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建筑本身就是美麗的。有人說過,建筑就是一首哲理詩。在高山之巔,在大海之濱,在東方,在西方,在鄉野,在城市,在遠古,在現代,這首詩歌點綴著人類文明的滄海桑田。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古羅馬的競技場,歐洲各地的大教堂,建筑舒展著各自的豐姿……追溯往昔,盛與衰、哀與榮,引你贊嘆;斗轉星移,物是人非,讓人凝思。
《建筑之美》一書作者為塔爾博特·福克納·哈姆林(Talbot Hamlin,1889—1956)是美國建筑師、建筑史學家、作家和教育家。其作品曾獲得1955年希區柯克獎,1956年普利策獎。該書引進版權后經過細致翻譯及潤色,得以出版。該書從通俗易懂的角度出發,以平實的語言和豐富的圖片,將建筑技術的基本知識、建筑的藝術特征和基本規律,通過將不同領域和時期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呈現出來;突出建筑賞析的系統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以期為廣大建筑愛好者提供更多的參考和幫助。
《建筑之美》一書的編撰體例分為九個章節,作者通過闡述建筑藝術的魅力、建筑形式美的法則引領全書,奠定審美基礎。后面循序漸進,通過實例專業分析建筑師的建筑材料與裝飾素材,對建筑裝飾的批評以及建筑規劃,由專業到大眾,從理性到情感,引導讀者領略建筑之美,帶給讀者精神享受。最后上升到建筑風格的意蘊,建筑藝術的社會價值,給讀者以啟迪。
見到美的是眼睛,欣賞美的卻是內心。