缺乏自信、自卑等不良情緒情感的滋生。
此外,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與外部社會的交往聯系不斷深入,外部環境的影響因素也在不斷增加,包括幼兒園環境、社區環境的影響等。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問題行為表現的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中時往往會因此影響其融入集體,導致不被同伴接納,而這種“被拒絕”現象也會造成幼兒心理壓力,導致問題行為的演變加劇,形成惡性循環,對幼兒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隔代撫養對幼兒問題行為的解決對策
(一)樹立科學的教養觀念
祖輩承擔教養幼兒責任的初衷是為了緩解年輕一代家長的生活壓力,出于奉獻與疼愛的心情,在對待幼兒的教養問題上往往會因親情血緣的羈絆不自覺地過度保護或溺愛幼兒,例如,對待幼兒的日常瑣事常常大包大攬,代替幼兒的自主行為搶著替他們完成,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導致幼兒獨立能力差,依賴思想嚴重,遇到困難缺乏解決的耐心與信心;此外,祖輩對于幼兒的溺愛,也容易使得幼兒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認為周圍的人都應該順著自己的意志行事,如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會肆意哭鬧以達到目的,這樣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還有另一種情況,傳統的中國式祖輩家長信奉的是“不打不成才”的理念,由于對幼兒的期望值過高,會不自覺地用嚴苛的態度來對待幼兒的日常教養,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造成幼兒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產生相應的問題行為,影響幼兒的正常發展。
因此,在對待幼兒教養問題上,祖輩應首先樹立正確的教養觀念,秉持著“愛而不溺,嚴而不苛”的態度,結合祖輩教養的經驗,發揮耐心愛心的優勢,運用正確的教育引導方式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此基礎上,祖輩還可以與幼兒教師保持相應的聯系,吸收正確的教育知識的同時,通過家園有效溝通,共同制定可行的良好行為養成方案幫助幼兒成長。
(二)注重幼兒的心理變化
幼兒期是個體心理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個體的心理素質是其心理及行為發展的內在動因,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幼兒正確行為習慣的養成提供了發展的基礎。已有研究中表明,早期幼兒的問題行為不僅影響其正常的學習生活及社會性發展,還會對其日后的生活學習留下安全隱患。
因此,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的心理變化產生的影響,也是日常家庭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關注點,面對這一時期的幼兒,作為日常接觸最為密切的教養負責人,祖輩應隨時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趨勢,及時做好預防與調整,保證幼兒的積極心理素質養成。
(三)避免代際撫養沖突
溫馨平和的家庭環境對幼兒的成長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現代社會中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祖輩在教養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逐漸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但由于年齡及認知結構的差異,祖輩及父輩的教養觀念、教養行為等往往會產生分歧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沖突,此類代際撫養產生的家庭沖突則會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留下極為不利的負面影響。
為了降低這類沖突的不利影響,祖輩和父輩在教養幼兒的問題上應提前溝通,達成共識,避免因固執己見影響家庭和諧氛圍,給幼兒造成不必要的心理陰影,影響幼兒未來的正常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麗.祖孫關系及其功能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3,26(3):504-507.
[2]呂勤、陳會昌、王莉.兒童問題行為及其相關父母教養因素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3,26(1):130-132.
[3]孫殿鳳、衣明紀、李堂.4-5歲兒童行為問題與家庭環境關系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11(4):245-246.
基金項目:
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科研項目“代際撫養幼兒的行為習慣研究”(項目編號:SK201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